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电视的四种业态(下)

电视业态与媒介平台

“平台型媒体”是“互联网+”时代媒体转型的主流模式。2014年2月 Sulia CEO乔纳森·格里克(Jonathan Glick)在《平台型媒体的崛起》一文中首次使用了“Platisher”。Platisher由Platform(平台商)和Publisher(出版商)合成。Digiday(领英)的一位撰稿人随后对其做了进一步阐述:“‘平台型媒体’是指既拥有媒体的专业编辑权威性,又拥有面向用户平台所特有开放性的数字内容实体。简言之,这种平台性的媒介不是单靠自己的力量做内容和传播,而是打造一个良性的开放式平台,平台上有各种规则、服务和平衡的力量,并且向所有的内容提供者、服务提供者开放,无论是大机构还是个人,其各自独到的价值都能够在上面尽情地发挥。”[]“‘平台型媒体’构建的关键词是开放、激活、整合和服务。” []

由于文化、媒体等的不一样,国外对于“平台型媒体”的界定其实兼有我们所说的“平台型媒体”和“媒体型平台”二者的性质。二者的区别在于支撑点不同,新型电视依托的是电视媒体,内容大多自己生产,它需要去拥抱互联网。新兴电视即视频网站大多依附于互联网平台,如阿里巴巴的优土、腾讯的腾讯、百度的爱奇艺,它们更多是做内容的集成和分发。目前这三家视频网站加上后起的乐视等平台型媒体已占据视频业的半壁江山。

但无论是“平台型媒体”还是“媒体型平台”,在“互联网+”时代,二者既要重视信息传播方式、媒体服务的横向跨媒体延伸,更多的是在一个媒体平台内部如何实现各种应用、功能、服务、信息的聚合。平台提供者制定一定的生产与传播规则,并允许用户在这个开放的公共平台上组织、生产内容,同时完成信息之间的消费流通服务,“平台+服务”是未来媒体融合的方向与发展模式。

IP影视属于内容的生产者,更多的是形成一条内容产业链,而很难形成平台,它需要对接平台和媒体才能有更好的发展。例如《花千骨》网络视频版权方爱奇艺,在《花千骨》还没有播出时候就跟游戏公司天象互动联手,发布了《花千骨》的正版授权游戏。爱奇艺则发挥互联网站优势,在《花千骨》中无缝隙链接爱奇艺商场的“花千骨”专柜,售卖原著小说、主题T恤、主题旅行箱等衍生品。IP的热潮催生出了一条完整的产业链,大大拓展了市场盈利空间。IP的开发也打破了影视产业链的基本模式,在以往,内容供应商制作影视产品提供内容的输出,影片发行商通过竞争、买断的方式获取发行的权利,之后向下游的渠道进行发售,下游渠道主要是指影院和电视台。但是IP电视可以集内容的生产、发行和运营于一体:从产业链上游的以网络文学为代表的原创IP到中游的影视剧,再到下游的衍生品开发,市场规模呈现向下逐级增长的正金字塔结构。通过对接媒体和平台,能横向打通内容产业链,充分挖掘IP的价值。

对于IP影视而言,一是要有资本的获得能力,如华谊兄弟和光线传媒身后有BAT的身影,华谊兄弟与腾讯和阿里均有合作,而光线传媒也与阿里有合作。二是要有运营IP的能力。由于影视IP大多来源于人气网络文学,这些网络文学在网络平台上凝结了海量粉丝基础及超高的话题性,因此优质IP 开发影视作品最大好处是可以降低投资风险,粉丝效应就是收视率最好的保障,且受众均是具有独立付费能力的年轻族群,他们愿意为产品化后的IP 消费。根据艾瑞咨询数据,网络剧受众年龄在30岁以下的占67.4%,学历大学专科以上的占82%,网络剧受众比较年轻化,且普遍学历较高。以网络剧为代表的网络观剧人群的年龄主要集中在19-25 岁,和电影、游戏的玩家人群高度重合(电影观众平均年龄在21 岁,游戏玩家则在20 岁),非常适合以IP 为纽带打通游戏、电影、衍生商品、主题公园等。因此,对接媒体和平台成了IP运营的关键一步棋。

未来大多数实力有限的城市台作为独立的视听传媒将难以生存,它们将紧密服务当地政治经济文化,从而获取社会资本和运营资金,以其多元化服务和市场化运营而造就一个新的媒介生态系统,而电视频道只是其中的一部分。因而,城市电视实际上应该叫城市媒体更合适,城市台应变身为城市综合性媒体。城市生态电视以电视台为核心,构建覆盖受众生活圈的社会网络。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商业模式的创新。由于我国各地经济文化发展有很大的差异性,城市电视也可以有多种发展模式,目前至少有两种主要模式:一种是以公共电视为主,基本上由政府拨款的事业管理,如广东省的某些城市电视台;一种是成为区域媒体,构建企业化管理、多元化经营和高水平发展的跨媒体生态系统,如“长三角”的苏南广电。无论是哪一类,都必须融入到当地社会经济文化生态系统。城市电视台不仅与新型电视、新兴电视及IP电视共同形成新的生态电视,同时通过“三网融合”接入智慧城市、智慧社区和智慧家庭。城市电视将通过“双重嵌入”到城市生态圈和媒介生态圈而获得生存和发展。

