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中小学德育工作改善策略
[摘 要]校外教育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对青少年儿童的个性及创造性的培养发挥着独特的作用。农村中小学生的校外教育现状却阻碍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关 键 词]校园环境 文化底蕴 参观旅行 远景规划
教育应该是充满激情的事业,应该是让孩子感到学习并不是一件枯燥无味的事,它充满着快乐。我们也许无法改变教育体制,却能与身边的孩子一起创造奇迹。
孩子从1年级到9年级完全可以形成健全的公民素质,满怀自信的面对这个时代,挑起现代发展的重担。而学校德育工作在整个过程中占据着不可估量的作用,但往往缺失其应有的功效。
学校德育工作大致可分为师德建设和学生德育培养两方面。
一、农村公立中小学校德育工作普遍问题分析
1.团队意识缺乏,奉献精神淡薄,职业倦怠膨胀。
这一点对于一个团体来说是致命的。不是工资把大家凑在一起,而是这个集体需要这些个体力量的集合。在面临考验的时候每个团队成员都能自发的站出来,靠的是每个个体在这个团队中能够真诚、友善体现自己的价值。这个时代金钱很重要,可是仍然有比金钱更重要的东西,人心一旦散了,队伍真的没法带了。随之而来的就是奉献精神的烟消云散,职业倦怠的蓬勃发展。
2.学生精神不振,目标意识缺失,自控能力差。
课堂上,老师会找争先恐后举手的同学回答问题,忽略了反应稍慢的同学,最好的方法也不过是再让他重复正确答案。那么这个学生就会意识到他是被老师放弃的,时间长了他就会对自己放弃,因为即使答不上来老师也会找其他同学“救场”的。一般来说学生从1年级入学到9年级毕业,我们在这残酷的9年中培训了他上进精神的丧失,导致他对所有事情都失去了兴趣。上课不专心,做事漫不经心,而这种劣势还会蔓延到整个班级,整个校园,整个教育。
对于学生思想目标的树立,我们缺少实际行动。首先,学校的整体认识。学校因该设立和执行惯性特色活动,这些都应该是培养学生独立设计或者参与完成。而我们任何一所学校为了能够提供更多的学业时间,其他活动越来越少,或者规定好的活动也要为教学让路。再次,开展活动的方式方法。学校内部活动远远不够,只能停留着普遍的层面上,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学生参观历史名胜,家乡山水,哪怕是名校,甚至是本县的知名高中,本来是理所当然的事,但习惯了用安全规避所有“可疑”活动。人总要在不同的高度观察世界,从不同的高度树立目标,而这些有赖于高度的确立。这高度不仅仅要靠书本,还取决于他的人生经历。
3.校园环境枯萎,校园文化底蕴不足
一成不变的教室风格,统一的白色,统一的教室挂图,甚至走错了教室都意识不到,门牌显得尤为重要。孩子们在这样的主题风格中被折磨六年,甚至九年,冲击着他们的创造力,我们不是在培养人,而是在修剪他们应有的创造力。不求全面改变,但求独居特色,哪怕是局部的改变也好呀,它必定是对班风形成的有利刺激,是学生对“家”的情感投入。
每一所学校都有不同的建校历史,有校园文化,可是它从来都是被忽略的行列,学生们的努力方向只不过是从教师嘴里得知的,教师们努力的方向只不过是从良心出发的,这固然没错,可是它缺乏持久力,没有影响力,如果想打造一个学校的品牌我们必须要有一种精神,而这种精神就是我们的文化,它会指导我们向着那个目标前行,而不是每天的想当然,不是一时的心血来潮。梳理我们的校园文化,让久负历史的校园重新绽放。
二、学校德育改善的一般策略
1.协同学校、家庭、社会各界的力量。
拉近三方距离,丰富家长会内容形式,帮助解决家庭辅导策略,促进教师与家长的无缝沟通;丰富社会实践活动,建立志愿服务项目(学校青年团体志愿者,家长义工),实现社会、学校双建设;制定实施《贫困家庭改善计划》;尝试性建立社会捐助项目,帮助学校筹措建设资金。实现全民办教育。
2.增强师德建设,促进团队意识形态。
修改《教师岗位责任制》政教部分。建立教师行为制度约束。重大事件团队研讨(领导干部),部门事件团队研讨,切忌一意孤行。加强师德培训学习,树立典型,发挥辐射作用。加强全体教师的思想沟通,开展咖啡会议、茶话会、读书交流会、思想交流会等。增强教师责任意识,注重师德反思编撰。
2.学生思想引导,特别注重特殊群体学生心理辅导。
促成周边市县名校参观活动;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内活动,开拓学生思路,使学生可以在行为端正、公民素养、学业成绩、运动和出勤等方面进行竞争;完善学生评价体制,做好学生成长记录袋;扩大学生阅读量;丰富学生校园生活(构建各类兴趣小组),注重学生特长展示(向上级部门推荐优秀作品);完善学生心理辅导(为特殊群体开展专项心理辅导)。
3.构建远景规划,收集经验心得,探求模式形成。
与团队构建德育远景,丰富年度计划,注重收集过程经验,带领科研小组,形成课题成果。注重成果的展示与推广。
理想有多大,人生就有多精彩,在我们努力实现理想的过程中,每个人都不断的成长,人生不断的出现精彩,记录这精彩的是孩子们的启蒙者,孩子们也将记录启蒙者人生的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