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嗦第二回-生态系统的诞生

朴自然与你相伴的第【1339】天

又见周一,喜大普奔,可罗嗦一些无用之言。

以下文字并非与音频一一对应,因为听自己的录音再一字一字打出来,非常奇怪,更详细的,建议听音频。

今日介绍一书《缤纷的生命》,由著名博物学家爱德华·威尔逊所著,两届普利策奖获得者。

书很厚,470多页。

我不想就拯救地球对人们进行说教,只想与众人分享自然世界的趣味。--爱德华·威尔逊。

今天主要分享其中的第九章,生态系统的诞生。

关键种海獭(ta)的故事

不要把海獭和树懒搞混了哦,这个才是树懒▽

关键种顾名思义是失去它会使群落发生剧变的物种,会导致失败或者苦于无机会挤进该群落的物种,现在可趁虚而入,更加改变了该群落的结构。此时,如果把关键种放回该群落,应会或几乎会恢复到原始的结构状态。

世界上最有利的关键种,可能就属海獭了。海獭是一种不可思议、令人惊叹、大型、灵巧且温和的动物,是黄鼠狼的近亲。有猫一样的胡须,面带慵懒蓦然的表情,一度群居在阿拉斯加到加利福利亚南部的大褐藻海岸边,因皮毛被人们觊觎,而遭欧洲人大肆捕杀,到了19世纪末,几近绝迹。在海獭完全消失的栖息地,发生了一连串预料不到的事件。

海獭主食的海胆突然大量繁殖,并吃掉了很多大型褐藻与附近的其他海藻。在有海獭的时代,茂密的褐藻生在海底,往上伸展,俨然是一片海中森林。如今这片绿林大部分消失了,事实上是被海胆吃光了。广袤的浅海海底沦为海中荒漠,堪称海胆荒地区。

后来在民众的大力支持下,保护人士进行复育海獭及其栖息地与恢复生物多样性的原貌,它们把处于栖息地两端少量还存在的海獭,分散送往美国和加拿大之间的海胆荒地区,并严加保护区域内全部的海獭物种。此后,海獭数量逐渐回升,海胆则大量减少,褐藻林又恢复到它们原先的茂密状态。一些较小的型的藻类物种逐渐再度迁入,甲壳类动物、乌贼、于鱼以及其他生物逐一出现,灰鲸再度游近海边,把它的幼崽安置在褐藻林边缘,享用大量的浮游动物。

如果你想设计自己农场的小生态系统,对于你的小生态系统来说,哪一个是关键种呢?想清楚了,得到的生态系统才是比较稳定的群落结构哦,可以放开思维来想哦,不排斥人就是其中一个。

共生

共生被生物学家分为三种:寄生、互栖、互利共生,而只有互利共生才称得上真正的互利共生,比如真菌和植物的关系,以前朴牌说的节目我有说过:您的果树下有超级市场吗?-真菌与植物的自由市场经济

复杂食物网

根据野外研究与数学模式推导,生态学家已找出集中食物网最常见的一般现象。

第一个现象:组成食物网的食物链的长度相当短,不会超过五个环节。

例如,美国中北部的一个沼泽,短角蚱蜢吃拂子茅,金蛛吃短角蚱蜢,金蛛又被棕榈林莺吃掉,而白尾鹞又吃棕榈林莺。

第二个现象:食物链上的环节数不会因为群落规模加大而增加。

说明什么?说明不管群落规模多大,多复杂,食物链的链条始终是很短的,这是生态系统的缺点和弱点,比如假如我们把棕榈林莺除掉,那么这条食物链就不完整了,所以生态系统往往是比较脆弱的,而实际上,朴门永续设计要求一个元素至少要具有三个功能,一个功能至少可以由三个元素提供,就是对生态系统脆弱性的一个补充,让系统变得更具有稳定性、抗干扰能力、具有一定的抗冲击能力,而不只是照搬生态系统。

一个星球只容许做一回实验

树洞往往会积雨水,成为动物与微生物的小水域栖息地。美国西海岸有一种树洞蚊虫,叫做塞拉伊蚊,它的幼虫吃微小的纤毛原生动物,此为一种类似大家在生物课上熟悉的草履虫。这种原生动物原是吃树洞积水内繁殖的细菌与其他微生物的,但当原生动物接触到了文字幼虫气味的一到三天内,便对施虐者(蚊子幼虫)展开了反击。一部分原生动物蜕变成为寄生生物,侵入蚊子幼虫的体内,开始吃幼虫的组织与血。日出,食物链的某环节整个翻倒过来,产生了一个某物种同时是其他物种的捕食动物与猎物的食物循环。

蚊子和原生动物捕食与反捕食的循环,是群落生态学必然走向的标识...要准确地描绘在人类的攻击下生态系统未来的发展,唯有详尽了解生命史与大量构成物种的生物学。

然后,才能回答人们常常问的关于生物多样性的这个问题:假使消失物种够多,生态系统是否会崩溃?大部分其他物种是否随之灭绝?现在的答案是:有可能。但是,等到我们有了肯定答案之时,可能已经回天乏术了,因为一个星球只容许做一回试验!

好的,啰啰嗦嗦,这就是我们的罗嗦,下周再啰!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