这四种未来电视类型的发展与传统电视并不是对立的,而是相互依存相互渗透相互竞争的博弈关系。我们可以看到,电视台和视频网站之间的合作越来越多。2015年12月2日,在中国网络视听节目服务协会在第三节网络视听服务大会上发布了《2015年中国网络视听发展研究报告》,本次报告的一个有趣发现是:尽管79.8%的视频用户几乎每天都上网,网络已经成为视频用户的第一接触媒体,但是传统电视和广播的媒体地位仍然“屹立不倒”,60.8%的视频用户几乎每天都看电视,电视仍然是网民生活中不可替代的一部分。

四、未来电视与媒介生态

以上四种业态可谓“两大”和“两小”,新型电视和新兴媒体将融合发展为未来电视的两大主流,而“两小”通过各种分合、重组和转型,成为两大主流电视业态的补充和支撑。各种业态之间并非泾渭分明,而是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混沌状态,形成相互依托、相互竞争、相互合作的产业格局。比如说,新型电视一方面是传统电视与新兴电视融合的产物,另一方面它与IP电视和城市电视又形成千丝万缕的联系。

在这些电视新业态背后有两个东西在影响着它们的运行,一个是移动社交,在影响着电视的传播形态。用户是在线视频平台最重要的资产之一,而社交网络可以有效的吸引与保留用户。一是成本低,视频用户将相关视频的链接发到其社交圈,这种行为本身就是内容推广与网站推广。其次,效率高。社交平台具有强大的电子口碑( electronic word of mouth,EWOM)与网络效应。[]相比传统的口耳相传,电子口碑具有更大规模、在线互动以及系统化设计的特点。[]最后,社交网络能够提高视频网站的用户粘性。过去,视频网站很难锁定用户,用户追逐内容,从一家视频网站切换到另一家的转换成本几乎为零。当视频网站搭建了内嵌的社交网络后,用户会逐渐发展其根植于该视频网站的社交圈。相比内容平台,社交网络平台具有较高的转换成本。[]当视频平台内嵌了社交网络后,用户对该视频平台的粘性将大大增加。由于内嵌社交平台具有低成本与高粘度的优点,中国领先的视频网站纷纷启动社交化战略,或打造自己的社交网络平台,或打通与其他社交网络平台的通道。

另一个是媒介平台,在影响着电视的传媒业态,各种业态都需要构建或对接媒介平台。基于互联网的媒介平台无疑起到主宰电视业态和格局的作用,各种业态纵横交错都在它的驱动下融为一体。未来电视不仅要做作品,而且要做产品;不仅要做内容,而且要做服务。互联网平台已经给我们提供了各种渠道和服务:从微博到微信,从二维码到LBS。手机终端上的众多APP,不仅可以提供社交互动,而且可以为游戏、小说、主题T恤等提供无缝链接。在大数据时代,“传播即关系”,同时要做好关系转换。喻国明教授认为,未来传媒发展的三大关键词是“嵌入圈子”、“功能聚合”、“跨界整合”。[] 未来电视的发展关键词就是嵌入、聚合和跨界。

传媒业态是存在于更大的媒介生态系统中,四种电视新业态必将共同构成电视新生态,反之生态环境也会影响电视业态的生存与发展,当然这个生态不止于电视生态系统,还包括整个媒介生态系统。通过融合和转型,任何一种电视业态都需要未来的大传播大产业格局中找准自己的位置,找对了就能在未来电视业中有一席之地。对于电视媒体来讲,就是把传统电视改造为新型电视,并携手新兴媒体,共同打造为新型主流媒体。而这将是一场传播革命、传媒革命、思维革命和产业革命。在新媒体的影响下,中国电视的产业结构正在积极调整。在顶层设计上,首先调整好各级电视台的办台思路,摒弃落后的机制,建立健全相应的运行管理体制、资源配置;在经营方式上,积极借鉴其他媒体的成功经验,积极拓宽目前各级电视台的业务种类,开展多种形式的服务,培育各级电视台可持续发展的后劲,从而使各级电视台能更好地参与传媒市场的竞争,走出一条生态电视的产业化发展之路。[]

除此之外,还有没有可能形成新的电视业态和生态呢?乐视在发布会上宣布,其将引领电视行业进入3.0时代,开创电视行业开放闭环的生态时代。生态电视最大的特征是能够低于量产成本定价,因为其具有生态型盈利模式,具有多维度,多层次的盈利能力,可通过生态补贴硬件。展望未来电视,业态的边界更加模糊,生态的变化更加丰富。随着互联网新技术新服务的出现,仍有可能出现新的电视业态,并形成新的电视生态系统。但是需要指出的是,未来我国电视发展和业态变化不仅与整个媒介生态紧密联系,而且还受到整个社会生态变化的影响,我国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发展都对其产生各种各样的影响,有些甚至是决定性的影响,这也是影响未来电视业态的重要外部环境因素。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