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城墟那些遥远的事儿‖ 一、建隆坊风水和大儒庞嵩
一、建隆坊风水和大儒庞嵩
象山脚下的建隆坊(邱松年绘)
康熙十二年正月初十,西江南岸的都城乡十三都显得格外寒冷。
商道雨一向习惯早起,在建隆坊里溜达溜达,与街坊们打打招呼,拉拉家常。这天早上,当他踱到夫子井前,发现夫子井竟然结冰了!
建隆坊是都城最早的居民区,也是都城巡检司附近唯一的居民区,商道雨算是建隆坊的土著了,西宁县还没有建立,他祖上就居住在这里。
初十仍是正月头,春耕还远得很。无所事事的几位邻居,这几天都在商道雨家烤火取暖。
商道雨祖父、父亲和他三代,都是建隆坊的甲长。商道雨为人尤其和善,更有人格魅力,家里自然就更聚人。商道雨觉得,屋后就是象山,砍柴割草,方便至极,在家里堆个火堆,让大家烤火取暖,完全没有问题!
商道雨父亲本来是希望儿子走科举这条道路的,无奈商道雨智商平平,虽然读过多年书,可如今四十多岁了,却连个秀才也考不上。但商道雨情商极高,在建隆坊的人缘非常好,加上到底是个读书人,也算是个通晓古今的人物。
不一会,火堆上的水烧开了,商道雨拿出去年在象山上采摘的黄牛木叶,泡了一壶浓茶。他说:“黄牛木虽然不是茶树,但它的叶子有清热解毒,化湿消滞的功效,新正头吃了这么多粽糍,用它来泡茶喝是最好不过了。”说完给每人斟上一小钵头。
喝着黄牛木叶茶,商道雨的话匣子打开了。他说:“我们建隆坊在象山脚,风水最好!”
火堆旁一位老哥,古铜色的脸面,拖着一根花白的长辫,正把玩着手中的烟斗,据说这烟斗的斗钵,是用从对面海金火石脚挖回来的岗松头做的。岗松头,建隆坊的人叫扫秆头,木质坚硬,形状怪异,十分好看。斗柄是用屋后象山的黄竹头所做。象山黄竹多得很,黄竹头也多得很,但要找到一个有弯度,而且竹节紧密的黄竹头,那就不容易了。
烟斗老哥一边听商道雨这样说,一边往斗钵里塞入烟丝,对着火堆的火把烟丝点燃,大大吸了一口,然后吐出一股浓浓的烟雾来,屋子便立即弥漫着一股呛人的劣质烟味。
烟瘾过足,烟斗老哥终于搭腔:“风水好?何以见得?”
商道雨当没有听到他的话似的,眯着眼睛喝了一口茶,然后在身旁拿起一条年前劈好的松柴,把火堆里烧了大半截的柴往前推了几下,然后把这松柴放进火堆。才接着自己刚才的话题,慢慢地说:“建隆坊枕着象山,右边是西江。象山是都城的右臂膀,风水之好,不用我说了,我只说说象山下的西江。这西江发源于云南,向东奔流千里,在我们象山脚下很自然而然地往东北拐了个大弯。这弯西江碧水,你说会有多藏风聚水?我们建隆坊,就在在这个大江弯曲之处,这样的风水格局,你在整条西江再找不到第二处!”
烟斗老哥平日喜欢包顶颈,听到这里,也不由得点头说:“对!对!对!”
商道雨没有理会他,接着说:“再看对面海那边的圆头沙,沙子灿灿如金,你只要站在象山上,就会感觉到对面海好像有人双手捧住一大捧黄金硬塞给我们一样!”
火堆旁另外一位花名叫单春的汉子,初八去了西宁城探舅父,昨天傍晚才回来。听商道雨这样说,也开腔了。他说:“西宁城窝在一个山坑里,真不知道当年建县时,怎么会把县城建在那里,而不是建在我们都城。”说完,喝了一口黄牛木叶茶汤。
茶汤才入口,单春就问:“是用夫子井的水泡的吗?”
商道雨说:“我泡茶必用夫子井的水。”
单春似乎忘了自己刚才提出的问题,竟然说起了夫子井来:“我们建隆坊什么时候开始形成我不知道,听私塾的徐先生说,夫子井宋代就有了,是李熙载进士挖的。当年李熙载的家就在井边,也算得上是我们的街坊呢。这水井,宽2丈,深1丈多,夏天井水冰凉冰凉的,有病的人饮了可以痊愈呢,真是够神奇了!”
单春说的夫子井情况,建隆坊人人皆知。商道雨虽然无心听他说,但也不便打断他的话柄。
单春说完,商道雨才接着刚才的话题说:“西宁城不建在都城,是有原因的。你看看,从梧州城、封川城、德庆城再到肇庆城,无论府城、州城,还是县城,哪个城是建在西江南岸的!”
真是一言惊醒梦中人,商道雨这一说,所有在火堆旁烤火取暖的人都异口同声地说:“是哦!”
