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技能人员如何配置?
群友思考
大多数群友都认为多能工的配置跟生产需求及产线指标有关。比如,需求多样化,产线关键岗位数、顶岗需求数、线平衡率、产线异常情况等指标。
lnj:
多能工的配置取决于原始需求,比如:
1.解决临时顶岗。那先搞清楚顶岗需求的平均值,最大值,最小值,找到符合公司文化、制度要求的结果。
2.解决不同产品的技能需求差异。重点应该是先严格区分关键岗位,仅针对可替代性小的岗位做全技员要求,缩小培养投入。接下来和上面一样,统计分析关键岗位的总需求、同时使用的历史分布、一线管理的全技硬指标等算出。
健:
多能工不只用来救火,更重要的是进行轮岗替补,可以作为基层管理者候选人。培训多能工的配置根据产线关键岗位数进行设置。
小黄:
多能工一般存在于产线旁,属于救火队员,来平衡工序产能损失,如何科学配置多能工呢?个人认为,多能工的配置跟线平衡率及异常情况有关系。
WillJay:
我们这边多能工一般20人的产线配一个,用来给作业员代位的,按每小时作业员去卫生间和解决其它个人问题的时间算,每20人配一个多能工够用。这是我们这边多能工的要求,解决产线员工请假,离职等问题,方便调配。
维钊~:
菜鸟IE觉得,多能工有或者没有,是根据流水线特点,生产模式决定的。多或者少,这个数量是根据产线设计需求设计的。比如根据生产线平衡率。
秋·餘殤:
市场需求多样化和短交货期,而生产组织要求平稳有效率,要解决这两者的矛盾就得均衡化生产和弹性产能模版,多技能工和快速换模是前提和保证。
有些客制化订制程度高的产品,一般用组胞单元式生产,也需要多技能工,个人认为称做技工更为合适,脱离了线体多功位生产谈多技能工不太合适。
还有一位群友提供了不同的思路,是从互联网组织架构与企业业务线的角度来阐述。
风马訾垚Yuzi:
制造业的组织节奏和影响长尾比较大,具体没有实践经历不敢多讲。不过互联网组织架构较线性,本来就具备多能工,如产品,运营。
组织架构和企业业务线有强关联关系,虽不成比例设置,但有所倚重。
六号说:
这个问题一看上去,是一个关于多能工的问题。但是六号深深的感觉,这个问题的本质还是用有限资源创造最大效益的问题。
问题的模型是:
有限资源:有限培训资源(资金,时间)。
效益:多能工数量。
最大化效益:最多数量的多能工。
一般的思考的方式,可以从两个维度:
1、在有限资源中找到最优点。这个也是提问者比较偏向的方式,要找到一个平衡点方案(最优点,或者局部最优点)
2、是否能够打破资源限制? 比如时间,不仅限于工作的时间,激发员工自助学习的动力,在工作时间外进行学习?
第一种方法是偏向于西方化的,第二种是偏向于东方化的。可以两者都进行考虑一下。
希望说的东西能提供新的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