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阳明心学:一个人如果没有志向,人生就会一盘散沙 2024-04-21 10:55:55 明武宗正德元年(1506年),王阳明因反对宦官刘瑾,被贬至贵州龙场的荒僻之地。在龙场这既安静又困难的环境里,王阳明在一种困顿和痛苦之中,结合自己历年来的遭遇,日夜反省,终于在一天半夜豁然大悟,认识到“圣人之道,吾性自足,向之求理于事物者误也”,史称“龙场悟道”。这一大事件,标志着千古心学的真正开端和正式诞生,是王阳明从此迈入圣人行列的人生关键一刻。王阳明在顿悟时刻认识到的圣人之道吾性自足、人人皆可成为圣人,正是他懂得的第一件事,有了这一基础,就人人可以参悟心学智慧,向人生的更高处迈进。就在这期间,王阳明又写了《教条示龙场诸生》一文,提出了另外四件事,用以告诫和教导追随他的弟子门生。这四件事,看似普通寻常,但由于是在龙场悟道这个重要时刻提出,就尤其值得我们重视。因为,那很可能就是心学的精华、人生的要旨。01立志: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是王阳明首先指出的一点。他说,就算是那些工匠,其技能的练成也要以立志为根本,更别说更大的事业。为什么立志如此重要?王阳明举例说,一个人如果没有志向,那么就好像船没有舵木、马没有衔环,于是只能随波逐流,人生就会一盘散沙。用现在的话说,志向就如同定盘星、指南针,关系着人生之路的平衡和方向。否则,人就会是无头苍蝇,人生就会是一团浆糊。王阳明又批评当时的读书人——懒散堕落、贪玩成性,荒废学业、浪费时日,最终注定是一事无成。而他们之所以如此,就是因为没有立定志向。这同样值得我们警醒,因为我们很多人,正像王阳明所批评的那样。此外,立志也是君子之道,立不立志,很大程度上也是君子与小人之别,譬如奋斗于人生目标者与游手好闲的混混。王阳明的这些话极具说服力,因为他自己就是例子。他少年时代就立志成为圣贤,此后终生矢志不渝、奋斗不已,最后的确成为了圣人。王阳明此处也再次重申:立志成为圣人,就会成为圣人;立志成为贤人,就会成为贤人。推而广之,不论你想做什么、做成什么,想成为什么样的人、得到什么东西,立志都是第一步、大基础和真关键。02勤学:不以聪慧警捷为高,而以勤确谦抑为上王阳明说,立志成为君子之后,就要勤于学习,因为就像诸葛亮《诫子书》中所说的: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如果你立了志却做不到勤学,王阳明认为那只说明一个问题——你的志向根本就不坚定。要立志,还要志向坚定,这才是王阳明所强调的立志的完整内涵。学习先要端正态度,王阳明所强调的态度就是——“不以聪慧警捷为高,而以勤确谦抑为上”——不以聪明机警为高尚,却是以勤奋谦逊为上上。王阳明说,只有具备这种态度,才有资格追随于他,才有资格接受心学的启发和洗礼。这其实已经是做人做事之道了,何止适用于勤学,做任何事情都需要如此。王阳明又延伸道:世间有两种人,一种明明肚子里没料,却要装得很博学很深刻,喜欢炫耀自己,爱用大话迷惑别人,还忌恨别人的长处,说到底其实是在掩饰自己的无能;即使他装出高高在上的样子,招来的也只会是别人的厌恶和鄙弃。还有一种人,总是觉得自己无德无才无能,所以勤奋学习、喜欢请教别人,并坚定地实行自己所学到的;也能够常常称赞别人的长处,并因自己的过失而自责;他们学习别人长处的同时,也明白自己的短处,所以努力学习、修正和弥补。这种人,则即使表现得再谦下,也会得到别人的赞扬和崇尚。当今时代,依然存在这两种人,尤其是第一种,而且恐怕很难绝种。所以阳明先生的话,依然需要被深深铭记,借以警醒和指引自己,并传之后世。