商道雨用火撩棍把火堆的火撩拨一下,然后又加了两条松树丫。接着说:“听我祖父说,当年庞嵩先生用一个竹筒,在罗旁水口装了一筒水称过,也在黑河口即鹅公涌水口装了一筒水称过,后者比前者轻了8钱!庞嵩先生于是对两广总督凌云翼说:“都城交通便利,但水轻,风水稍欠,西宁城最好还是建在罗水之畔”
看官,你道罗水是哪条水?其实罗水就是后来的文昌江,如今的建城河。
单春、烟斗等人是第一次听人这样说,想不到西宁城的选址还有这样一段古。不由得赞叹道:“庞嵩这个风水佬真厉害!”
听到单春、烟斗等人把庞嵩当成是风水佬,商道雨连忙说:“不对,不对,庞嵩可不是什么风水佬,他是大明的岭南大儒呢!”
商道雨看过六年前出版的康熙六年《西宁县志》,他是从都城巡检司巡检闫宗孔处借来看的。那闫宗孔是大名浚县人,康熙四年就担任都城巡检司巡检了。作为甲长,商道雨经常要到司里接受任务,汇报建隆坊的治安情况,所以大家很熟络。
商道雨说:“庞先生不是风水佬,他是读圣人书的人。庞先生生于南海,长于南海,表字振卿,大号弼唐。他20岁就考中秀才了,嘉靖十三年考中举人,但命运不济,竟然没能考上进士,嘉靖二十三年赴吏部应选,当了应天府通判,后来晋升为治中,还多次代理府尹的工作。嘉靖三十年,庞先生晋升为南京刑部郎中,其间撰写了《刑曹志》一书。刑部尚书陶尚德因此十分器重庞先生。嘉靖三十五年,庞先生被提拔为云南曲靖府知府。曲靖是少数民族聚居地,庞先生在这里大力推行教化,编写、刻印3种少数民族文字与汉语对应的字典;还推行乡约制度和保甲制度,以此改变少数民族的习俗。但如此一个尽职尽责的官员,竟然遭到排挤,嘉靖三十八年地方官考核,庞先生被列为第五等“老”,而这年庞嵩才50岁,显然是被人中伤的。庞先生于是辞官回家,再次跟随湛甘泉先生学习。湛甘泉去世后,庞先生举起甘泉学派的大旗,每年每月都率领学子举行会讲。”
商道雨说到这里,感到口有点干,于是喝了一口黄牛木叶茶。然后继续说:“万历五年,罗旁瑶乱平定,朝廷建州立县,首任西宁县知县朱宽邀请庞嵩到县里定居,希望通过庞先生在此定居,吸引更多的移民到来。同时让庞先生在西宁县讲学,更好地促进新县士大夫风气的建设。不仅这样,庞先生还受西宁官府委派,从发达地区的学宫选择生员到新建的西宁县学宫,以解决西宁学宫没有生员的问题。杜英等由外地学宫转来的生员和西宁县学宫第一届录取的生员伦在孝等25人,每天跟从庞嵩讲经论道,西宁县在很短的时间里就形成了浓厚的文化风气。”
商道雨说道这里,十分感慨,说:“可惜我生晚了,没能随庞先生学习!”然后拿起黄牛木叶茶,又喝了一口。
单春用火撩棍撩拨了一下火堆中的柴。没想到火刚好烧到了一个松节,“啪”的一声,一颗火炭飞了起来,弹到了他的胡子,他连忙站起、后退,但哪里来得及?只听得“吱——”的一声,火炭把他的胡子烧焦了几根。
“×你老母!”单春一边骂一边坐回去。
商道雨看见单春如此狼狈,也忍不住笑了起来。
好一会,商道雨又接着说:“西宁城里的学宫,泮池旁边有一块四尺五高的石碑,是由一只大石龟驮着的,那是儒学碑,碑文由庞先生的学生、南海人霍与瑕所写,里面写到:“若夫卜基选胜,辨方正位,则乡耄庞太守嵩。”学宫的卜基选胜,辨方正位也是庞先生负责的呢!”
说着说着,一位披着蓑衣,手里提着一个坛子的人推门进来了。
商道雨抬头一看,原来是建隆坊私塾的徐先生。徐先生是对面海金火石脚人,秀才,几十年来都在都城乡的十三都教书,有时候在白木,有时候在建隆坊,一直没有到过其他地方执教。建隆坊的私塾年前已放假,徐先生也回到了金火石脚的家。按惯例,建隆坊的私塾要等到出正才开学。看见徐先生进来,众人都在心里嘀咕:徐先生怎么这么早就回来了?
众人的不解虽然没有说出来,但徐先生明白。他不急于解释,一边脱下蓑衣,一边抖动蓑衣上的雪花,说:“好大的雪!”
听徐先生这样一说,众人不由得往门外看,雪正纷扬扬地下着,地上有的地方竟然开始积雪了……
敬告读者
《都城墟那些遥远的事儿》是以明、清、民国县志和《郁南县志》所载事实为基础,通过艺术加工而创作的一部文学作品。作品以展现都城这个千年商业小镇的风土人情和历史画卷为宗旨,宣传都城的历史文化,为都城当前的经济、社会、文化建设尽一点绵薄之力。但限于作者水平,不足之处在所难免,敬请读者谅解、指正。
《都城墟那些遥远的事儿》欢迎读者转发。但如果在本公众号外的其他公众号和载体转载、使用,必须获得作者本人的书面授权,否则视为侵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