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斯曼帝国为什么要屠杀亚美尼亚人?

1915年-1917年发生于奥斯曼帝国东方六省的亚美尼亚大屠杀,导致超过100万亚美尼亚人死亡,另有数十万人迁往世界各地,直接改变了亚美尼亚的民族命运。

土耳其历届政府从不曾承认有过亚美尼亚大屠杀这回事,但早在1978年,联合国就将此事件定性为种族灭绝。

此后,欧洲议会、比利时、法国、希腊和俄罗斯等国际组织或国家,均发表声明,称这宗屠杀为“违反人性的罪行”,它与纳粹的犹太人屠杀和卢旺达种族大屠杀并称为“20世纪三大种族屠杀”。

大屠杀为何发生,它有复杂的内因和外因。

奥斯曼帝国

大屠杀的主角是青年土耳其党,他们奉行的是泛突厥主义思想,也就是种族主义。

青年土耳其党认为,土耳其民族应该在奥斯曼帝国的各个领域占据主导地位,是不容置疑的统治民族,其他民族则是被统治民族。

19世纪,庞大的奥斯曼帝国已处于风雨飘扬之中,境内被统治的少数民族纷纷闹起了独立。

奥斯曼帝国也试图自救,1839年11月3日,16岁的少年苏丹阿卜杜勒·马吉德一世发布“花厅御诏”,开始了著名的坦齐马特改革。

这个改革简单一点理解,可以认为是土耳其版的洋务运动,它对奥斯曼的军事和经济产生了一些积极作用,但却无法加强帝国附属领地与中央的联系,总体来看是失败了。

在俄国革命、伊朗革命等影响下,奥斯曼帝国境内的民族独立运动也风起云涌,在此期间,埃及获得了独立,塞尔维亚、保加利亚取得了自治,亚美尼亚人也不甘落后,帝国的分离倾向越来越明显。

土耳其民族的统治地位受到威胁,种族主义开始甚嚣尘上。

青年土耳其党成立于1889年,在1909年领导和发动土耳其资产阶级革命成功后开始执掌政权,推行泛突厥主义的他们无法容忍这样的情况出现。

由于亚美尼亚人的信仰与西方相同,他们在帝国内被刻意丑化,土耳其人将其称为“亚美尼亚病夫”、“欧洲人的走狗”等。

亚美尼亚人又是天生的商人,他们非常会做生意,经济状况每况愈下的土耳其人看了自然更加眼红,他们认为“一个希腊人可以欺骗两个犹太人,而一个亚美尼亚人可以欺骗两个希腊人”。

由于信仰和经济原因,亚美尼亚人很容易被土耳其人视为代表西方势力的利益集团,更容易遭到针对。

由于亚美尼亚人本身的聚居区地理位置独特,紧邻俄国,青年土耳其党又认为他们是奥斯曼人与俄国境内突厥人之间联系的巨大障碍,必须予以拔除。

亚美尼亚人

19世纪,巴尔干的基督徒们成功的革命运动,坦齐马特改革使得外国政治、经济的渗透加强,都激发了亚美尼亚人的独立意识。

亚美尼亚人主要聚集于奥斯曼的东安纳托利亚地区,受到同属基督教信仰的西方国家支持与鼓动,亚美尼亚人也开始谋求独立。

亚美尼亚精英建立起了达什纳克党和哈查克党等政党,致力于通过武装斗争实现独立。但他们的武装力量实力弱小,只能实施一些炸弹、刺杀、小规模暴动等行动,自然引来奥斯曼军队的镇压。

在1915-1917年的大屠杀之前,已发生过两次针对亚美尼亚人的屠杀。

哈米德大屠杀

1894年夏天,亚美尼亚革命党在安纳托利亚东部地区的活动已非常活跃,哈米德二世以眼还眼,逮捕了许多亚美尼亚人,矛盾进一步激化。哈查克党派遣志愿军协助村民,发动骚乱,进而演变为武装暴动。

亚美尼亚人军事力量不够,20多天后就被镇压下去,参与暴动的亚美尼亚人被屠杀,死者近千人。

1895年9月30日,哈查克党又在伊斯坦布尔举行示威活动。示威人群中夹杂着将近4000名手持匕首和手枪的示威者,他们的政治诉求是要求奥斯曼帝国政府同意亚美尼亚人在东部地区的自治要求,这显然无法实现。

示威很快演变成骚乱,冲突中有15名军警和60名亚美尼亚人丧生。这次骚乱成为导火索,10月8日,土耳其人中的激进分子在特拉布宗实施报复行动,亚美尼亚人的商店和住宅被洗劫,估计被杀的亚美尼亚人超过11000人。

屠杀还未结束,10月25日-30日,为了报复亚美尼亚人,比特里斯、埃尔祖鲁姆等地又发生屠杀。

1896年8月26日,亚美尼亚革命党发动报复,他们武装占领了首都伊斯坦布尔的奥斯曼帝国银行,威胁政府:如果自治要求得不到满意的答复,就炸掉银行。同时,其他城市也出现炸弹袭击。

