凌宗伟:理解教学,先要理解教材与“课标”
【异史氏曰】应小庆邀请去昆明给他的朋友救个场,同昆明学院的一个是高中语文骨干教师班的老师们分享新高中教材的教学建议。凌晨2点赶到酒店。上午8:30开始工作到11:00点@结束,赶往机场,晚上6:00回到家里。实实在在的体力活。
之所以答应去救场,是因为这个话题前前后后讲过几次,所用的几个课例我在一些学校自己实际操作过。我此去的教学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希望老师们能够充分意识到理解“课标”与教材是理解教学的基础。至于我在分享中所用的《红楼梦》《乡土中国》必修上册的第7单元及必修下册的第1单元的教学设计,只是我在研究课标与教材的基础上所提出的个人的想法,如何在自己的课堂上有选择的采纳我的这些意见和设想,则是各位老师必须根据自己学校的学生的情况和自己的个人的因素舍弃和批判的。研究学生是每位老师有效教学的前提。
我的导入是由去年比较火的深圳某名师的《红楼梦》的教学设计入手,跟他们分别呈现了课标对整本书阅读教学的要求以及教材上“助学系统”的教学建议然后呈现了我在分析这些要素的基础上,设想的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请他们就这两个设计进行比较。提醒他们,结论一定要有理有据。不能因为我是今天的讲师就认为我的设计是符合课标和教材的要求的。我之所以采用这样的分享方式是想跟老师们分享我这样的认识:教材是教学的依据,教材是“课标”达成课程教学目标的媒介,任何教学必须紧扣课标与教材的基本要求设计与组织,当然这过程中必须对教材与“课标”进行审慎的批判,所谓的审慎的批判,就是要有理有据地取舍。教学需要创新,但创新必须恪守教学规律,我们需要防止的是受各种貌似创新的教学主张与设计个带偏了,而要在自己所具备的专业的个人知识的基础上做出专业的判断。《做出明智判断的10个方法》的作者朱利安·巴吉尼说:“在真相背后,权力发挥着巨大的影响力,但我们相信,世界上至少有一些真相不只是权力的表达。”我们不可忽视中小学教师群体中那些名师的影响力:正面的、负面的。教学理解是个人的事,教学是个人的创造性劳动,我们现在用的就是这样的教材,如何用,就要花气力研究教材,研究课标,研究学生,而不是首先去研究名师的课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