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306杜甫五律《奉使崔都水翁下峡》读记
杜甫五律《奉使崔都水翁下峡》读记
(小河西)
奉使崔都水翁下峡
无数涪江筏,鸣桡总发时。别离终不久,宗族忍相遗?
白狗黄牛峡,朝云暮雨祠。所过频问讯,到日自题诗。
此诗作于宝应二年(763),时杜甫客梓州。都水:指都水使者。【《唐六典》卷23都水监:“使者二人,正五品上。都水使者掌川泽津梁之政令,总舟楫、河渠二署之官署。”】据“崔”、“翁”二字,该使者应是杜甫舅辈,名不详。
鸣桡(náo):同“鸣棹”或“鸣桨”。开船。《鹧鸪天》(宋-朱熹):“鸣桡细雨沧洲远,系舸斜阳画阁明。”《七夕泛舟》(唐-卢照邻):“连桡渡急响,鸣棹下浮光。日晚菱歌唱,风烟满夕阳。”《舟行入剡》(唐-崔颢):“鸣棹下东阳,回舟入剡(shàn)乡。青山行不尽,绿水去何长。”
白狗:归州白狗峡。【《水经注》卷34江水:“径狗峡西,峡崖龛中,石隐起有狗形,形状具足,故以狗名峡”。《舆地纪胜》卷74归州:“白狗峡在秭归县东三十里。据《道经》系七十二福地之数。又名鸡笼山。《荆州记》《水经注》皆云:秭归白狗峡,蜀江水中,两面如削,绝壁之际,隐出白石。如狗形具足,故名。…《元和郡县志》:石形隐起如狗,因名之。此石大水则没,行人无不投饭饲之。”】
黄牛峡:峡州黄牛山。【《荆州记》(南朝宋-盛弘之):“宜都西陵峡中有黄牛山,江湍纡廻,途经信宿犹望见之,行者语曰:朝发黄牛,暮宿黄牛,三日三暮,黄牛如故。”《水经注》卷34江水:“江水又东迳黄牛山,下有滩。”江中乱石星罗棋布,犬牙交错。河道似九曲回肠,泡漩如沸水翻滚,水急礁险。《留别龚处士》(李白):“我去黄牛峡,遥愁白帝猿。”
朝云暮雨祠:巫山神女祠。(略)。
大意:涪江无数的舟船,鸣棹起航之时。不久终究要离别,宗族亲人岂忍舍弃?途中要经过白狗峡、黄牛山,还要经过巫山神女祠。所过之处多多询问,到达的时侯自然一一诗。
诗意串述:此诗前二联写送别场面。崔翁是“奉使”下峡,出发时,江上无数舟船一起“鸣桡”。马上就要离别,俺岂忍心宗族离弃?后二联设想行程。要经过白狗峡,要经过黄牛山,要经过神女祠,…所过之处,一定多多询问。每到胜景,自然一一题诗。也许舅翁在劝杜甫回故乡,战乱已结束,该回老家了。杜甫也确有出峡甚至归乡的想法。杜甫设想的归乡之路是浪漫的。他要一路走一路玩一路题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