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机十九条《黄帝内经》
病机十九条《黄帝内经》
“病机”二字,首见于《素问·至真要大论》,该篇提到病机数次,并强调其重要性,如“谨候气宜,无失病机”;“审察病机,无失气宜”;“谨守病机,各司其属”。机的古字为“機”,《说文解字·木部》曰:“主发谓之机。”张介宾《类经·疾病类·病机》提出:“夫病机为入道之门,为跬步之法……机者,要也,变也,病变所由出也。”提示病机为疾病变化的规律,掌握病机是治病的关键。
《素问·至真要大论》将临床常见的诸多症状分属于病机十九条:“诸风掉眩,皆属于肝;诸寒收引,皆属于肾;诸气膹郁,皆属于肺;诸湿肿满,皆属于脾;诸热瞀瘛,皆属于火;诸痛痒疮,皆属于心;诸厥固泄;皆属于下;诸痿喘呕,皆属于上;诸禁鼓栗,如丧神守,皆属于火;诸痉项强,皆属于湿;诸逆冲上,皆属于火;诸胀腹大,皆属于热;诸躁狂越,皆属于火;诸暴强直,皆属于风;诸病有声,鼓之如鼓,皆属于热;诸病胕肿,疼酸惊骇,皆属于火;诸转反戾,水液浑浊,皆属于热;诸病水液,澄澈清冷,皆属于寒;诸呕吐酸,暴注下迫,皆属于热。”文中把疾病的病因病机概括归属于五脏、风、寒、湿、火、热,或是人体上部或下部,对于疾病的诊断与治疗,具有指导作用。
1.五脏病机
《内经》病机十九条中,关于五脏的病机为:
(1)肝:诸风掉眩,皆属于肝。
(2)心:诸痛痒疮,皆属于心。
(3)脾:诸湿肿满,皆属于脾。
(4)肺:诸气膹郁,皆属于肺。
(5)肾:诸寒收引,皆属于肾。
五脏病机也运用了“五行—五脏”理论。“掉眩”病因是“风”,病位在“肝”;肝属木,木生风,肝为风脏,肝病可以生风,证候以摇动动为特征,故《素问·至真要大论》谓:“诸风掉眩,皆属于肝。”《类经·疾病类·病机》曰:“气虚于上而为眩,金邪乘木,肝之虚也。”指出肝病生风可能源自肺金乘木。此外,肝风生起也可能是肾病及肝,肾阴亏虚,水不涵木,木燥而生风,此时则是病在肾而症在肝;“水不涵木,木燥而生风”的中医理论显然是古人借用了自然界水涵养木的现象。
《素问》虽云:“诸痛痒疮,皆属于心。”多位医家却认为诸痛痒疮应该属于“火”,然而《素问吴注·卷二十二》做了辩护:“热甚则痛,热微则痒,疮则热灼之所致也。故火燔肌肉,近则痛,远则痒,灼于火则烂而疮也。心为火,故属焉。”说明疮疡初起病轻,病轻则热轻,热轻则痒,久则病重,病重则热盛,热盛则痛,热盛化火,火灼肉腐,腐而成疮。心属火,故诸痛痒疮可属于心。古代没有冰箱,生肉放于炎日下容易腐败生虫,古人借用此现象而有了“火灼肉腐”、“热胜肉腐”之热(火)邪病机说。
脾属太阴,为阴中之至阴,性喜燥而恶湿,主运化,运化水谷精微及水湿。脾气若虚弱,则旋运失职,不能运化水湿而生湿,故曰:“诸湿肿满,皆属于脾。”中医把中焦比作锅,把下焦比作火,脾土有赖肾阳之温煦,如果肾阳不足,就像锅底下没有开火或火力不足,水煮不热、煮不开,于是脾阳亦虚,脾土不能生金,则气化不利,运化失建,肺失宣达、三焦失利,水道不通,水湿停滞,溢于外则浮肿,郁于内则中满。故水湿肿满,首责于脾土,但不限于脾。
《素问·至真要大论》说:“诸气膹郁,皆属于肺。”《类经·疾病类·病机》注:“膹,喘急也。郁,痞闷也。”出现胸部塞闷、呼吸急促的病症,首先责过于肺,因为肺主气,司呼吸,主肃降。当肺肃降无权时,肺气上逆,气结胸中,则诸气膹郁,故曰其病在肺。又肾为气之根,肾主纳气,肾气若虚则肺气亦虚;在下之肾摄纳无权,气不归根,那么在上之肺则肺气耗散,主气无力,以致气浮于上,胸闷喘息,这时病在肾,由肾及肺。尚有,其病在肝,由肝及肺,肝气迫肺而致胸闷喘息。所以人体出现膹郁时,关于肺脏以外,还可能涉及了肝肾。
