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应城李振一烈士传略》

  前言: 这既是一篇在台湖北同乡友好张树华先生领衔执笔,悼念李振一从莘莘学子投身黄埔到抗击日寇杀身成仁捐躯报国的传记史料,也可视作一封隔空留给李振一后人追寻其先人生平足迹的家书。该文成于1972年10月,发表于《湖北文献》第24期,即李振一牺牲30周年后(1970年春)以抗日烈士入祀圆山国民革命忠烈祠二周年之际。

        2017年3月李振一外孙从南京第二历史档案馆查询并获得外祖父的抗战阵亡资料,向湖北省应城市民政局提交了申烈报告。各级民政部门工作人员对申烈政策进行了细致的解读以及在悉心的指导下,完善和丰富了申烈材料,经过市(县)、市、省级层层严格审核,终于在2018年10月(牺牲79周年后)获得湖北省人民政府批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授于李振一烈士称号。

湖北文献24(1972年)

目录之《应城李振一烈士传略》  作者张树华

全文整理如下

应城李振一烈士传略    文/张树华

古人云:「死有轻于鸿毛,有重于泰山」,当我全国军民倾全力对日抗战之际,而能执干戈以卫社稷,从军杀敌,战死沙场,马革裹尸!如吾鄂李烈士振一者,其捐躯报国,气贯日月,求仁得仁,何其壮哉!

烈士李君振一,号觉吾,(亦名震仪),世居湖北应城高隔乡,东马坊嘴子湾。该地为伍家山南麓,与云梦隔蒲潭,遥相对望,山明水秀,历来簪缨不绝,其祖即为清代武举人。烈士生于民国前一年十月十九日,父蔚圃公,行八,母钟氏,本云梦望族,系出名门。烈士幼孤,赖母钟氏贤良贞淑,含辛茹苦,教养以立。幸家道小康,无虑空乏。姊妹共三人。姊名祥英,适黎。妹名素兰,适张。幼聘同邑长江埠樊益顺之三女显贞为室,樊氏性情和顺,知书识礼,生女名亦兰,此烈士家庭之概略情形也。

烈士幼年随其叔至北平就学,及长攻读武昌中华大学高中部,毕业后,曾继续攻读大学。时正民国十九年夏,中央陆军军官学校第八期,在武汉招生。因思国事蜩塘,萑苻未靖,正男儿鸡鸣起舞,从军报国之时,遂报名投考。与同乡友好王君延憙,李君健侠,曹君锐等,同被录取。于武昌右旗完成入伍生教育后,翌年全校奉命迁入南京,接受新时代之革命军人教育,勉为新时代之革命军人。二十二年冬学成,被分发武汉警备旅见习。期满,调派中央军校洛阳分校任教职。斯时也,国家多故,内而匪患忧乱,外而倭寇侵凌,迨至二十六年七月,日军公然构衅,掀起所谓「卢沟桥事变」,我八年之神圣抗战,于焉启幕矣。

烈士在事变前,辞去洛阳军分校教职,请调入陆军装甲兵团徐将军庭瑶部,参加抗日作战。二十七年春,该部在湖南扩编为陆军第二百师机械化部队,(师长邱清泉),烈士被遴任为上尉连长。阅半载又扩编为第五军,编入军辖新二十二师六十四团(团长熊笑三)第三营,升任少校营长,驻湖南东安白牙市整训。在整训期间,以其成绩优异,为全师模范营,深得军长邱将军之器重。二十八年秋,日寇大举进犯桂南,由广东钦廉攻入广西南宁。烈士奉令迎敌,于南宁五塘古流岭,与敌激战,不幸重创殉职,至堪悲悼!当时烈士忠骸,曾由其族弟李建民等护运后方,军方代其卜葬于驻地白牙市之蒋村。是役也,我军终于嬴得昆仑关大捷,阻止日军南进,烈士之死,其功勋有足多焉。故在烈士死后,荣获国民政府明令褒扬,追晋陆军中校,永式忠烈。

烈士生前在湖南驻防期间,曾另娶胡翼女士为妻。殉职后,所有国府荣颁令状及抚恤,均为胡氏承领归宁而去。当时家中尚遗有老母钟氏及元配樊氏,与孤女亦兰,沦居敌后。可怜亦复可叹!倚闾肠断,空登望子之台,入室呼爷!啼尽孤儿之泪。人间惨剧,孰逾于此,犹增悲怀。

三十四年抗战胜利,翌年春,烈士元配樊氏,只身赴湘寻夫骸骨,至葬地白牙市,得地方父老相助,开坟启棺,见其夫遗体尚着戎装,栩栩如生(惜当时未留真)。樊氏抚棺痛哭,生死一瞥,人天永隔,情何能已。因遗体出棺与空气接触,随即灰化。由樊氏捡拾白骨,背负回里,举家哀悼!由其母主持,备棺复殓,卜葬于祖山之阳。「狐死正首丘」,不作异地孤魂。是烈士之死,当无憾也。

