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馆张旭的《古诗四帖》我喜欢临创结合(书法:张德进)

书法的临摹传统范帖和进行创作是相互促进、逐步提高的过程。是从不会到精熟,从依靠传统 技法到创新形成自己面貌的过程。这个过程因人而异,有聪明善悟者,这种过程可能缩短,取得成就 更快更高;也有靠勤奋而达到彼岸者,相对讲虽然速度慢一些,但靠孜孜以求的不倦的精神,也可以 取得很大的成就。

孙过庭在《书谱》中阐述这过程时说:“初谓未及,中则过之,后乃通会。通会之际, 人书俱老”。初学之时,对书体还不会,当然远不及前人的范帖,但经过一段时期的临摹,遍览各种范 帖加以吸收融会,如果功夫到了,自然就超过范帖。但是要真正取得成就,就必须“通会”,经过长期 学习、实践创造,日积月累,反复体会领悟,不仅在理论修养上丰厚,且在技法笔墨方面都有深厚的 功夫,运用起来随手可得,自然得意得趣,就达到人书俱老最后阶段了。《草书古诗四首》墨迹本,五色笺,凡四十行,一百八十八字。是张旭狂草代表作,极为珍贵,此作品为唐代文物。纵26.5厘米,横34厘米。《古诗四帖》为张旭传世的狂草孤本,是今草向狂草演变的实物例证。 张旭草书,得笔法,后传崔邈、颜真卿。旭言:"始吾见公主担夫争路,而得笔法之意。后见公孙氏舞剑器,而得神。旭饮酒辄草书,挥笔而大叫,以头韫水墨中而书之,天下呼为"张颠"。醒后自视,以为神异,不可复得,现收藏于辽宁省博物馆。

东明九芝盖,北烛五云车。飘飖入倒景,出没上烟霞。春泉下玉霤,青鸟向金华。汉帝看桃核,齐侯

问棘(原诗为枣)花。应逐上元酒,同来访蔡家。北阙临丹水,南宫生绛云。龙泥印玉简(原诗为策),大火练真文。上元风雨散

淑质非不丽,难之以万年

岩下一老公四五少年赞衡山采药人,路迷粮亦绝。过息岩下坐,正见相对说。一老四五少

岩下一老公四五少年赞衡山采药人,路迷粮亦绝。过息岩下坐,正见相对说。一老四五少

仙隐不别可?其书非世教,其人必贤哲

正见相对说。一老四五少

仙隐不别可?其书非世教,其人必贤哲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