肾主北,在天为寒,寒性收引。“寒性收引”是生活经验的隐喻映射,当人感觉寒凉时,会紧缩身体或拉拢衣服,另外,物体的热胀冷缩也是常见的物理现象。古人借此类比寒邪侵袭人体时,可使气机收引、腠理闭塞;寒客血脉则气血凝滞,血脉挛缩;寒袭经络关节则经脉拘急,肢体屈伸不利或冷厥不仁。故《素问·至真要大论》曰:“诸寒收引,皆属于肾。”
2.六气病机
《内经》病机十九条中,关于六气的病机为:
(1)风:诸暴强直,皆属于风。
(2)寒:诸病水液,澄澈清冷,皆属于寒。
(3)湿:诸痉项强,皆属于湿。
(4)火:诸热瞀瘛,皆属于火。
:诸禁鼓栗,如丧神守,皆属于火。
:诸逆冲上,皆属于火。
:诸躁狂越,皆属于火。
:诸病胕肿,疼酸惊骇,皆属于火。
(5)热:诸胀腹大,皆属于热。
:诸病有声,鼓之如鼓,皆属于热。
:诸转反戾,水液浑浊,皆属于热。
:诸呕吐酸,暴注下迫,皆属于热。
六气病机也运用了“五行—五脏”理论。《内经知要·病能》云:“暴,猝也。强者,筋强。直者,体直而不能屈伸也。”说明暴是指突然发病,强直为身体僵硬。肝主筋,肝为风脏,肝病可化风。古人因有风吹水干的生活体验,从而认为风性多燥,类比于人体,风邪致病,身体之筋则干硬不柔和,故《素问·至真要大论》云:“诸暴强直,皆属于风。”
“澄澈清冷”意谓着是一种观察后的结果,在这样的语境下,“水液”应该指向人体的排泄物或分泌物。《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曰:“水火者,阴阳之征兆也。”认为人体的阴阳就像水火一样,水谷运化与津液代谢都需要阳气的推行才能完成。试想,生活中将水或水中加入任何物质在火上一直烧着,水的澄清度会降低,而且温度会升高,类比于人体,经过机体生理运作后的排泄物或分泌物竟然还澄澈清冷,表示体内阳气不足,阳虚则寒,故曰:“诸病水液,澄澈清冷,皆属于寒。”这完全是生活经验的隐喻映射。
《内经》云:“诸痉项强,皆属于湿。”《内经知要·病能》认为膀胱隶属于水,故膀胱经之症候就是水湿所致:“项属足太阳寒水,水即湿也,故皆属于湿。”《类经·疾病类·病机》注:“湿兼风化而侵寒水之经,湿之极也。然太阳所至为屈伸不利。”主张病机中应还有风湿病邪,痉、项强是风湿侵扰太阳膀胱经所致,加上太阳膀胱经隶属水,才会湿盛,从而太阳经所循行之部位强直。刘完素《素问玄机原病式·六气为病》及滑寿《读素问钞·病能》均未提及湿从何来,仅指向湿盛反侮肝木,就像对自然界的木浇水过度,才会出现风木之象,事实却是湿所致:“亢则害,承乃制,故湿过极则反兼风化制之。”
《素问·至真要大论》将“诸热瞀瘛”、“诸禁鼓慄,如丧神守”、“诸逆冲上”、“诸躁狂越”、“诸病胕肿,疼酸惊骇”等归属于火病机的症状。《素问玄机原病式·六气为病》注:“瞀,昏也,如酒醉而心火热甚,神浊昧而瞀昏也。瘛,动也,惕跳动瘛,火之体也。”《素问吴注·卷二十二》云:“禁与噤同,咬牙也。鼓,鼓颔也。慄,战也。神能御形谓之神守。”《类经·疾病类·病机》述:“躁,烦躁不宁也。狂,狂乱也。越,失常度也。”《黄帝内经素问注证发微·卷之九》言:“凡诸病为胕肿,以热胜于内,而阳气郁滞也。为疼酸,以火实制金,不能平木,则木旺而为火化,故酸疼。”《读素问钞·病能》曰:“惊,心卒动而不宁,火主于动也;骇,惊愕也。”综上所述,即谓热之极便是火,火性炎上,热扰心神,轻者神情烦躁,炽盛者神识昏昧,甚者登高而歌,弃衣而走;热盛生风,风淫四末,四肢抽搐;热胜肉腐,肿势高突,疼痛剧烈;若为虚火,阴盛阳虚,寒战而战齿。《素问吴注·卷二十二》指出《内经》火病机这些症状的认识皆取象于火的特性:“火有内暗之象故令瞀,火有焰摇之象故令瘛……禁鼓慄则神不能御形,如丧其神守矣,乃烈焰鼓风之象,其属于火也明矣……诸逆冲上,皆属于火有炎上之性故也……盖动扰参差,火之象也……火在内则惊骇,火性卒动之象也。”
