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万物的本源:进入原子核
之前我们聊完了历经四代物理学家,终于搞清楚了原子模型。但这在研究过程中,电子和原子核的发现也打破了“原子不可再分”的认识。于是,科学家就开始思考,电子和原子核是不是可以再分?当然,我们现在知道,电子是基本粒子,是没办法继续往下分的。而原子核实际上是可再分的,那科学家又是如何研究这个问题的呢?
今天,我们就来聊一聊:科学家对于原子核的探索。
发现质子
对于原子核的研究,其实还和上一期的老朋友卢瑟福有关。
上一期,我们有聊到卢瑟福研究原子时,用α粒子(氦核)轰击金箔,然后记录α粒子之后的变化。
通过这个办法,卢瑟福发现原子核。那关于原子核是不是可以再分,卢瑟福想到的还是用α粒子轰击的办法。其实也好理解,他无非就是想看看能不能撞开原子核,这样不就知道原子核是不是可再分了。
这次卢瑟福选择的是轰击氮原子核,结果他发现有一些极其小的物质被炸了出来。经过分析,他发现这些极其小的物质就是氢原子核。
A:放射性物质 C:容器 T:阀门 F:铝箔 S:荧光屏 M:显微镜
于是,卢瑟福进行了一番推测,大概的过程是这样的:
氢原子核是原子核的基本单位,也就是说,氢原子应该是最简单的原子核。而不同种类原子的原子核应该是有一堆氢核构成的。这也和道尔顿的“原子论”中,把氢原子的原子量设定为1的思想不谋而合。
卢瑟福把氢核命名为质子。氢核带的是一个单位正电荷,电子是带一个单位负电荷。所以,氢原子呈现电中性。
从卢瑟福得出的结论来看,其他原子的质量就应该是质子数的整数倍。那这个结论到底对不对,这还是需要拉出来溜溜才知道。于是,卢瑟福开始研究这个理论适不适用于氦原子核,结果呢?
他发现,氦原子核的质量接近于质子的四倍,如果按照卢瑟福的理论,那氦原子核就应该带有4个单位正电荷,可问题是,氦原子核外只有2个电子,那岂不是氦原子要带有2个单位正电荷了么?可事实上,氦原子是电中性的,这就相互矛盾了。
经过这一番推演,为了解决这个矛盾,卢瑟福预言:原子核内应该还存在一种基本成分,它是电中性的。
发现中子
如果我们翻开历史就会发现,卢瑟福当时所在的卡文迪许实验室被称为诺贝尔奖幼儿园。在这里,前前后后诞生了10多位诺奖得主,这些人大多是卢瑟福的学生和助手。而这些人对于微观世界的贡献十分巨大,这当中就有上一期我们提到的大名鼎鼎的波尔。
除了波尔之外,还有一位低调奢华的存在,他在二战负责原子弹项目。他就是查德威克,也是卢瑟福的弟子之一。
不过,查德威克是碰巧成为了卢瑟福的弟子。话说16岁的查德威克到曼彻斯特大学注册,他的理想专业是数学。结果排队的时候排到物理专业的队伍去了。当他发现自己排错队伍的时候,他有点不好意思和紧张,不敢说自己是排错了队,最后只好硬着头皮进了物理系,还成了卢瑟福的学生。
而最终查德威克证实了卢瑟福的预言,不过在他做出成果之前,那段时间很多科学家都在试图找到卢瑟福预言的基本成分。这其中就有居里夫人的女儿和女婿,伊雷娜·约里奥-居里和手弗雷德里克·约里奥-居里。他们得知德国物理学家瓦尔特·博特和赫伯特·贝克尔用α粒子与铍发生碰撞后会产生奇怪的辐射。
于是,他们自己也亲自去做了这个实验,证实了这个事实,并且还对外宣布,
这种辐射可以把质子从含有氢元素的物质中赶出去。
得出这样的结论,使得伊雷娜·约里奥-居里和手弗雷德里克·约里奥-居里错过了发现中子的机会。
查德威克得知此事之后,他就认为这很有可能和卢瑟福预言的基本成分有关。于是,他设计了一个实验,同样也还是用α粒子轰击铍,然后让射线再去轰击石蜡。这种射线会把石蜡的质子轰击出来。
这时候,查德威克假定铍被轰击后,辐射出来的就是中子。然后他通过测量被打出质子的速度,推算出来中子的质量,这个质量只比质子差不多,稍微大了一点点,而且不带电。
而接下来,我们可以通过中子和质子的区别,也就是带电或者不带电来证实查德威克的发现。这里就要提到一种神奇的发明:威尔逊云室。
威尔逊云室可以用来探测游离的粒子的轨迹,是英国物理学家查尔斯·威耳逊发明的。
具体的原理是这样的,云室是一个密封的环境,里面充满了过饱和的水蒸气或者酒精。当一束粒子穿过时,云室内的混合物会相互作用,快速冷凝,就会出现一个轨迹。这其实和飞机飞行会在高空留下轨迹的道理类似。
所以,当一束带有质子和中子的辐射穿过云室的时候,也会留下来轨迹。而我们在高中物理中其实学过,运动的带电粒子在磁场中会发生偏转,而不带的粒子还会沿着直线运动。
因此,想要知道一束粒子当中是不是含有中子,我们只需给云室加上磁场就可以。下图中,直线轨迹就是中子留下来的,而曲线的就是带电粒子留下来的轨迹。
通过这样的办法也就能确定中子的存在。后来,科学家测到了中子质量是1.6749*10^-27kg,而质子的质量是1.6726*10^-27kg,发现没有?真的和查德威克推算的一样,中子质量只比质子大了一点点。
因此,查德威克成为了中子的发现者,并且在1935年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
核能时代
正是卢瑟福和查德威克的发现,人类打开了原子核世界。科学家开始能够在核子的层面上进行操作,也为后来的核聚变、核裂变以及核能的使用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但是,他们的发现也同时带来两个问题,
质子和中子还能继续再分么?
原子核中质子和中子为什么会被束缚在一起,是什么作用导致的?
关于这两个问题导致了物理学的进一步发展,由此还诞生了粒子物理标准模型。我们将会在后面几期详细讲述。
关于,质子和中子的发现,我们就说到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