锡拉木伦庙事件伦庙事件
【续上】
在激越昂扬的冲锋号声里,绥远军全线出击,变守为攻冲向伪军阵地。田大雷因兵力不足,孤军深入,招致大败,死伤日伪军五百余人,被俘二百余人,败军仓皇逃向锡拉木伦庙。
清晨,刚刚打了一场胜仗的孙兰峰正激动间,哨兵来报说:“金宪章和石玉山两旅人马已达庙外。”
孙兰峰亲自来到庙外,迎接金宪章和石玉山。当三双手握在一起时,孙兰峰动情地说:“这一仗多亏二位,你们的反正,大大地削弱了日伪军的力量和气焰,如果没有你们反正,这百灵庙怕是难已坚守下去。”
“我们本是同根生,哪能互相残杀,弟兄们不愿打仗,可总是被日本鬼子逼得不打又不中,所以只有被动地挨打。”
孙兰峰给傅作义挂过电话,报告前方战事和金宪章、石玉山反正情况后,傅作义指示让其开往绥北乌兰花一带集结,进行整顿改编。孙兰峰兴奋地向外界正式发表金宪章和石玉山的反正通电,之后队伍乘上汽车,浩浩荡荡地赶往集结地而去。
这天夜里,寒风刺骨,滴水成冰,极度寒冷。午夜时候,凛冽的寒风摇撼着大地,籁籁雪粒漫天飞舞,一阵紧似一阵,风绞着雪,哗哗啦啦,纷纷扬扬。在百灵庙的正殿里,孙兰峰旅长和参谋们正在讨论下一步的作战方案,他用眼睛望着金宪章和石玉山道:“这次攻打大庙,我想让二位担任主攻,不知意下如何。”
“我们反正,寸功未立,别说打大庙,就是不让我们打,我们也要请战。”
正说着,电话铃声突然响起,傅作义在电话里指示孙兰峰道:“要乘胜收复敌人盘踞的锡拉木伦庙,我已命令孙长胜的骑兵旅,经乌兰花向大庙逼近,你让反正改编的金宪章、石玉山两旅,担任主攻大庙的正面作战方案,我完全同意。”
金宪章、石玉山两个旅的人数占王英部总人马的百分之八十,他们两人的反正,对王英打击很大。王英气愤地对安华亭和王子修两位旅长道:“养兵千日,用兵一时,金宪章乃是我的至交,我真没有料到他会投靠绥远军,看来豫西蹚将真他娘的靠不住。”
锡拉木伦庙又称大庙子,位于乌兰察布盟四子王旗红格尔苏木驻地,亦称“浩特拉额伊勒图苏莫(普和寺)”,始建于清乾隆二十三年(公元1758年),创建者是第一世活佛老不胜单巴拉布杰。嘉庆元年(1796年)清延赐名“浩特勒额伊勒图苏莫”。曾是四子王旗境内规模最大、喇嘛最多的一个召庙,在清朝一代曾管辖过察哈尔、绥远地区数十旗和青海部分地区的喇嘛庙务,从而号称“塞北拉萨”,在内蒙古、青海、西藏等地有着较大的影响。整座召庙占地约一平方公里,最盛时期有九座大经殿。建筑均为藏式石木结构,规模宏大,雄伟壮观,四面环山临水,景色宜人,庙内共建有五座独贡、四大拉布仁(藏语:活佛寝宫)和四个庙仓以及三百六十余处喇嘛住宅。此庙是乌兰察布辖区内最大的喇嘛寺庙,兴盛时期喇嘛达一千五百人,是一座中外享有盛名的草原古刹。
夜幕下,一支部队正悄悄向大庙靠近。三更鼓敲过之后,前哨部队将日伪军的警戒哨兵捕获,直到枪声大作时,庙里才大乱起来。夜晚吸足了海洛因的王英,正搂着日本军妓睡觉的田中隆吉,闻听枪响,两人同时被惊醒。
应“草原之狼”巴布扎布之子甘珠尔扎布的邀请,德穆楚克栋鲁普正好回老家土默特旗,参加甘珠尔扎布的婚礼,没有赶回到大庙军部宿营。
大战刚开始,担任主攻任务的金宪章和石玉山就收到王英部安华亭和王子修二人的密信,也有意来投。
金宪章告诉信使:“日伪军已如惊弓之鸟,枪炮一响,肯定拼命逃走。你们可以趁机反正,我即刻禀报孙兰峰旅长,待你们反正后仍留原职。”
攻取锡拉木伦庙的枪声响起后,安华亭和王子修瞅机会离开大庙,向后面的开阔草地退去。
王英举枪枪毙了两名兵士吼叫道:“不能退!谁再后退老子毙了他!”
可这些兵们似乎没有听懂他的叫声,只顾喊叫着逃命奔走……
王英见大势已去,换上一身牧民服饰,骑上马,不顾田中隆吉的叫嚷,沿着黄旗营的小道,好不容易冲了出去,朝赤峰方向奔逃。
清晨,新生的锡拉木伦庙沸腾了!战役结束,被胜利的喜悦冲刷了往日的萧条和凄凉的这个塞外古城,到处洋溢着欢乐的笑声和激动的泪水。金宪章、石玉山随着孙兰峰一同骑马入城,望着街上挤满的人群,张灯结彩的店铺,他们的心也暖融融的。到处旌旗招展,到处欢声笑语,到处是慷慨激昂的讲演……
此后不久,天津《大公报》上刊载一首小诗:
塞外蓦地传佳讯,
初闻涕泪满衣裳。
环甲将士愁何在?
垂髫稚子喜若狂。
孙殿英任“察北保安司令”后,利用蒋、宋之间的矛盾进行四处活动,除把金宪章等派往绥远外,还将河南豫西的老牌蹚将如崔二旦、王太、焦文典等纠集到北京,分别给予职位,让其收兵买马,等待时机,准备大干。当他躇踌满志决计干一场时,金宪章却突然反正,对于他来说仿如当头一捧,弄得晕头转向。
潘运明,男,1969年生,河南省宝丰县人,现任宝丰县老促会办公室主任。先后创作出版《蹚将》、《父城纪事》、《曲坛怪才王结子》、《汝瓷缘》及“蹚将刀客身影系列”《乱世杆匪王老五》、《草莽刀客》、《云涌绿林》、《从蹚将到将军》、《索命魔王崔二旦》、《伊洛猛将憨玉琨》等,系河南省作协会员、许昌学院中原农耕文化博物馆研究员、平顶山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民间文学类代表性传承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