《素问》将“诸胀腹大”、“诸病有声,鼓之如鼓”、“诸转反戾,水液浑浊”、“诸呕吐酸,暴注下迫”归属于热病机的症状。《黄帝内经素问注证发微·卷之九》注:“阳热气盛,则为腹胀。火主长,而高茂,形貌彰显,升明舒荣,皆肿胀之象也。”《类经·疾病类·病机》曰:“鼓之如鼓,胀而有声也。为阳气所逆,故属于热。”可以看出之所以将“诸胀腹大”和“鼓之如鼓”等症归属于热病机是来自于生活中“热胀(冷缩)”的观察。再者,《读素问钞·病能》言:“反戾,筋转也,热气燥灼于筋,则挛瘛而痛,火主烦灼燥动故也;水液,小便也,天气热则水浑浊也。”显然此条病机也是生活经验的类比,物品经烧灼,失去水分而干缩;水经烧灼,澄清度降低。对于热病机的最后一条“诸呕吐酸,暴注下迫,皆属于热”,《内经知要·病能》解说:“呕逆者,火炎之象。吐酸者。肝木之实,暴注者,火性疾速,下迫者,火能燥物。”揭示了火、热间的关联性。
3.部位病机
《内经》病机十九条中,关于部位的病机为:
(1)上:诸痿喘呕,皆属于上。
(2)下:诸厥固泄,皆属于下。
病机十九条中“上”、“下”二条并未说出明确的脏腑,思考的空间可更大。《内经知要·病能》云:“肺热叶焦,发为痿。气急曰喘,病在肺也。有声无物曰呕,肺胃司之,总属在上之症。”指出痿、喘、呕三症与肺的关系密切。另外,《类经·疾病类·病机》言:“厥,逆也。厥有阴阳二证∶阳衰于下则为寒厥,阴衰于下则为热厥。固,前后不通也。阴虚则无气,无气则清浊不化,寒闭也;火盛则水亏,水亏则精液干涸,热结也。泄,二阴不固也。命门火衰则阳虚失禁,寒泄也;命门水衰则火迫注遗,热泄也。”指出肾为水火阴阳之宅,开窍于二阴,由此可见厥证、二便不利(包括下利或不畅)与肾密切相关,故《素问·至真要大论》曰:“诸厥固泄,皆属于下。诸痿喘呕,皆属于上。”
4.结语
梳理病机十九条时,应结合《内经》里的相关内容相互印证,并参考后世医家的注述,更要结合临床深入思考,如第十六条病机言:“诸病胕肿,疼酸惊骇,皆属于火。”《内经知要·病能》补充:“然肿酸疼,属于寒湿者不少,惊骇不宁,属于不足者常多也。”或许可以说《内经》成书时代久远,临床的经验还不够丰富;但或许也可以这样诠释,《内经》中内容多为取象比类的隐喻描述,隐喻映射难免无法顾及全面,十九条病机所言只是一种思维,仅是一种示例;通过示例,引领读者认识病机的分析,即临床进行病因病机分析时不受这十九条内容所限。《素问.至真要大论》才会于该段落末论道:“故《大要》曰:谨守病机,各司其属,有者求之,无者求之,盛者责之,虚者责之,必先五胜,疏其血气,令其调达,而致和平,此之谓也。”强调要谨慎病机的归属,对于圣人说出的或未说出的须要加以推求,弄清楚疾病的盛虚,一定先从五脏分析起,疏通其血气,使其通畅平和,这就是所谓的病机之理了。
解读病机十九条
(一)、诸风掉眩,皆属于肝
治疗用左金丸,就是吴茱萸和黄连两味药,配比是6:1,凡是返酸的患者都可以用此方加减。暴注下迫为里急后重,代表方为治疗痢疾的芍药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