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更爱孩子 还是孩子更爱父母呢 答案可能会让你吃惊

如果问大家,是家长无条件地爱孩子,还是孩子无条件地爱家长,我们大多数人认为是家长无条件地爱孩子,可是事实上真的是这样吗?

家长经常对孩子说的是:“你要怎么怎么样,我就给你怎么怎么样……”那么我们想想,我们给孩子的爱是无条件的吗?也许家长们会说:“那只是一种策略一种方法,目的是为了让孩子更好。”但是,我们有没有想到,任何一种方法只能在一定的条件下起到好的作用,在另外一种情形下,带来的结果、给人带来的感受就不同了。

有时候,我们会带着自己的期待,把自己认为是好的东西加诸到孩子身上,要求孩子这样那样,而那却不一定是正确的、也不一定是孩子需要的,那孩子的感受又会是什么呢?又会带来什么样的结果呢?说实话,很多时候美好的亲子关系就是这样被破坏了。

其实,纯粹从人性的角度来看,孩子和家长互相都在无条件地爱着对方。但是我们在成长的过程中因为社会化的作用,我们成年人的爱增加了很多附加的条件。这些条件如果用对了时间,用对了地方,就会促进孩子的发展,反之,反而会阻碍孩子的发展、甚至会破坏孩子的发展,破坏亲子关系。

家长们现在看到的是越来越多的孩子们患上了情绪的疾病,对这一切表现得很茫然,不知道自己的孩子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问题,因为不懂得,不知道未来会怎么样,所以会有很多焦虑。其实,让自己和子孙后代都受益的唯一的方法就是学习如何做一个智慧的家长。

每位家长都带着自己固有的思想观念去和孩子相处,那些观念大多数是从自己的父母师长那里学来的,或者是从自己的抚养者那里得来的,而这些观念的传递者又是他们上一辈的上一辈人。想想看,这些观念的形成是在什么时候?是不是几十年以前甚至是近百年以前的观念呢?比如棍棒底下出孝子、孩子不能夸、夸了会让他骄傲停止进步、越挫越勇......等等。那么现在的社会已经和几十年前大不一样了,尤其是现在的孩子,他们所接受的是东西方文化混杂在一起的大环境的熏陶,这两种文化从表面上看本身就存在一定的矛盾,举个简单的例子来说,东方文化要遵守孝道、要克己奉公、要勤俭节约......而西方文化则崇尚人权、民主、自由,提倡提前消费......两种文化如果不能很好地结合在一起互相取长补短,就会在意识形态上造成很大的冲突。而我们的孩子思想还不成熟、世界观还不稳定,他们如何才能在当前的条件下把这两种文化融合在一起,而不起矛盾对立的心态呢?如果我们不及时学习新的知识新的观念新的方法,我们如何应付得了现在的孩子?现在的信息的传递方便、快捷、数量和种类繁多,孩子们所处的环境已经和几十年前的大不相同了,我们是不是都感受到孩子们的眼界和见地都和我们当初大不一样呢?而且未来社会将会有很多熟悉的职业消失,还会有我们从未见过的职业出现。我们以前固有的观念有正确的也有不那么合理的,再加上我们的成长过程中,还会有客观因素导致的各种不足,包括60后、70后这一代人对物质、父爱、母爱的匮乏等等因素,这些情况,在物质匮乏的时代问题表现得还不那么充分,但是在物质已经高度发达,人人都不必再为吃喝用度发愁,而对精神需求不断提高的现在,问题就在两代人之间充分地显露出来。如果我们坚持用以前的观念和方法去培养孩子,那么我们的孩子将来该如何来应对这日新月异不断变换的世界呢?

从前来就诊的孩子所做的心理测评量表上可以看到,孩子眼中的父母是缺乏情感的,也就是孩子体会不到家长的关心和疼爱,其实如果让家长来做测评的话,很多家长也不会感受到来自孩子的爱,那么孩子和家长明明是互相无条件地爱着对方的,而为什么双方都体会不到对方的爱呢?问题肯定出在方法上,我们的家长能不能用孩子接受、喜欢的方式爱他们呢?家长们通常爱孩子的方式就是站在自己的角度上认为事情应该是这样的那样的,而不是从孩子的视角出发、设身处地地想想孩子的感受,不论是孩子多大,都一味地要求孩子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做,家长们有没有把孩子当作一个独立的个体、和自己不一样的生命体去尊重呢?很多家长都没有适时地转换角色,而一直把孩子当作自己生命的延续和附属去指挥去要求。那么受这种思维方式影响的孩子,他们又如何能够在与人相处的时候,很好地换位思考,替他人着想呢?
       孩子是家庭的一面镜子,孩子只是家庭问题的反映而已。也就是说孩子是家庭这个生态环境的弱者,而父母是强者,因为孩子经济上必须依赖父母,体力上又比父母弱小太多,弱者只能随着强者的状况被动地发生变化。我们所看到的孩子目前的状况只是一个结果,而父母是造成这个结果的那个原因。如果只想改变果而不改变因,那么果就不会得到根本的变化,甚至还会结出更多类似的果。弱者的改变是无法带动强者的,如果强者改变了,弱者自动就跟着改变了,而不是像很多家长所要求的那样:希望医生好好开导一下孩子,好像孩子的问题就解决了。孩子是可以开导的,但是在咨询师在医生这里取得再好的结果,如果家长和孩子相处的思维行为模式没改变,回到家长身边一样打回原形,毕竟家长是与孩子相处最多最直接的那个人。所以我们的力量不要用错方向,用对了方向,事半功倍,用错了方向,事倍功半。

所以想要改变孩子还是要从改变父母着手,大家都知道家庭教育界有一句金言:家长进步一点点,孩子进步一大步!