03改过:不贵于无过,而贵于能改过王阳明说,就算是圣人,也是不免要犯错误的。圣人与常人之别,其实不在犯不犯错误上,而在于能不能及时、不断地改正错误。所以,人“不贵于无过,而贵于能改过”。他又指出人应当经常反省两个问题:平常自己有没有不知耻、不诚信、不道义的言语行为?有没有对父母不孝顺,对他人不友爱,而与奸猾、狡诈、苟且和刻薄沾了边?这两点,一个关系为人,一个关系处世。王阳明说,有这些不良行为的人,要么是不自知,要么是没有朋友和老师的规劝约束;说白了,就是不知好歹,和没有教养。王阳明又特别强调了一点——积极改过是应该的,但注意不能因为犯了错而过度地羞愧、沮丧和自卑。因为,这样还哪有信心、心劲儿和功夫去改过?所以既要树立起态度,还要摆正好心态。如此坚持不懈地改下去,就总有一天能够尽除自己的恶习。04责善:朋友之道,忠告而善道对于与朋友相处,王阳明只强调了一点——要“忠告而善道之”。即对于朋友的过失,要做到尽力地劝告和开导,但要注意说话的方式。只有这样,才能尽到自己对朋友忠诚爱护的心意。怎样才是好的说话方式?王阳明说,就是在劝告和开导朋友时,要做到态度尽可能地婉转曲折,因为只有这样朋友才更容易接受、进而反思,于是才能明白其中的道理、进而改正,对自己则就只有感激而没有恼怒。如果不这样,在劝告和开导朋友时,先揭发他的过失,并进行斥责,让本就心怀愧疚的朋友更加无地自容,那么就只会激怒他,他就不仅不会反省和改正,甚至还可能变本加厉,并对你产生怨恨,那这朋友就没得做了。王阳明又进一步说,如果是当面这样对待朋友,那就不只是方法不当的问题了,还是在用揭别人的短、抖露别人的隐私,去体现自己的正直,这是人品有问题。王阳明的这些话,已经超越了朋友之道,而完全就是说话之道。归结起来,就是不论对朋友、长辈、师长、领导还是他人,该说的话还是要说,虽然坦言但不至于恶言冒犯,不因为避讳而不说但又要委婉。如此,才能实实在在地有益于别人,有益于增进彼此的感情。这是修养的体现,也是说话的智慧。王阳明这番话,明显是建立在对人性深刻洞察的基础上的,令人心服口服。综上:纵观王阳明顿悟时刻明白的这5件事,“圣人之道吾性自足”可谓基础,立志可谓起步与方向,勤学推展开来就是为人处世之道,改过是修养德性、提升自身之法,责善推而广之完全是说话之道,已经把人生的几大方面全部囊括其中了。同时,心学的致良知、知行合一等根本观念,也已经蕴含其中。所以我们才说这是心学精华、人生要旨,铭记、领悟并践行,人生必无所忧、无所失。 经典推荐 点击题目即可跳转 《金刚般若》:明心见性,消除烦恼 王阳明:内心不极度渴望的东西,它不可能轻易靠近你! 王阳明:一个人不能突破困境,就卡在这3个问题上。 王阳明:真正成就你的事,往往会让你感到痛苦。 王阳明:成大事者,牢记6字箴言 赞 (0) 相关推荐 王阳明告诫:欲成大器,人脉次之,修炼这7字真言,成功不难!【一点资讯】 自古以来,人人都想成大事,但真正能成器的却不多,要想到达成功的彼岸,就像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一样艰难. 那如何才能成大器呢?很多人都会认为,一个人要想成功人脉很重要.但我国的"心学大师&quo ... 《王阳明传》书评——世间只有一个王阳明 书名:<王阳明传> 作者:燕山刀客 出版社:中国友谊出版公司 <王阳明传>是燕山刀客所著的明代大儒王阳明的通俗传记,用现代生动的语言重现了王阳明的人生经历和"阳明心学 ... “人生苦短,何必纠缠”:最浪费生命的5件事,尽早放下 孔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圣人孔子在河边感叹,时光就像是滔滔江水一样流逝,一去不返. 