虹饮山房:尽日君王看不足
虹饮山房:尽日君王看不足
人们提说虹饮山房,总绕不过乾隆君臣。
一眼看见园门匾额上刘墉写的“虹饮山房”四字,走进去迎面舞彩堂板壁顶又是刘墉的“程子四箴”匾,听到身边人群说到最多的是乾隆下江南的事,就能感觉到满园里都是清宫戏。
乾隆六下江南都到虹饮山房,演绎出说不完的故事。乾隆乘船从香溪而来,下船登岸迎面就是虹饮山房,园子门口现今立着“御码头”碑。据说皇帝在园里看戏、下棋,消磨永昼,到夜深才回园后灵岩山的行宫歇息,所以百姓都称呼虹饮山房是乾隆的“民间行宫”。如今,清后宫戏《如懿传》在此取景,追剧迷们来的更多了。
虹饮山房在远离姑苏城的木渎老山塘街。木渎因胥江穿过,近太湖,借胥江连通太湖、运河与姑苏城,始兴于春秋时,后被称“吴越古镇”。木渎自始就有着香艳脂粉气,据说名字即源于吴王为西施在灵岩山修馆娃宫,山下的河渎被用于建宫殿的木材所堵塞,因名“木渎”。馆娃宫既成,西施在山上的宫里梳洗的水流到山下溪中,脂粉香气仍浓,何况美人所贻,因此虹饮山房门口的溪流即称“香溪”。这样一处香艳之地,难怪乾隆喜爱,清后宫戏和后宫戏迷们都喜爱。
苏州有两处山塘街,出阊门往虎丘是白居易的七里山塘,但苏州人说木渎的老山塘街是更老的。自从吴王为西施在灵岩山建馆娃宫,山前的木渎镇就兴起了,到了清乾隆时期,已是一处繁华地。当时出身苏州的宫廷画师徐扬的十二米多长卷《盛世滋生图》(后世习惯称作《姑苏繁华图》)里,木渎是重要的节点,人称“姑苏繁华图,一半在木渎”。
虹饮山房是有点皇帝行宫的架势,从其中路的园门、舞彩堂、 戏台、春晖楼一路进去,厅堂显得阔大,布局也不同于通常苏州园林的曲径通幽,而是对称的。在这方正对称中,显露出传统儒家的规制。舞彩堂后厅摆着一把康熙留在灵岩山行宫的龙椅,用千年紫檀制成,在乾隆时移来虹饮山房,如今摆在面向戏楼的位置,估计是模拟乾隆看戏的场景。
中路主建筑的东西两侧,分别是秀野园和小隐园二处明代留下园林,被虹饮山房主人合并修整。秀野园感觉也有点北方园林的样子,园内的建筑大都方正,临湖羡鱼池水上的石栈桥拐弯棱角分明。小隐园是典型的江南园林,在清末已是苏绣皇后沈寿的宅子。沈寿的绣品曾是慈禧太后七十大寿的寿礼,也作为国礼赠送意大利。苏绣和苏州园林都是苏州的名片,苏绣里也有着园林的基因,小隐园成为绣娘的宅子也是恰如其分的。
据说乾隆帝晚上是要回到后山的行宫,大臣就留在虹饮山房里住了。这里住过刘墉、和珅、纪晓岚。秀野园内有一栋两层的楼,门匾写着“清代刘墉驿馆”,看来是当年刘墉住过的。近这些年来,关于乾隆与这几位大臣的戏很多,即便知道历史不比戏里的谐趣,历史真实未必如此(历史中刘罗锅和和珅极少交际,刘罗锅似乎也不是个爱挑事儿的人),人还是在戏里刘罗锅、纪晓岚与和珅之间的争斗中乐享民间的智慧。
如今看到的虹饮山房,没多少园主人的影子。各处建筑内都是清朝历史主题的展品,科举制度馆、圣旨馆、刘墉主题馆,还有满汉全席的模型有如真的摆满一桌。游客走到科举制度馆,最有兴趣的是看着当时考试作弊夹带的那些纸上的蝇头小楷,辩论着夹带的办法。至于园子主人,不管是导游讲的还是资料介绍,就是简单的几点:园主是清初木渎文人徐士元,终身不仕,孝顺父母,为父母建春晖楼戏台。另外似乎是酒量不小,据说饮酒如虹饮香溪之水,这也是虹饮山房名字的出处。除此之外,查不到什么信息。说是文人,似乎未见有诗文留下。乾隆六次南巡时隔三十三年,都是座上客,园主人留下的竟然是语焉不详的记载,让我有些疑心。
我第二次来到虹饮山房,想在园子里能发现主人的一些信息,也没能发现更多。在旧书网上搜了很久,只掏得一本《徐士元与虹饮山房》(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版),满以为会有收获,收到书时一口气看完,竟然都是些传说。辨析一下这些传说,只提到他的父母,大致知道他出身富商家庭,他的后人也没提及。我倒从一个导游口里听到另一个有点故事性的信息,说是徐士元一个女儿被乾隆认作干女儿,这是乾隆六到木渎的一个原因。
民间的清朝秘史很丰富, 多是乾隆下江南的事。乾隆六下江南,四次住进海宁陈家的“隅园”(后被乾隆赐名“安澜园”),《清宫十三朝演义》说乾隆原是海宁陈阁老的儿子调包换来,四到海宁可不是为海防,而是寻亲,让皇朝历史多了些民间的温情。后来出生于海宁的金庸先生把这事演绎成《书剑恩仇录》,嫁接于武侠,把乾隆身世之谜的话题扩大开来。
正史说乾隆下江南是为苏湖财赋,毕竟“苏湖熟,天下足”,关乎国计民生,木渎近太湖,户枢之地,君王自然是念念不忘。也有人说乾隆到木渎是为了看他亦师亦友的“江南老名士”沈德潜。不过乾隆到了木渎整日厮混在虹饮山房,却又史料不详,正可再演绎一部《乾隆秘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