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茶制作工艺很简单?是你想的太简单
中国有六大茶类,每一类茶都深受中外茶友的喜爱,其中制作工艺最简单的要属白茶了,为什么说简单呢?因为白茶不炒不揉,只经过萎凋和干燥两道工艺,这看似简单的两道制作工艺,真的很简单吗?你对白茶了解多少呢?
下面我们来看看为何不炒不揉。
传统白茶的制作工艺,不炒不揉,可以最大程度的保留茶叶中原有的营养成分,也就是说,白茶给我们的是最接近纯天然的营养物质,是大自然的恩赐。
同样的制作工艺,为什么有那么多种类呢?让我们来详细的了解一下。
按照嫩度分类,白茶可分为:白毫银针、白牡丹、贡眉等。这也是我们在白茶市场中所了解到的白茶类别。
按品种分类的话可分为:大白、小白、水仙白。大白、小白、水仙白都是白茶,但不是我们普遍接触到的白茶分类法。
按外形分类,则有:芽形白茶、花朵形白茶。
白毫,是构成白茶品质特征的重要因素之一。它赋予白茶优美素雅的外形,也赋予白茶特殊的“毫香”与“毫味”。白毫内所含的营养物质极为丰富,尤以氨基酸含量特别高。在白茶品种里,含白毫最多的品种,其白毫含量可占白茶干茶重量的10%以上。披附整齐有序,银光闪烁。
传统白茶初制分为萎凋与干燥两道工艺,工序间没有明显的界限,萎凋的时间相对较长,萎凋中环境条件多变,理化变化也相对复杂。鲜叶随着萎凋过程失水,外形内所含物质产生缓慢而有控制的变化,逐步的形成白茶特有的品质特征。
白茶工艺重在萎凋二字,白茶的萎凋过程是经过多次反复的晾晒过程来完成的。我们以陈源泰德福鼎白茶制作工艺为例,来看看白茶的具体制作工艺和其操作流程:
一、 摊青、晒青
将茶的鲜叶均匀的薄摊在水筛上,放置在阴凉通风处静置一晚上(晾青、去表皮水分)
二、 日光萎凋
上午7-8点太阳出来时,将水筛连同筛上的茶叶一同移到太阳下晒2-3小时,到上午10-11点后将水筛移回阴凉通风处,到了下午3点后太阳不强烈时,再移出来晒到日落,然后再将其移至阴凉通风处。(此步骤分为晒、晾、晒、晾)。
第二天上午将前一天筛上的茶叶两筛并作一筛,再将这筛茶叶重复前一天的工作,进行第二次晒、晾交替的过程。
三、 下筛拼合
当茶叶中水分达到工艺要求时,就可以下筛。下筛,顾名思义就是将茶叶从水筛上取下,将下筛的茶叶拼合在一起放在箩筐内静置24-48小时,也可以更长,在静置期间要多次上下翻动,给茶叶散热。
静置过程的作用,是因为经过晾晒后的茶叶叶片薄,水分含量低,茎和梗的水分含量高,经过静置过程,可以使茶叶内部水分重新均匀分布。也是适度氧化和香气变化的过程,这个过程我们常称为“走水”。
四、 毛火、拣剔
当茶叶的香气、滋味达到品质要求时,将茶叶用低温烘干。烘干后的茶叶及时送往拣剔车间进行人工拣剔,去除老叶、老梗等夹杂物。
五、 精制、足火
拣剔后的茶叶,要进行精制,去掉片、末、碎。最后低温慢焙,这道工序称之为足火。此时,品质白茶便成形。
“萎凋”、“干燥”,这简简单单两个词,背后的工艺却并非那么简单,每一步用心的制作,其中所蕴涵的是茶人的匠人精神和对传统文化的传承。我们还能说白茶的制作工艺简单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