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者之器——品评明代藩王用瓷
展区前面有一张明代藩王府分布图,时在宣德八年(公元1433年,所谓的郑和下西洋就在这一年戛然而止,此后的明清中国和进取的海洋贸易渐行渐远)。这一年的藩王府分布陶冶君精心梳理如下,按照当代省区进行了划分,为了便于读者了解各藩王历史背景,我特地找了不少资料,感兴趣的读者可以点击下面各藩王的王号,可以进入到相关资料【比如点击下面的“鲁”,会进入到文章《明代鲁王世系:首代荒王嗑药而死,末代鲁王却为大明战到最后》】
山东:【鲁】
宁夏:【庆】
四川:【蜀】
广东:【淮】
广西:【靖江】
展览中列举的仅仅是公元1433年的情况,其实这些藩王分布情况在此前和此后有过很多变动,有的是因为削藩被动从这个封地调到那个封地,也有的是主动的向朝廷申请从偏远的封地调到繁荣的封地,因此会出现王号和所在地不一致的情形。比如封在广东韶州的淮王,几番上书请求改封,最终如愿以偿封到了离景德镇最近的鄱阳县(当时是饶州府府治,景德镇不过是饶州府浮梁县下面一个镇)。
上面这张图介绍了藩王用瓷的大体情况,很有参考价值。下面的图介绍了蜀王、益王、晋王的情况,展览中成都出土的蜀王用瓷比较多,从中可以窥见天府之国的繁盛。整体而言,这些藩王用瓷和官窑御瓷比起来显得“小气”很多,画面也不是非常精致,想想当年这些藩王用瓷也不过如此,从中我们也能体会到明朝礼制的严格。其实明代藩王的日子虽然衣食无忧,但是在政治上却无法施展抱负。朱元璋子孙众多,洪武时代的藩王是能独当一面的实权派,但是经过建文帝朱允炆的削藩已经受到了一定的打击,通过靖难之役上台的明成祖朱棣继续沿用侄子的政策,对各藩王严格控制,宣德皇帝上台后又剿灭了赵王和汉王的叛乱,从此各处藩王只能做一个富家翁,无法参政议政。虽然正德皇帝时又有宁王之乱,但已掀不起什么波澜了。
以下这些实物图片都是各处藩王用过的瓷器,以青花为主,也有少量色釉瓷器,用途方面,既有生活用瓷,也有祭祀和宗教用瓷。明初,青花瓷并未如同后世一般占据绝对主流的地位,因此也有些后世不常见的器物,而且据考证,一些藩国所在地也有窑口生产陶瓷,藩王起居生活不见得都要用景德镇生产的东西。比如下图,左侧白色残盘即为明早期成都地区窑口生产的仿定釉白瓷,右边两个米色残盘同样是成都地区窑口生产的白地褐彩盘,从中我们可以看到和景德镇不一样的画风。
可以说,90%以上的明代藩王用瓷都是景德镇生产的,景德镇陆续发现的考古证据也指向了这一点。从生产场所来看,遍布景德镇城区各地。这些窑址也是明代御窑官搭民烧的一个见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