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作为中药材分为六种,你都知道怎么用吗?

干姜并不是脱了水的生姜

大多数人都搞错了

姜是我们在生活中经常用到的调味品,因为制作美味的菜肴是需要姜的,但同时姜也是中药方剂中常用的一种药材

比如张仲景《伤寒论》里两个方剂“真武汤”和“半夏泻心汤”,里面均用到了“姜”,唯一不同的是,真武汤用的是生姜,半夏泻心汤用的是干姜。

在这里很多人,甚至部分医生都认为把生姜烘干或者晒干后就是干姜,真的是这样吗?

其实不然,生姜和干姜虽然同是一个物种,但是干姜绝对不是生姜烘干或晒干后的产物,他们有很大的区别。

今天在这里我就给大家详细讲一下,中医眼里的姜,究竟是如何区分及使用的。

在中医的眼里,姜的种类是很多的,因为不同的加工炮制工艺,分为生姜、干姜、炮姜、煨姜、生姜皮、姜汁六种,一些老中医一般习惯称为“姜六药”。“姜六药”同出一物,但是功效却有不同。今天我先给大家重点讲一下生姜和干姜的区别及实际的临床应用。


生姜

就是大家非常熟知的,我们在厨房当中做饭炒菜用到的那个姜,那生姜的功效是什么呢?临床使用上总结了四个字:“散而不守”。

它具有发散的性质,同时它不守。就是说生姜不是温热在某一个地方就不动了,它具有发散之性,生姜这种药性能够发散出去,走窜发散,走窜到它能够达到的任何一个地方。

生姜的性味归经是这么描述的:生姜,味辛,性温,可以归肺经、脾经、胃经

它的功效主要有四个:温中止呕、解毒、发汗解表、温肺止咳;

一、’温中止呕:

“温中”指的是生姜可以用于治疗中焦有寒的情况。只要是中焦有寒,不管虚实(不管是实寒还是虚寒),不管什么主证,生姜都是可以来用的。同时生姜被誉为是呕家的圣药。

止呕是生姜的一个非常突出的特殊功效,生姜具有降胃气、降逆止呕的作用。什么叫呕?呕就是胃气上逆。我们讲脾主升清、胃主降浊,简单地讲就是脾升胃降。

如果胃气不能下降、不降反升的话,就产生了“呕”的症状。生姜具有降胃气的作用,于是就可以止呕。因为生姜的性质是偏温的,所以针对有寒又有呕的情况,就非常的合适了。

《伤寒杂病论》中有一个非常著名的方子叫做小半夏汤,就是半夏和生姜两味药组成,具有和胃降逆的作用,止呕的效果很好。针对胃寒和痰饮导致的呕吐,有很好的止呕功效。小半夏汤只有两味药组成,第一味药是半夏,第二味药是生姜,两味药合在一起具有和胃降逆的作用。


二、解毒

解毒在中药学当中没有列出来,但是我们在整个临床生活当中经常会用到。生姜可以解半夏的毒,解天南星的毒,或者解鱼蟹的毒,甚至可以解一些食物的中毒,可以说生姜在生活当中解毒功效用途非常的广泛。

半夏为什么用生姜、用姜汁来炮制?第一是为了增强降逆止呕的功效,第二是为了解半夏的毒。

另外咱们再举一个生活当中的例子,你会发现生活在沿海地区的一些同学们,你们在吃海鲜的时候,吃一些蟹、虾之类的时候经常会沾一些小料,这个料当中一定会有姜,为什么要用姜?

第一是为了调味,第二是为了解鱼、蟹之毒。所以说生姜是寻常百姓生活当中经常会见到的东西。但是呢,很多时候我们说用生姜来解毒的时候,不是去吃这个姜,一般情况下解毒一定是临床救急的时候,我们用的往往是姜汁,把生姜捣烂、取汁,直接喝姜汁,让浓度更高一些。


三、发汗解表

生姜发汗解表的力量相对来说比较弱。如果说这个人真得了一个感冒或者风寒外邪的感冒,你需要发汗解表,应当首选麻黄、桂枝、荆芥、防风,因为生姜发汗解表的功效稍弱,只能针对一些外感风寒的轻证。

比如说还没有什么太大明显的症状,不发烧、只是简单流鼻涕、打喷嚏等,在风寒初期的阶段可以用生姜加葱白,这两味药配在一起,起到发寒解表的功效。

生姜主要是温中的,温中它的热性是从脾胃而发,它是散而不守的,它是从脾胃当中发散,然后靠葱白的发散之性把生姜的这种温性发散到全身各处。


四、温肺止咳

因为生姜是性温的,具有辛味,辛味往往能行能散。所以当肺寒咳嗽的时候就可以用,但必须要明确的是,肺寒的咳嗽不一定是外感的风寒,有些时候肺寒有可能是里证,比如说长期的老慢支,它有可能就是一个里寒。这时候利用生姜具有一定的温性,就可以起到一定的功效。

