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来办一场斗茶赛吧
《1》
有一天,李麻花从武夷山回来。
坐下来喝茶的功夫,她刷起朋友圈。
这一刷可不得了,十来条的新记录里,大约有八九条,是关于斗茶赛的。
而且,是不同的斗茶赛。
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地点,不同的主办方,不同的名字。还有不同的奖金和不同的奖项。
呀,怎么现在这么多斗茶赛?她惊叫。
村姑陈俯过身去看了看,果然,这个季节,武夷山的斗茶赛多如牛毛。
“嗯,看来,武夷山现在流行斗茶。”我总结说。
李麻花跟其中的几位发斗茶赛信息的茶友聊了起来。
起初聊得苦大仇深,接着聊得风生水起,再接着眉飞色舞,最后居然哈哈大笑起来
我在一边,看着她的表情,只觉得像在看一部默剧。
卓别林大师开创的那种片风。
只从表情就能演完一部剧情。
正在一边喝天心岩肉桂,一边观察李麻花,猜测此时剧情进展到哪一步的时候,李麻花突然放下手机,凑近来,问我,哎,你说我们要不要也办一场斗茶赛?
“什么?办斗茶赛?”
这次轮到村姑陈尖叫起来。
《2》
半小时之后,我们俩都平静下来,安静地对坐着,继续喝天心岩肉桂。
但因为心里有事,难免喝得食不知味。
这时候就特别埋怨武夷山胡歌,没事做出这么耐泡的岩茶出来干嘛?泡到十二泡,仍然有味道,扔掉又可惜,不扔呢,又想尝一下新茶的味道了。
放下茶,我问对面坐着的,激动得两眼冒星星,又因为我的冷静而极力按捺,现在已经难受不已的李麻花,好,你说说看,如果我们组织一场斗茶赛,该怎么做?
李麻花惊叫,你同意了?
我说,你说说看,如果说得好,能打动我,我就同意。
她略微有些失望,不过又马上抬起头来,说,你相信我,办斗茶赛一定是名利双收的。
语罢,双眼又冒出了晶晶亮的星光来。
那是我从来没见过的李麻花。
她清清嗓子,把我从一瞬间的恍惚里拉出来,说,那我就从头开始讲吧。
《3》
首先,我们要发布比赛的信息。
通过各大网络平台发布出去,微信,网页,头条,抖音.....
由于我们的互联网属性,在这一块的成本,就省下来了。
朋友圈就靠人传人,信息的转发都是免费的。大平台就靠推荐,这个难度也不大。百度的SEO,是吃饭家伙,更不必提了。
这个活动由我们自己组织,那我们就自己冠名,这几十万的冠名费,就省掉了。
冠名之后,这活动宣传开来时,我们的知名度就会随着这次比赛信息的传播,达到一个新的高度。
另外,对于我们小陈茶事的品牌美誉度,品牌实力,也会有一个极大的拉动和提升。
最起码我们可以冠名大型的线下活动了,我们不再是一个互联网品牌了,这对我们的落地也有好处,对我们品牌在消费者心目中的立体化,也是极有裨益的。
经此一赛之后,人家便不再把我们界定为一个互联网品牌了,也不再会认为我们是个小品牌了。
其实我们哪里是小品牌?我们有茶山有茶厂,不仅福鼎有武夷山也有,某宝上那些所谓的品牌,大多难以望我们的项背好吗?只是我们没做广告,人家便当我们是小品牌,真是委屈。
难道广告做得多就是大品牌?
好笑!
《4》
其次,我们要邀请业内的专家来担任评委。
比如某所长,某老师,某大师,某传承人,等等。
让这些说话极有分量的专家学者,来给我们的斗茶赛站台,无形中就拉高了我们比赛的水平和量级。
比如某运动会,邀请姚明来站台当评委,这运动会的规格立马就上去了。
邀请专家的费用,不能省。
毕竟专家们都是清流,平日收入来源单一,又要长期从事科研,经费开销肯定很大。
这种比赛,不仅可以让专家们走出办公室,多露露脸,还能让专家们与茶友零距离接触,分享专业的茶知识,让行业得到一定的科谱与规范,一举多得,岂不善哉?!
