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体诗(格律诗)诗谱十六式
整理:沈利斌
有初学的诗友觉得,填词似乎要比写诗简单,因为词有词谱,只需对着词谱,按照要求的平仄、押韵、对仗去填就可以了,而诗还要记基本句式,还讲“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有拗救、粘对,要避免孤平、三平尾、三仄尾等,觉得太复杂。能否也有像词谱一样的诗谱,使得初学更加容易(或者曾经看到过这样的诗谱,但都是标准句式,又不敢轻易的“一、三、五”不论,怕犯了孤平、三平尾等)。现小编特别整理《近体诗诗谱十六式》奉献给大家。当然,这个诗谱,对会写的人而言是多余的。但对初学者似乎有那么一些用,希望能帮到这样的朋友。(因水平有限,或不够仔细,难免有错漏,请批评指正。)
【符号说明及其它】
-:表示平声;
︱:表示仄声;
+:可平可仄,即平声、仄声皆可;
蓝字表示韵脚字;
红字表示古入声字,在古代当仄声用。
【当今诗坛对诗词创作所用声韵争论较为激烈:有坚持用平水韵(宋末平水人刘渊依据唐人用韵情况而划分的韵部,说是“韵书”,实际亦可查每字平仄);有提倡用普诵话为基础的新声新韵(普通话中第一、二声为平,三、四声为仄),押韵也有专门韵书,如中华诗词学会编的《中华十四韵》。这两种情况,谁也说服不了谁。但不管用何声韵,在初学诗时,有必要了解一下平水韵,知道入声字,以便分析古人诗作。平水韵中汉字分“平上去入”,“上去入”都为仄声,而入声字在普通话中已消失,分别派到普通话的四声中。于是派到普通话一、二声的原入声字,则古今平仄有异(小编在下面例诗中将这些字用红色标出,以免不懂入声字的诗友觉得例作有问题)。另有少量非入声字,古今也有异,只是常用字不多,此处不谈,以前本平台曾有推送,可查阅。】
【五绝谱式与范作】
1.平起首句不入韵(常见)
《听筝》李端
+--︱︱,+︱︱--。+︱+-︱,--+︱-。
鸣筝金粟柱,素手玉房前。欲得周郎顾,时时误拂弦。
【第4句首字亦可作仄声,如作仄声,则第3字必用平声,即“孤平自救”。七言句相类。】
2.平起首句入韵(罕见)
《听鼓》李商隐
--+︱-,+︱︱--。+︱+-︱,--+︱-。
城头叠骨声,城下暮江清。欲问渔阳掺,时无祢正平。
3.仄起首句不入韵(多见)
《登鹳雀楼》王之涣
+︱+-︱,--+︱-。+--︱︱,+︱︱--。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4.仄起首句入韵(少见)
《塞下曲》卢纶
+︱︱--,--+︱-。+--︱︱,+︱︱--。
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
谱式和范作
【七绝谱式和范作】
1.仄起首句不入韵(罕见)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王维
+︱+--︱︱,+-+︱︱--。+-+︱+-︱,+︱--+︱-。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2.仄起首句入韵(常见)
《乌衣巷》刘禹锡
+︱--+︱-,+-+︱︱--。+-+︱+-︱,+︱--+︱-。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3.平起首句不入韵(少见)
《大林寺桃花》白居易
+-+︱+-︱,+︱--+︱-。+︱+--︱︱,+-+︱︱--。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注:第四句“不”在平水韵中入四个韵部:平声“尤”韵,仄声“有”韵,入声“物”、“月”韵,此处当入“有”韵。下面例诗中亦有相同情况。】
4.平起首句入韵(多见)
《早发白帝城》李白
+-+︱︱--,+︱--+︱-。+︱+--︱︱,+-+︱︱--。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五律谱式和范作
【五律谱式和范作】
1.平起首句不入韵(常见)
《送友人》李白
+--︱︱,+︱︱--。+︱+-︱,--+︱-。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2.平起首句入韵(少见)
《晚晴》李商隐
--+︱-,+︱︱--。+︱+-︱,--+︱-。
深居俯夹城,春去夏犹清。天意怜幽草,人间重晚晴。
+--︱︱,+︱︱--。+︱+-︱,--+︱-。
并添高阁迥,微注小窗明。越鸟巢干后,归飞体更轻。
3.仄起首句不入韵(多见)
《春望》杜甫
+︱+-︱,--+︱-。+--︱︱,+︱︱--。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4.仄起首句入韵(少见)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
+︱︱--,--+︱-。+--︱︱,+︱︱--。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注:此例作第7句标准句式应为“平平平仄仄”,此处用了特拗句(亦称特许式、大拗句等)“平平仄平仄”,在唐宋格律诗中此种句型常见,即第三、四两字平仄颠倒,但如用此句式后,一般首字不再可平可仄。然亦有例外,如老杜“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昔”为入声字,作仄声。又,此句式毕竟为变格,初学时能不用则不用。七言句同理。】
【七律谱式与范作】
1.仄起首句不入韵(少见)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杜甫
+︱+--︱︱,+-+︱︱--。+-+︱+-︱,+︱--+︱-。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2.仄起首句入韵(最多见)
《无题》李商隐
+︱--+︱-,+-+︱︱--。+-+︱+-︱,+︱--+︱-。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蓬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例诗第8句“看”字此处读平声,此为平仄两读字,即可读平声又可读仄声,且意义不变。如“听”、“过”、“醒”等皆是。这与多音字不同,多音字则要看具体意义再定平仄,如“中”字,作“中间、里面、中等”解,读平声,不能读仄声。作“对上、射中”解,则读仄声,不能读平声(本平台曾推送过有关平仄两读和多音字的消息,可参看)。】
3.平起首句不入韵(较少见)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
+-+︱+-︱,+︱--+︱-。+︱+--︱︱,+-+︱︱--。
巴山蜀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闻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4.平起首句入韵(常见)
《同题仙游观》韩翃
+-+︱︱--,+︱--+︱-。+︱+--︱︱,+-+︱︱--。
仙台初见五城楼,风物凄凄宿雨收。山色遥连秦树晚,砧声近报汉宫秋。
+-+︱+-︱,+︱--+︱-。+︱+--︱︱,+-+︱︱--。
疏松影落空坛静,细草香生小洞幽。何用别寻方外去,人间亦自有丹丘。
【例诗第2句“宿”字,此处为入声,入“屋”韵;作“星宿”解时,入仄声“宥”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