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省高考又双叒叕改了
世人都说内斗省高考20年8改,岂料旁边还有个悲催的兄弟比起来也是不遑多让。
早在80年代,高考的科目按照文理科不同有所区分,理科考语数外政理化生,文科考语数外政史地,后来改成了3+2,文科考语数外政史,理科考语数外理化,然后按分数从高到低进行排名录取。
进入21世纪以后,内斗省和兄弟省简直就是标着劲地改高考,你方唱罢我登场,当然各有特点:内斗省是改的回数多,兄弟省是搞了一次革命性的变动然后开始各种打补丁。
现在的兄弟省的高考规则大致如下:语数外都是150分,就是你卷面考多少算多少;然后剩下的300分是让你自己从七门课中选出三门,每门满分100分——但是这个分可不是卷面分,是标准分。
这里解释一下这300分是怎么赋分的。你任选出的三门课,每门计100分,然后根据你的成绩在全省考生中的名次进行一个折算。如果你这门课的成绩是所有参加这门考试的考生中的前1%,那么就算100分,2-3%之间算97,4-6%之间算94,以此类推。
但是这里有一个问题:一边是标准分,一边是原始分,这加起来是几个意思?三个苹果加四个香蕉等于多少?谁来给个答案?
要命的是,这还导致了另外一个问题:那些难考的课选的人越来越少,物理就是个很好的典范。从开始的时候超过9万人选考物理,到今年仅有3万多考生选,甚至出台保护性措施:即按照6.5万考生为基数赋分。
这个保护性体现在哪里呢?如果按照真实人数,你要前300名才能打100分,现在前650名就能给你100分,看起来是不是很爽?
但是就这样仍然止不住兄弟省选考物理人数持续下跌的趋势。而且内斗省这么玩了以后发现不对,就改成了物理必考,其他的可以选——始料不及的是内斗省的化学选考人数又断崖式下跌,真是哭笑不得。
看着内斗省各种作妖,兄弟省也是不甘落后。在某年某省出了高考英语调分闹剧之后,今年兄弟省又做微调:学考和选考脱钩。等等,哪里又出来个学考?
学考就类似于以前的会考,管你高中毕业的。而选考才是高考,管你升学的。今年之前,选考和学考是同时段同卷,在每年的4月份和11月份,今年是选考归选考,学考归学考,考试时间为1月份和6月份。
说好的减轻考生负担呢?一年两次高考,战线越拖越长,这到底是为考生减负还是增负?
考试结果的运用也真是争奇斗艳。每个高校每个专业都写明了自己需要哪些选考科目做参考,换句话说,你在选考之前就要把这么多高校专业研究一遍,没错,在没有考试之前,你就要先预判自己大概是个什么水平,大致能被什么档次的学校录取,然后搞清楚有没有什么科目限制,把高考后要做的一部分工作前移到考前,使得本来就宝贵的时间又要消耗掉一部分。
各大高校哪怕是相同专业的招生要求也都是不尽相同的。原来分四类:不限,必选一,三选一、二选一,今年又新加两种:必选二、必选三。
这又是什么鬼?
语数外不变,其余七门物理化学生物历史政治地理技术,不限就是说你七门随便挑三门考,我这个专业无所谓;必选一,就是一定要有哪门的成绩才能考我这个专业,其他两门你任选;三选一是高校的某个专业指定好三门课,这三门课你必须有其中一门的成绩才能报考,其他两门任选;二选一就是把前面的三门改成两门;必选二是你必须有报考院校专业指定的两门的高考成绩,必选三就是得有三门。
就问你看晕了没有?
一千多所高校,上万个专业,当然,你如果理科的选理化生,文科的选史地政,那肯定都能考,但是考生不是怕么?!这个专业我不学了不行么?!对于那些中游的考生来说,这又是一场噩梦。
如果高考考完了,自己有个估分,然后综合学校的研判就能得到一个大概的区间,能帮你缩小不少的范围,但是现在啥都没有,你怎么选?
家长估计更是大眼瞪小眼。
真的,20年前的高考政策,有小学文化的都能看明白,现在的某些地方的高考政策,我这种曾经的高校教务处长都要研究一会才能弄明白,不知道把高招的门槛搞到普通老百姓都不知道在干什么到底有什么好处?
我以前的同事感慨:但愿自家娃高考的时候别折腾这么多的劳什子。呵呵~但愿吧~~
以上吐槽纯属虚构,如有雷同纯属巧合。
不知道这篇文章还能活多久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