是啊,人生只不过三万多天,好命也不过百来年.眼看着刚出生,转眼就从学校毕业:眼看 ... 王阳明:真正能改变命运的,从来不是金钱和人脉,而是这3条规则【一点资讯】 我们在生活中常常会有一个疑问:为什么有些人明明和自己一样没钱没人脉,却能越混越好,走向成功?其实能成功的人往往有着相同的特征. 明代心学大师,"阳明心学"的开创者王阳明早已总结,真 ... 强刚笃实 卓尔有见 2020 美乐爱觉 一头是喜欢,两头是欢喜 自古神仙无别法,只生欢喜不生忧 我是你,是另一个你,是另一个不是你的你. 你是我,是另一个我,是生命中另一个不是我的我. 初见这句话,美到心里. 我喜欢写字 ... |立志:志向要远大光明在线收听 我们今天所说的阳明心学是由明王朝时期的浙江余姚人王阳明,在今天的贵州省贵阳市修文县创建的一门学说. 王阳明当时称他的这门学说为圣学,意思是学习如何做圣贤的学问,后人追溯它为阳明心学.阳明心学没有严密的 ... 王阳明心学:真正不好惹的人,多半“三”个特征,值得深交 王阳明是中国历史上少有的在修身.立学.为文.武功方面均有大成的人,这一点似乎只有清代的曾国藩能与之相提并论.然而曾国藩在为清政府镇压太平天国运动时却"屡败屡战",且两次因为遭逢惨败 ... 【学点哲学】王阳明心学:并不是所有的人,都能苦尽甘来 王阳明心学流传至今,最为突出的两个真理就是"致良知"和"知行合一".让那我们学会判断事情的时候,要记得遵从自己的内心,当你有一定的认知和辨识能力的时候, ... 王阳明心学智慧:不争,是成年人最大的格局观! 老子说过:"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人与人争来争去,往往得不到好后果.由此可见,不争才是最大的争!爲人处世中,争与不争二者是一模一样的.若能拥有"水德" ... 王阳明心学全书 <王阳明心学全书>是罗智先生时隔三年推出的最新心学研究著作,这既是他对多年潜心研习心学的全面总结,也是他对心学研究作品创作的一次创新.这是国内第一部以笔记的方式解读王阳明心学智慧的著作.罗 ... 四句话读懂王阳明心学 心学创始以来,影响至巨, 古今中外都有精辟见解. 然而,对心学最精辟的论述, 莫过于王阳明自己的"四句教". --国馆君按 近代日本的强盛,始自明治维新.维新派中众多重要人物,无不 ... 要懂王阳明心学只需记住这四句话,哲学应该得到普及! 导读:要懂王阳明心学只需记住这四句话,哲学应该得到普及!人应该不断"重构世界". 原标题:哲学书籍<重构世界>与王阳明心学的联系和区别 哲学被誉为所有学科的学科,在普通 ... 王阳明心学:心若不动,万事从容 阳明心学实为圣学,他站在人生命主体的立场上,主张通过致知格物.诚意正心的存养功夫,以力求去除私欲对人心的遮蔽,逐渐明了那个纯乎又纯的天理,即"明明德",也就是达到至善.至于修养功夫 ... “知行合一”——王阳明心学的精髓与智慧 王阳明(1472--1528),字伯安,号阳明,名守仁,浙江绍兴府余姚县(今宁波余姚)人,明代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心学的集大成者.曾筑室于故乡绍兴会稽山阳明洞,自号阳明子,世称阳明先生. 阳明心学有 ... 今天的中国人和王阳明心学的关系是什么? 王阳明心学,在中国哲学史上是个学术专题,但今天我不想讲专题,我想谈谈王阳明心学对当代中国的意义. 为什么要谈这个话题呢?今天我们每一个中国人生活在当下中国社会的现实中,我们有许多的感受,有正面的,也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