当天晚上,被激怒的土耳其人就开始屠杀亚美尼亚人,第二天蔓延到其他城市,遇害人数在5000-6000之间。

哈米德大屠杀从1895年夏持续到1896年冬,被杀的亚美尼亚人无法精确统计,说法从13000多人到五六万人不等。

阿达纳屠杀

1908年,青年土耳其党登上奥斯曼帝国政治舞台,他们对亚美尼亚人的态度比哈米德二世更加强硬。

另一方面,从1896-1908这12年里,亚美尼亚革命党的暴力活动并未中断,他们甚至制定过暗杀苏丹的计划。但革命党期望的西方援助始终没有实质性地兑现,革命党造成的破坏又给了青年土耳其党对其强硬的口实,青年土耳其党与亚美尼亚人的关系彻底破裂。

1909年4月,奥斯曼首都第一军团发动叛乱,提出取缔青年土耳其党的要求。十几天后叛乱即被镇压,苏丹哈米德二世被废黜,另立了默罕穆德五世为新苏丹。土耳其“三巨头”为首的军事独裁政府形成。

由于在叛乱中支持哈米德二世,亚美尼亚人遭到殃及,他们聚居的阿达纳地区被洗劫,许多政府军队也加入了暴行队伍,在此过程中,大约有15000-30000名亚美尼亚人被杀,这被称为“阿达纳屠杀”。

随着民族独立意识的觉醒,亚美尼亚民族主义者开始采用极端行为达到要求,他们强迫富有的亚美尼亚人支持他们,在一定程度上,他们还有意激怒穆斯林,换来可怕的报复。这么做并不是发疯,而是认为把事情闹大,能够换来西方的干预,迫使奥斯曼政府实现他们的自治要求。

他们成立自己的武装,发动一些帝国无法容忍的叛乱行为,如杀死奥斯曼帝国的官员和平民等。由于惧怕他们,并不主张使用暴力的亚美尼亚农民和商人要么躲起来,要么因为害怕而支持革命者。

东安纳托利亚是土耳其人故土的心脏地带,它的重要战略位置更让奥斯曼无法放弃。亚美尼亚人实力弱小,一直企盼的外国援助又没有实质性进展,双方的关系在“独立——镇压——报复”这样的循环中越来越恶化,使得奥斯曼政府在一战期间决定“最终解决”。

外部原因

亚美尼亚大屠杀得以发生,英、法、德、俄都是外部原因。

英法

英法的手段是向亚美尼亚人聚集区派遣传教士,宣传西方的思想和文化,来达到唤醒亚美尼亚人独立意识的目的。仅1895年一年,就有878名英法传教士在安纳托利亚地区传教。

奥斯曼帝国一向认为西方传教士是国内民族运动高涨的罪魁祸首,但当时帝国已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政府虽然开始抵制却收效甚微。

英法还不断通过政治手段向奥斯曼帝国施压,比如在《柏林条约》中就规定奥斯曼政府必须按照亚美尼亚人的需求进行改革,而且必须毫不迟疑。

这些宗教和政治上的手段,让奥斯曼的恨意就很自然地转嫁到了亚美尼亚人身上。

沙俄

奥斯曼帝国实行的是泛突厥主义,沙俄实行的则是泛斯拉夫主义。

说穿了两种主义换汤不换药,只是把主角换了一下,一个是要建立大突厥帝国,一个是要建立大斯拉夫帝国而已。

巴尔干半岛生活着大量斯拉夫人,当时他们大部分被奥斯曼帝国统治;俄国又占了很多突厥故土,上面居住着很多突厥人,所以泛斯拉夫主义与泛突厥主义天然冲突,实际就是两个帝国的冲突。

在一战时,奥斯曼帝国也正是因为这样的冲突选择了加入同盟国阵营。

亚美尼亚人视俄国为同气连枝,亚美尼亚革命党人自然就支持是协约国,他们站在俄国一边,帮助俄军与土耳其军队作战。

奥斯曼政府更为恼怒,他们进一步把亚美尼亚人视为“第五纵队”,等同于敌人看待。

德国

德国的实力在统一后已相当强大,一战也是当仁不让的主角。

德国在亚美尼亚大屠杀中扮演的角色更加耐人寻味。

一战前后,德国对奥斯曼帝国的影响力已达到巅峰,奥斯曼大部分军队实际控制在德国军官手中,青年土耳其党政府有什么重大行动,也必须得到德国支持。

青年土耳其党决定清洗亚美尼亚人时,德国已经知情。事实上,如果没有德国默许,清洗行动就很难进行。

德国与亚美尼亚人同为基督教信仰,本应阻止屠杀,为何反而会默许此事发生呢?

因为1915-1917年正是一战关键时期,在德国眼里,相比亚美尼亚人的死活,自己如何赢得这场战争才是最重要的。亚美尼亚人支持的是俄国和英国,与德国重要盟友奥斯曼为敌,在战胜的前提下,青年土耳其党清洗亚美尼亚人就成为一种可以接受的代价。

亚美尼亚大屠杀,就在如此背景下发生,它是多种内外因素长期作用的结果。

奥斯曼帝国想要通过屠杀来维持帝国领土,亚美尼亚人以为依靠来自基督教世界的援助可以帮助自己赢得独立的地位。

奥斯曼帝国本身就不具备大一统的条件传统,分崩离析是在所必然。西方列强对亚美尼亚人独立运动的支持也很难说出于真心,而是为了各自的国家利益。

在大国博弈中,亚美尼亚人也只是一颗棋子而已,利益交换之下,是可以被放弃的。

最终,奥斯曼帝国与亚美尼亚人的矛盾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出现了总爆发。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