愿家长们都能够早日觉醒,带领我们的孩子大踏步走向开心快乐和幸福!

(0)

相关推荐

  • 经典佳句(十六)

    重要的,不是在于你能否得到答案,而是在于保持一种疑问的态度. 只有树立远大的志向,不断去努力和拼搏,才能体会到生活的意义. 只有充分相信自己,才有决心去摆脱磨难,证明自己不是一个弱者. 正像劳累的一天 ...

  • 弱者与强者

    容易被激怒的人,大多是弱者,因为弱者才会逞强,强者往往懂得示弱.同理, 刻薄是因为底子薄,尖酸是因为心里酸.一起努力,愿你不再脆弱到不堪一击, 愿你能强大到无懈可击,愿你眼中总有光芒,愿你活成你想要的 ...

  • 不向弱者示强,不向强者示弱

    一.引言 不向弱者示强,不向强者示弱,很多人都是这么做的,可能是由小时候父母教的"不欺负别人,也不被别人欺负."的人生哲学大原则而衍生出的子原则.不向弱者示强,不向强者示弱,这种信 ...

  • UC头条:沟通的本质是强者对弱者的妥协!

    妥协让步的原因,不是强者同情弱者,而是强者为了能让一切尽在掌握之中. 如果强者不妥协让步,弱者急了眼,一拍两散也能造成强者的损失,而这种损失是强者不愿意承受的. 弱者可以破釜沉舟不管不顾,通过自损一千 ...

  • 01.当代父母的困境《游戏天性:为什么爱玩的孩子更聪明》

    (1)匆匆忙忙的童年: 这些孩子出生后,家长就会催促孩子尽快学习成人才会的技能.家长督促他们更快地掌握阅读技能,更快地做加减法,甚至掌握一些晦涩难懂的知识,比如认出早已去世的作曲家.他们可能多年后才需 ...

  • 爱“出去浪”和爱“宅在家”的孩子,哪个更有出息?答案打脸父母

    如今不少家有男孩的爸妈,都会多多少少羡慕那些生女孩的爸妈,因为男孩小时候性格活泼好动,又爱出去"野",远没有女孩好带,女孩通常文静.乖巧,比较听话,让爸妈省心不少. 爸妈都希望孩子 ...

  • 唯有爱孩子是为了更安全的离开父母怀抱融入社会(小时候多走弯路,长大后才少走弯路)

    唯有爱孩子是为了更安全的离开父母怀抱融入社会(小时候多走弯路,长大后才少走弯路)

  • 爱玩的孩子,学习能力更强

    最近几天,一则母亲收废纸儿子玩游戏成贵族的新闻引发了广大家长的讨论. 以收废纸板为生的勾女士,买保险的时候才发现卡里的钱都被沉迷游戏的孩子充值花光了. 无独有偶,济宁一个男孩,为了破解游戏的防沉迷系统 ...

  • 心理学研究表明:爱做家务的孩子长大后更优秀|生命教育

    这是生命教育网栏目 生长 分享的第 2 篇文章 家务活本该是每位家庭成员在家中的日常,但是,现在孩子做家务的越来越少了. 有些家长是因为舍不得让孩子做家务,或者认为孩子做不好反而会"帮倒忙& ...

  • 孩子爱出风头 家长是原因 少说3句话让孩子不虚荣更自信

    老师上课,都希望有一个热烈.积极的气氛,特别是提问的时候,希望同学们都能积极举手,争取发言.但林晶晶的妈妈却总收到老师的投诉:晶晶上课发言很积极,但如果没点她回答问题,她会抢别人的话,点了她回答问题, ...

  • 你说一句娃回十句?爱顶嘴的孩子,往往思维敏捷、大脑发育更好

    孩子爱顶嘴?是啊,他们在逐渐长大,从牙牙学语,到懂得越来越多,从开始的言听计从,到事事顶嘴,老爸老妈的心态已经崩了啊! 当有一天你发现,你的宝宝已经事事都不听你的了怎么办?你说一句,他有十句等着你,有 ...

  • [师说]上课爱插话的孩子,其实更需要倾听

    此文作者是80后英语教师,老师的观点或许能对家长有所启发. (文中的小新不是蜡笔小新哈) 初次见小新,觉得这小男孩着实可爱:一双灵活的大眼睛滴溜溜地转,闪烁着智慧的光芒.笑起来还有一对小酒窝,长相很讨 ...

  • 心理学研究:爱做家务的孩子长大后更优秀?

    美国心理学家威兰特的一项长期跟踪调查表明,爱做家务的孩子与不爱做家务的孩子相比,其长大后的就业率为15:1,前者也比后者的工资高约20%,而且婚姻更幸福,更不容易患上心理疾病. 本文共3630字,仔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