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翠玲教授经方临证验案选
咳喘久不愈案
患者王某某,女,76岁
初诊(2020.10.21)
主诉:间断性咳嗽、气喘20余年,加重20天。
现病史:有慢性支气管炎20余年,平素间断口服孟鲁司特钠片治疗,2020年5月在郑州某医院做肺部CT检查显示:两肺局限性肺气肿;右肺下叶炎性改变;右肺下叶小肺大泡;心影增大,20天前因感受风寒导致咳嗽,气喘症状加重,于郑州某三甲医院住院用抗生素消炎及对症治疗,稍有好转后出院,出院后继续服用抗生素及止咳化痰药物(药物不详),咳嗽、气喘症状未见缓解,并日发加重,遂来就诊。既往有高血压,高血脂、房颤病史,平素口服厄贝沙坦片、瑞舒伐他丁钙片、稳心颗粒、华法林等药物。刻下症见:咳嗽,夜半加重,凌晨2-3点能从熟睡中咳醒,气喘,咳白黏痰,心慌,长期大便不成形,一日三次,舌质暗红,舌下静脉迂曲,苔薄少,脉沉弦。
01
病机:寒热错杂 肺失肃降
治法: 寒热并用 肃肺止咳
处方如下:
乌梅20g 细辛3g 黄连10g 炒当归10g 桂枝10g 党参20g 干姜10g 炒白术15g 茯苓20g 醋五味子10g 炒僵蚕10g 浙贝10g 黄芩12g 蜜苦杏仁12g蜜桑白皮20g 甘草6g
5剂,水煎服,日一剂,早晚分服。
二诊(2020.10.27)
患者欣喜告知,服药1剂后就有效果,5剂药服完后咳嗽、气喘明显减轻,偶咳少量白痰,大便不成形多年,服药几天后大便明显改善,但最近睡眠不好。刻下症见:轻微咳嗽,偶咳少量白痰,眠差,舌质暗,苔薄,舌下静脉迂曲,舌干少津。守上方,改炒当归为15g,加丹参20g 黄芪15g,5剂续服。
三诊(2020.11.2)
患者自述咳嗽基本消失,气喘减轻,大便已成形,睡眠情况好转。为求进一步巩固疗效,予原方5剂续服。
【按】
患者病程日久,病情复杂,气血阴阳虚损。大便不成形,为里虚寒证;舌质红,为里热证,舌干苔少为津液虚损;心慌,心悸为气血虚损,血不养心;朱翠玲教授综合考虑,辨证为:寒热错杂, 肺失肃降证;因患者咳嗽夜半加重,大便不成形多年,所以用厥阴病主方乌梅丸加减。
“厥阴病欲解时,从丑至卯上”,厥阴为两阳交尽,由阴入阳的时间节点,乃阴之将尽,阳之初生之时,用乌梅丸治疗丑至卯时(凌晨1-5点)发生或加重的疾病均有良效。
乌梅丸出自《伤寒论》之厥阴病篇,“蛔厥者,乌梅丸主之,又主久利”,尤在泾谓本方为寒热错杂之厥阴病的主方。本方由乌梅、细辛、桂枝、附子、人参、当归、黄柏、黄连、干姜、川椒十味药组成。《医宗金鉴》云:“此药之性,酸辛甘苦、寒热并用,故能解阴阳错杂、寒热混淆之邪也”。以辛热、寒苦之药杂合并用,辛、甘、苦、酸合于一炉,故有升降之效,不仅仅适用于蛔厥证,更适合于寒热错杂内伤病的治疗。根据四气五味理论, 乌梅性酸,酸主收敛,可以止泻、止汗、止咳、止漏, 此外还可以生津养胃,所以这个方可以扩展用来治久咳之寒热错杂证。
乌梅丸主治蛔厥及久利,将其移治于咳嗽实属少见,但中医治病非求专病专方,当谨守病机,辨证论治,遵循同病异治,异病同治的思维。患者证属寒热错杂,肺失肃降,与乌梅丸方证相应,故能行之有效。本案用乌梅丸加减,去附子、川椒以防燥热伤津,用五味子以加强乌梅敛肺止咳、涩肠止泻、生津之效,党参、白术、茯苓、干姜温中健脾,亦有培土生金之效,浙贝、黄芩来清上焦之热,加蜜苦杏仁、蜜桑白皮加强平喘止咳之效,以炒僵蚕来祛风化痰,以上诸药寒热互用能和其阴阳,苦辛并进能调其升降,补泻兼施能固其虚实,故用之则显其效。朱翠玲教授曾说,国医大师李振华教授经常教导,咳嗽日久,只要超过1个月,无论是什么证型,遣方用药一定要加黄芪,以期补肺气之用。
02
朱翠玲,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脏中心心内副主任、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全国优秀中医临床人才;首届群众最满意的医生;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仲景传承与创新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中华中医药学会心血管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河南省中医药学会经方临床研究分会主任委员等学术兼职。师承多名国医大师和全国名老中医。
擅长经方治疗心血管疾病及疑难杂症。长期从事临床一线工作三十几年,诊疗经验丰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