惟是烈士元配樊氏,矢志全贞,奉母抚孤,贤声播闾里,而以一弱女子,间关万里,寻夫忠骸,背负以归。其情其景,与古之孟姜女何以异耶?他日地方纂修县志,冀能将其忠烈节孝事迹,载于简篇,藉资表扬,亦人间佳话矣。

烈士天资聪颖,自幼勤学,能诗文,工书法,对汉魏碑,造诣精湛,允文允武,诚为时代之英杰。且性纯孝,对友热忱。少小负笈平汉,每逢假期,必趋庭奉。及至远戍行役中,常选购山海珍品,归以奉母。每至一地,则音问不绝。三十八年大陆转变时,烈士老母已七八高龄,尚健在,与其媳孙三人相依为命,一门孤寡,悲凉之状,概可想见。西望大陆,不禁黯然!

烈士在台至亲,有族弟李至达,于参谋指挥学校第七期毕业后,任陆军上校政战官,已征召去海外工作。尚有嫡堂侄李浓,(号荣东,派名龙庭),现任职驻台美军后勤单位,青年有为,颇富朝气,有乃叔风。

烈士本属独子,幼承母训,懔邦家之多难,遂投笔以从戎,秉承 黄埔精神。故能尽大孝,完大节,执芟前驱,效命疆场,终致杀身成仁。吾人每读文文山:「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之句,则烈士之死,直如山岳并重,日月齐明,千秋万世,永耀人寰!烈士忠魂,瞑目于地下矣。予与烈士忝属内亲,情谊尤笃,特代述其生平崖略,而为之传。(本文脱稿时,曾蒙烈士生前至友,王君延憙,李君健侠,与旧日同寅余君云中等审阅,并承指正,并此申谢。)

(0)

相关推荐

  • 鲍佛田传略

    鲍佛田传略   长城整理①   鲍佛田,又名庆香,号慧僧,1891年生于湖北京山县宋河镇鲍家村一个农民的家庭. 鲍佛田少年好学有大志,早年参加孙中山领导的革命运动,是同盟会会员.1911年参加武昌起义 ...

  • 英雄不朽 浩气长存——记耿丹烈士

    安陆水易居,汇聚好文章.人人可发表,只要是原创.何不试一试?佳作共欣赏.点击标题下蓝字"安陆水易居"关注.投稿微信syj620325.QQ335831346. 英雄不朽 浩气长存 ...

  • 读《与朱元思书》

    我们从幼儿园就开始背诵唐诗,算是跟古人开始亲近.到了初中开始学习文言文,才真正接触到古汉语.迄今我非常感激我的中学班主任兼语文老师冯更生先生,中学六年跟随老师学习,做了六年语文课代表,中学课本上的所有 ...

  • 特辑“阳阳读《古文》” 《与朱元思书》

    继"乐乐诵<道德经>""倬汉诵<大学><中庸>""小乐诵<大学>"之后,第四位小盐粒儿赵俊阳 ...

  • 颜真卿《集字与朱元思书》欣赏

    颜真卿《集字与朱元思书》欣赏

  • 与朱元思书

    吴均,南北朝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 ...

  • 《与朱元思书》表格式导学案

    班级:______姓名:___________年级:八年级科目:语文课型阅读课时1主备:主讲:课题<与朱元思书>教研组长签字:教学副校长签字:一.教学目标1.疏通文意,积累文言词语,整体把 ...

  • 「愙斋书法」柳体大作《与朱元思书》,楷书中的极品

    柳体大作<与朱元思书>,楷书中的极品!<与朱元思书>是南朝梁文学家吴均所著的一篇著名的骈体文. 该文既用人的感受反衬出山水之美,也抒发了对世俗官场和追求名利之徒的藐视之情,对友 ...

  • ​【名品赏析】 吴均“与朱元思书”四条屏

    吴均"与朱元思书"四条屏 <与朱元思书>是南朝梁文学家吴均所著的一篇著名的山水小品,是吴均写给好友朱元思(一作宋元思,字玉山,生平不详)的信中的一个片段,被视为骈文中写 ...

  • 朱元思书

    朱元思书 作品原文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与朱元思书>原文 水皆缥(piǎo)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t ...

  • 【书画欣赏】 柳体大作《与朱元思书》,楷书中的极品

    砚田书院 传承文化 传播经典 1590篇原创内容 公众号 <与朱元思书>是南朝梁文学家吴均所著的一篇著名的骈体文. 该文既用人的感受反衬出山水之美,也抒发了对世俗官场和追求名利之徒的藐视之 ...

  • 与朱元思书 诗意 赏析 朗读

    南朝梁·吴均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