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忘儿时的年味
安东游子难忘儿时的年味2019-01-30 阅读210大城市工作和生活,春节将至,也还是忙忙碌碌,不得清闲。忙什么呢?紧张的工作节奏,拥堵的城市交通,人际关系的人情往来,一日三餐的财米油盐,洗洗刷刷,还有孩子的学习辅导……所有的事情加在一起,让我自顾不暇,总觉得人生短暂,时间越来越珍贵。今天,腊月二十三,正是记忆深处小年之日,那可是过年热闹的开始。
随着年龄增长,身上的担子重了,想法自然也就多了,心也就累了好多。每当烦闷之余,仿佛只有回家过年,才能让你真正把一切放下,轻松几日,哪怕偶尔想想儿时的春节,心情也会为之动容,闭上眼睛回忆小时候过年的一幕幕,也能找到最美好的感觉,也能让心底那一丝最柔软的情感为之动容。童年的我,生活在苏北的小村庄,质朴的一家人过着无忧无虑的生活。那时,农村有句老话是这么说的。二十三,祭灶爷;二十四,扫房尘;二十五,磨豆腐;二十六,炖猪肘;二十七,杀公鸡;二十八,漏粉丝;二十九,蒸馒头;三十儿,贴门神;大年初一,吃饺子。如今,看看城市人过年,没有那么多的讲究了,小时候,我记忆最为深刻的就是每一年都很刻板、很老套,大人们每天忙前忙后,生怕在哪一天忘记或者耽误年的进度,带来心理上的一丝遗憾,忙忙碌碌,只为讨个吉利,新年好彩头,可谓诸事顺利,好上加好。
从小在农村生活,过年是我最快乐的时光。农历23开始,家里就充满年的味道,因为农村的集市也就没有间隔,俗称连市集,大人们带着孩子购买年货,什么水果、果子、糕点,有时还会购买红纸墨水,回家自己写对联,父亲写得一手好字,还时常购买春联字帖,只为春节给村里人写上个十幅八幅对联。那时的集市人来人往,熙熙攘攘,整个街道充满噼噼啪啪的鞭炮声,还有浓烈的火药烟尘。为了展示自己的鞭炮声响哑子少,商家抓紧仅有的几天商机,相互竞争,甚至有的商家还会燃放一些价格高的烟花。阜宁大糕和水糕,是苏北春节不可缺少的糕点,都包含步步高升的意思。小时候也就是春节时才吃米糕,上边印有红色喜庆花纹,记不清怎么吃了,应该是蒸熟再用油白糖开水和匀,吃上一口,香香的米粉在唇齿间回味无穷。农村家庭人口多,每次都是把买回来的阜宁云片糕掰成几块,和糖果、果子、桂圆等包在一个红纸包里,等孩子们睡着后,放在枕头旁边,大年初一早上起来,刚刚想说话,大人便会送过来片糕,塞进嘴巴,不管你是否愿吃,说吃了步步高升,很吉利,你就得乖乖地且虔诚地吃下去,所以童年的春节规矩在我幼小的心灵深处已经扎根发芽,现在过年看到儿子调皮捣蛋的样子,我一样的不习惯。
那时,农村的房子是带屋顶且小窗的,通气效果差,等到小年后,每天都有美食推出,大锅炖肘子、油炸肉圆子(俗称饨子)、蒸馒头和肉包子,还有自己家蒸的米糕,看着屋里雾气缭绕,就觉得很快活。还有专门要请专业人士上门做的漏粉丝,是要用红薯加工的粉团,在带孔的漏勺里下到沸水锅中,形成顺滑的粉丝,然后晾在向日葵杆等木棍上,在寒冬腊月的户外一会儿就冻得冰溜,随后几天,在阳光和风的作用下,晾干就成为正宗的红薯粉丝。在上学的时候,回想父亲做的拿手菜就是牛肉粉丝大白菜,放点辣椒,别提多么地美味,吃完后总是满头大汗。
还有一道菜,有20多年未曾品尝过。小时候,过年主要是母亲和奶奶做菜,把浸泡膨胀开的黄豆加水,用磨盘细细研磨,在我十岁的时候就学会了,用磨撑摇磨盘转,然后过滤豆浆,入锅大火烧开,点卤水,在豆腐脑刚刚成型之际,打上一碗,真正的美味,有人还喜欢加上香油小葱香菜,想想浓郁的豆腐香味,真是口水涟涟啊。把豆腐脑打到筛子里,上边压平,就会变成真正的卤水豆腐,我们会把豆腐放在浅浅的水中,一直吃到正月十五左右,吃到后来,虽然有点酸味,据说别有一番风味,还不影响健康。
农村贴春联和挂花是非常重要的环节,我们苏北,不到大年三十不动手,大家都要等到大年三十下午或晚上才郑重地更换新春联,而且自己用面粉打浆糊。很多时候路遇熟人,一问就说回老家贴门联刚刚回来。我想这不仅仅是风俗,还象征着新年新气象,尽量少沾染旧年的霉运。
最有趣的要数年三十晚的守岁夜了,冬天天气好冷,热闹过后,一家人围绕一盆枣木火,谈天说地,还有打牌喝酒。总之,就像国外的圣诞之夜,不睡觉的都是良民,熊熊的烈焰一夜不灭,一直坚持到大年初二。哪个农村孩子没有经过这种烟熏火燎,有时呛的眼泪直流,有时又调皮地向火盆中扔鞭炮,那时啥都不担心,因为春节都说好听话,不会挨训。
大年初一,看着一桌丰盛的家宴,都是自己爱吃的菜。30晚母亲和奶奶包的饺子,其实当时不让这么叫,把水饺称为“弯弯顺”,谐音顺顺利利的意思。还有元宵称为“元宝”,里面可是包了开水煮过的硬币,不是全部有,看看谁的运气好,运气好的话真正能吃到好几个。记得一年春节,为了吃到硬币,我还偷偷在元宵上做了记号。餐桌中央必须有一条大鱼,号称年年有余,小时候我们的家教很严,父亲用筷子挖一下鱼眼,晚辈才能动筷子,然后大快朵颐。大人们吃完收拾,也不能倒垃圾不能倒水,听说否则会丢财。
很多年过去了,在父亲和奶奶去世多年以后,每每回忆童年过的每一个春节,都令我终身难忘。故乡的年,儿时的年俗,亲人的真情,一切仿佛那么地真实又那么地虚幻,真是发生过,却又无法再次触及,唯有在昨日飘渺的梦中。
今天,外国人评价我们春节,认为:有八成以上的中国人不能上班夜间大量无业游民上街燃烧爆炸物剩下的部分人只能观看电视度日中国人只能一家人聚在一起彻夜不眠地熬到第二天的日出学校全部停课百分之八十的店铺关门年轻人为抢夺手机里几毛钱丧失理性!这么幽默风趣的解答恰恰说明,这就是年,中国年,是举国同庆的春节,就是童年的年味,是在外游子对亲人的一份记挂,是对家的恋恋不舍的眷恋之情,是对家中老人养育之恩的依恋感恩之情!
更新于 2019-01-30来自作品集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