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道》丁元英和智玄大师对话,初看云山雾绕,再看柳暗花明

电视剧《天道》由豆豆的长篇小说《遥远的救世主》改编而成,讲述丁元英在入世和出世的生存智慧和生存理念,不求闻达于诸侯,只求内心心安。

丁元英为什么要把通俗易懂的语言说的雨山雾绕,因为文字本身没有力量,而智慧是有力量的,文字不足以承载智慧,很多事情,不是说明白了就明白了,而是做明白了,不要说也明白了。

明不明白心知道,不用说的冠冕堂皇,自欺欺人骗自己可以骗一时;骗不了一世,所以人要成长就得多读书,腹有诗书气自华。人丑更要多读书;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

书中的智慧,以及书中面对人生选择作出正确的选择不是选择正确,而是一种智慧,尊重客观实际和规律的一种智慧;要问我是谁,我要干什么,要怎么干。

“敢问施主什么是真经?修行不取真经又修什么”?

丁元英这里有三层意思:

第一、老和尚在庙念经修行不如去红尘炼心,和鲁智深一个路子,别管佛什么的,自己修行如来如去,空空如也。

第二、真经不在经书上,而是在自身,莫向外求,向心内求,不问世事、不问别人,时常问自己,洗心革面,一定要把心洗到无垢,面目可憎就要修行,泰山崩于前而面不改色。

第三、智玄大师时间有限,根本不可能和所有香客拉家常,也不是阿猫阿狗可以见的,而且无论10万、20万,都不是见面的凭证。

第四、丁元英的小聪明,就是一封信,承担的使命就是初步了解,感兴趣,然后交谈,薛定谔的猫,因为智玄要修炼成佛,心境不起波澜,如若不然,肯定上钩,因为不看僧面看佛面。

韩楚风不知道这首词的内容,就势拿过来一看:

悟道休言天命,

修行勿取真经。

一悲一喜一枯荣。

哪个前生注定?

袈裟本无“清净”,

红尘不染性空。

幽幽古刹千年钟

都是痴人说梦。

丁元英这首词既不是辱佛,也不是故意碰瓷营销,而是他的心境,丁元英野路子修佛参禅,但是参悟的觉性和智慧是殊途同归的,说到底和智玄大师志同道合,但是方式不一样,得到的智慧是一样的。

丁元英作为众生的一部分,也是智玄参悟佛法的关键,智玄可以看到的人毕竟有限,而对红尘的认知难免受经书和清规戒律影响,形成刻板效应,所以他山之石 可以攻玉,他一定想听听丁元英是如何参禅悟道的,而且两者之间的差异是什么。

大师心中有解,而韩楚风心中无解,他觉得此种如休言、勿取、痴人说梦之类的用词过于激烈,与佛门清静之地不妥!

他更关心精英如何回答这个问题,或者说他更想知道这个问题的答案。

丁元英回答道,大师拷问晚辈,自在情理之中,那晚辈就斗胆妄言了,所谓真经就是能够达到寂空涅槃的究竟法门,可悟不可修。

修,在成佛,在求!悟,为明性,在知。

修行以行制性,悟道以性施行。觉者由心生律。修者以律制心。

不落恶果者,有信无证,注因住果住念住心,如是生灭。

不昧因果者,无住而住,无欲无不欲,无戒无不戒,如是涅槃。

所谓真经:就是万法性空,事物和我们本质都是虚妄不实的,如果能看透这层本质。

注意修行不是为了成佛,而是为了觉“性”和觉悟,佛乃人相之佛,众生修佛无外非信佛、傍佛,以为佛就是如来,如来就是佛。

前者为俗人,相信,但是不去实行,心口不一。执着于结果原因,被一些俗事烦扰。佛是佛,如来是如来,如来如去,是自如,是原本具足的存在。

后者觉悟之人:明心见性,事来则应,事去不留,时时自在清静,没有烦扰。

心苦是因为妄念、执念太深,没有烦恼不是真的什么烦恼都没有,而是既不起心动念,也不执着不起心动念,自如就是随缘,该怎么样就怎么样。

吐出一个“我“字就犯了“我执”,通俗的讲成佛就是万物是空,但是我要成佛这个念头就是有。一定要如实观照,无论是有还是无,太执着就有执念,佛乃觉“性”不会因为你执着有和无就可以参悟的,而是有和无二元的认知逻辑根本就看不透事物表象,又怎能看清真相。

学习的苦是你主动去吃,生活的苦是不请自来逼着你吃。有些苦是必须吃的,生老病死,伤离别、放不下,得不到,这些都是我们自身的贪痴嗔恨慢疑,所以实事求是,解放思想很重要,而认知是第一步,践行是第二乎,第三步是反馈,形成闭环,丁元英倒行逆施的原理是从践行反推理论,理论仅仅是理论,经过实践检验的结果才是可以践行的核心,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把这个践行出来,一切都可视可见。

重复外在的行为:“为渐悟,行动反制内心”改掉不良习惯减少不良习气。

我们通常受到个人生活习惯、思维习惯、传统观念的捆绑,不是生活裹挟着我们向前走,而是我们没有强大到独善其身;也没有强大到兼济天下,甚至我们做不到不昧因果,只求心安的地步。

顿悟:见一个件事物之间能瞬间明了事与理的规律不做纠结妄想,用内心的直觉指导自己的行动。

悟道的人和普通人没有什么区别,唯一区别就是不执着追求悟道本身,以及悟道结果,苏轼被贬黄州,把自己悟道的事情告诉一起修行的和尚,嘲讽和尚修行不如自己,和尚回信一封,不动如山,一屁打过江。真正放下就不会在意别人想法,也不会有分别心,更不会有优越感。

注解:究竟,至极最高境界,佛教术语。是一种极致,也是最核心到达真理真相状态的表述,在丁元英的世界中,儒释道、老庄易都一样,都是参透人生智慧的工具,是追求究竟法门的利器,因为知识有局限,但世界无局限,提高自己认知和践行,努力去揭开世界面纱,了解自己人心和人性的本质。

法门:修行的方法和门径,佛教用语。

这里法门是哲学的方法论,也是解决问题的解决方案,一定不要先入为主告诉自己答案,没有答案,答案本身要我们自己寻找,不确定性才是我们追求的幸福,确定性并不全是幸福,确定不确定,生活不会因为随波逐流就放过我们,也不会因为自强不息就同情我们,生活就是生活,即使一地鸡毛,依然相信明天会更好,因为活着真好。

住:就是执着对所有事物的留恋给自己带来的困扰,没有解脱。

寂静涅槃:经过大起大落,在经受痛苦以后得以站起来,如同凤凰遭受烈火的焚烧而得以重生已经解脱。(精神层面)

芮小丹涅槃不是说身体走向毁灭,而是无论精神还是物质;可以说是不朽的存在,不仅是精神升华;更多是一种气质,一种优秀被天地认可,当生则生,当死则死,不是认知那么简单,是真性情,是洒脱,是不羁。很多人是离开了物质世界,但是总是在特定的时间去回忆他,想念他,听他的歌感悟自己的人生,我不认为张国荣、梅艳芳、陈百强、英叔死了;他们以其他的方式活在文化中,心中,以及我们追梦路上,像丰碑一样,指引着我们寻找光明。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