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轻叩 I 小小说 I 怎样的终点,才能配得上这一路的颠沛流离?
上一首 → 竼芃丨鱼香肉丝
怎样的终点,才能配得上这一路的颠沛流离?
数十载的红尘兜转,相遇的人很多,细细想来,皆是普通之众。而擦肩而过的瞬间,能够留在记忆深处的某些人,某些事,竟是圈圈可指。在静水流深的背后,生活承载着一份独特的行与索。
於我虽不是刻骨,却是一种本能的铭心。
--题记
应是几年前吧,因人事休年假,故此单位招聘的事我就自然的接了过来。(加工性企业,员工流动性较强,所以经常招聘也是司空见惯的事。)
一日午后,办公室的门被人怯怯的推开:叶经理,现在厂里要人吗?
抬头打量着来人,一个陌生的中年人,看着我疑惑的表情,来人赶紧解释道:我是在厂里食堂做事的,你可能不认识我。
“哦”我轻点了头,“食堂招聘,好像应该是由吕师傅决定吧,不归办公室管理,你去找他吧”如此之事,本能中的感觉是能推就推吧,现在人心不古揽了不一定是好事。
“你听我说完,再决定吧”来人神情很急促,“她是个老人家,以前是在一些餐饮店打工,现在岁数大了,被辞了工,现在像她这样的人工作也不好找,只是她家里实在是困难,所以找我帮帮忙,吕师傅你是知道他为人的,不怎么好说话,所以我想找你帮忙和吕师傅打个招呼。”来人看着我有点不耐烦,顿了顿又赶紧说:她是你老乡,也是淮安人。
许是这句话打动了我,也许不是,反正不知道啥原因,我居然答应了她的请求,第二天就餐时和食堂经理打了个招呼。
就这样赵大姐被招了进来,中午就餐时看见她在橱窗后不停的忙碌,个子不高,瘦瘦小小的,和母亲很相似,有只眼睛是残疾,几乎处于失明状态,但是不影响做事,这一点倒还好,只是外表年龄和实际年龄相差甚远,应是年轮的风霜肆染着现实的斑驳吧。
以后的日子,在遇到吕师傅时,偶尔会向他了解下其工作状况,毕竟是我点头进来的员工,从感觉上来说,需要多一份留心。
“叶经理,放心好了,老赵人不错,难得有如此勤快的老人家。唉,只是太可怜了.....”一向刻薄的人,竟然换了一种口吻,倒是始料未及。
因是了解其秉性,难辨真伪,我则不便多言,丢了一句:那就好,转身走了。
日子就这样悄无声息的流逝着,一成不变的按部就班是我们这个年纪最深的无奈。
一日下班时,赵红(当初介绍赵大姐进厂的那个人)在停车场喊住了我,她从包里拿出一件深蓝色的细毛线编织的腰圈:这个是赵大姐编织,她听说你腰椎不好,天要转凉了,你晚上睡觉穿上,挺暖和的,可以护腰的。
我朝四周看了看,没见其人,就赶紧拒绝:你替我谢谢她,只是东西我不能收。
“叶经理,你就别推了,这是她的心意,临走时,特地交代我转交给你,感谢这几年对她的照顾,”
“她辞职了?” 有点诧异。
“是啊,上个月她老公走了,所以她就不用再打工了。”
看着我疑惑不解的神情,赵红三言两语讲了赵大姐一些经历:和老公结婚时,赵是个健全的人,在儿子出世后不久,收养了一弃婴,这一举动遭到公公婆婆强烈反对,在他们那个年代,第二个孩子是要罚款的,对于本来就不富有的家庭是双重负担,好在老公倒是支持她,孩子被保全了下来,只是体弱多病,时不时病着,老公是开那种大型拖拉机帮人拉沙石,白天基本不在家,因此照顾两个孩子皆由赵一个人承担着。
一次在送孩子去医院的途中,不慎摔倒,自行车的小手把戳到眼睛,由于各种原因,错过最佳治疗时间,就这样赵的一只眼睛落了残疾,引得公婆抱怨声愈发多了。
善良的赵默默地的承受着,在两个孩子成长过程中,公婆也相继过世,老公因为长期的营养不良,过度的体力劳动,在孩子上高中,被检查出慢性肾病,长期靠服药来维持体能,因此懂事的女儿退了学,和母亲一起外出打工帮助哥哥完成学业。
儿子娶妻生子后,家里从此再无安宁之日了,媳妇因嫌弃公婆是农村人,在自家小区租了个地下室让两老人住居,还时不时的和赵要生活费,不给就寻死觅活的要离婚,而赵打工的工资,只能维系老公的药费和两个人日常开销,为此远嫁杭州的女儿按月给嫂子汇钱,以求得家中的安宁。
时间久了,家庭矛盾自然产生,在长期的家暴中,女儿选择了离婚,可是离婚后不久,失去人性的女婿居然趁其不备,重伤了前妻,虽然经过民事诉讼,赢了官司,女儿连最亲的亲人都认不出来了,出院后,赵把女儿接回家,一家三口相互搀扶着过了几年,只是老公病情愈发严重了,为了不再拖累妻子和女儿,倔强的老头选择了绝路。
老伴的离开对于赵是个沉重的打击,在办完丧事后,绝然的辞了职,带着女儿悄无声息地离开儿子的家,临行前简单的和赵红说了几句,就骑着三轮车消失在浓浓夜幕中。
说到这,赵红眼圈红红的,我默默的接过腰围,一时间我们俩都竟无语了。
最终知道赵大姐的去向已是半年之后,她和女儿现居住离南京不远陆郎,那是她娘家姨侄搬至城里后遗留在老家的一栋老式平房,勤劳的赵一边打零工一边种点蔬菜,利用早上一点点时间去镇上销售,这样维系着自己和女儿的生活。得知消息后,方稍稍的安了心,日子还长,我明白以后会如何安排的。
抬腕看了看表,早过了下班的点,昏暗的街灯透过疏叶的斑驳,折射在玻璃窗上,微风过后,摇曳着婆娑在这个季节愈发显得单薄,起身关窗的瞬间,我打量着无边黑暗,想起不知是谁的句子:寸心商素何相待,两处愁肠各不同。
落笔於己亥年深秋
(本文版权为本公众号所有,凡抄袭、洗稿者,一经发现,将追责到底。)
作者简介
作者:风轻叩,定居金陵,喜文。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