生姜在一个方子当中去治疗那些肺寒咳嗽这样的病证,它有两个作用,第一个作用是起到调和诸药的作用,来保护一下我们的中焦肠胃,第二个作用是对其他具有温肺止咳作用的药起到了一个辅助作用。


干姜

上面提到干姜并不是晒干水分的生姜,那干姜究竟是什么?有农业知识或者种过地的老农民都知道,生姜在整个种植过程中,要不断地去培土,就是要把这个根给盖住,任何植物的茎都有趋光性,哪里有阳光就朝着阳光的方向去生长。

不断培土的目的,就是为了让根茎越长越高、大。而干姜,在栽培的过程当中是不培土的,直接要把根茎暴露在阳光之下,根茎直接见到阳光了,它就不再往上长,于是它内在的这个成分,就不断的往下走往下凝聚。

现在,大家是不是明白了,生姜和干姜作为两味不同的药使用的时候,干姜绝对不仅仅是没有水分的生姜。

刚才我们知道了生姜的功效总结了四个字:散而不守,而干姜整个临床功效,同样总结四个字:守而不散,它刚好和生姜截然相反。它是守在某一个地方不发散,主要守在中焦,当然也守在上焦。

干姜的性味归经是这么描述的:干姜,味辛,性热,归脾经、归胃经、归肺经、归心经,

它的功效主要有三个:温中散寒、回阳通脉、温肺化饮;


一、温中散寒

再次强调这个「中」指的是中焦,等于脾胃。干姜性温热,生姜性温,证明干姜的温热之性要比生姜更大。

它温热之性守在中焦脾胃这个地方,然后温中,当然也就散脾胃之寒。所以说这个温中散寒的功效,干姜要比生姜强,对于那些中焦的寒证,当然依然是不管是虚寒还是实寒,你都可以用干姜,这就是温中散寒。

同样《伤寒杂病论》一个非常著名的方子叫理中丸,理中丸当中,用到党参、白术、干姜和甘草这四味药,用到干姜的目的就是为了来温中,来守而不散,理中丸就是为了温养中焦脾胃。这是干姜的第一个功效。


二、回阳通脉

回阳,就是当人体的阳气即将要散失的时候,帮你挽回,它一定是救急的。

中医中还有一个词叫回阳救逆,就是要逆天而行,这个人快死了,马上帮你回阳救逆。那谁具有回阳救逆的功效呢?是附子,我们经常讲附子具有回阳救逆的功效。

为什么不说干姜具有回阳救逆的功效?有必要解释一下附子和干姜的差距了。这两味药,同样都可用于亡阳证,就是人的阳气已经渐失了。但是亡阳证有两个非常重要的症状,第一个就是四肢的厥逆,也叫四肢逆冷,就是感觉到四肢都已经冰冷了,阳气都已经没了,这个时候要回阳救逆。

四肢逆冷的原因就是肾阳衰败了,附子的功效是可以直接作用在肾,就相当于在人体的根部直接加了一把大火,让人体的火再次熊熊燃烧起来。所以说附子具有回阳救逆的功效。

但是干姜不入肾经,只在中焦和上焦徘徊,它根本不往下走,所以说中医讲附子具有回阳救逆的功效,而干姜没有。

干姜的功效解释叫回阳通脉。因为心主血脉,干姜归的是心经,可以温心阳,通过温心的阳气来振奋改善这种脉细欲绝的状态,所以叫回阳通脉,这就是干姜和附子之间的区别。

另外,中医当中有句话说得好,说「附子无姜不热」,也就是说你想用附子进行回阳救逆的时候,往往需要配上干姜。附子配干姜,一个典型的方子代表就是《伤寒杂病论》中的四逆汤(附子、干姜、甘草),被历朝历代誉为回阳救逆第一方。


三、温肺化饮

针对肺寒的人,比如咳嗽、有水饮等症状的时候,更多选用干姜,因为干姜温肺化饮的功效远远大于生姜。

干姜用于温肺化饮典型的方子有小青龙汤,也是《伤寒杂病论》中的名方。小青龙汤有一组药对非常有名,细辛、干姜、五味子,起到了止咳平喘、化痰、化水饮、温肺的功效,小青龙汤中用到干姜的目的就是温肺化饮。

除了以上三个例子,干姜的配伍还有很多,像在《伤寒杂病论》中出现的若干个泻心汤,比如半夏泻心汤,它的作用靶点就在中焦脾胃,干姜配黄连、黄芩,干姜是辛温之药,黄连、黄芩是辛苦、苦寒之药,配伍后就是寒热并用,起到了辛开苦降的作用,打开整个中焦,该上上该下下,恢复脾升胃降的功能。以上这些都是干姜的功效。

看到这里大家是不是明白了,生姜和干姜的区别,因为想让大家看得明白一点,所以话就多了一点,也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兴趣读完。

如果大家觉得这篇文章对你有帮助,希望在评论区留言,接下来我会陆续将“姜六药”的其它四种再一一介绍给大家了解。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