“嗯,那你想要邀请谁?”我问她,想看她到底有没有细化过方案。
她说,浙大的王教授,我是第一个要请的,神交已经久,一直无缘得见。
第二个是陈老师,她老人家德高望重,压场是必须的。
第三个是所长,所长研究武夷岩茶多年,深入一线,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是最到位的。
第四个是三刘一王,总要请来两个,否则如何称为重量级的斗茶赛呢?
第五个是互联网岩茶教母莹老师。
“啊,为什么要请她?”这次我是真惊吓到了。
李麻花振振有辞,莹老师在报社多年,跟各媒体的关系一直是杠杠的,并且,放眼互联网茶圈,现在大家能看到的关于茶叶的公众号里,有一大半以上,都是莹老师引进门的,所以,把她请来,无形中就是一个极好的宣传媒介。
“另外,凭借多年的交情,莹老师肯定不好意思向我们要出场费,这不是省了一笔么?”
这小女子,打得一手好算盘。
我偷偷地乐了。
《5》
你肯定要问,办这么大的活动,要租场地,要投路牌灯箱车身广告,要请现场工作人员,这些成本,都不是小数目,至少是五十万打底。
还有各项奖金,这些成本,怎么赚回来?
“是,我正想问呢。”
李麻花居然一下子能猜到我的心思,牛了。
她喝了一口水帘洞老丛梅占,继续说:“第一笔盈利,来自于所收的茶样。”
斗茶赛是要送茶样的。
每家的比赛送样的数量不同,但有一个相同点,那就是收的茶样,有一部分,是不退的。
以XX村为例。他们的送样规则是,20+3。
20斤是可以退的,3斤茶用于斗茶赛现场的茶样和评委所喝的茶样,是不退的。
别小看这3斤茶,虽然数量不多,但只要活动影响力够大,参加的人够多,这3斤茶合起来,还是很大一个数字的。
如果未来,一斤按300元卖掉,那这笔收入就很可观了。
并且,正常情况下,武夷岩茶,尤其是正岩的岩茶,尤其是送来参赛的茶,都不会品质差——品质差如何角逐奖金呢?
那么,这些品质极好的岩茶,肯定不止一斤300元卖掉这么简单,必定是可以卖出两倍,三倍,甚至更高的价格。
你算一下,在武夷山这种四线小城市办一场活动,成本按40-50万算,卖茶所得减去成本,最后的毛利是多少?
村姑陈这个数学白痴,把10个手指头合起来,数了又数,吓了一大跳。
连喝了两杯肉桂,都没有定下神来。
李麻花淡定地换了一泡茶,端给我,脸上露出了小岳岳似的笑容。
《6》
除此之外,还有另外一笔收入。
“啊,还有收入?”我还没从卖茶样的高利润中回过神来,李麻花又开启了吓人模式。
是的,获奖的茶,也是可以卖的。
以xx村的20+3模式来算,3斤不退,20斤可以退,那是在预赛和决赛阶段。
到了总决赛,获奖的那些茶,是一斤不退的。
也就是说,获奖茶那20斤茶样,一斤都不退,全归主办方所有。
算一下,通常斗茶赛分为四个小组,肉桂,水仙,大红袍,以及奇种。
每个小组分金,银,铜三个奖项。
有的还有纪念奖。
4小组*3个奖项,那就是12款获奖茶,每款有20斤样不退还,主办方就得到240斤获奖茶样。
这些茶,可就不能按1斤300——900的价格卖出去了,怎么着也得上万元吧。
获奖岩茶卖上万元,根本不奇怪,消费是愿意买单的。
就算打个五折,按一斤5000元卖出去,或者打个三折,一斤3000元卖出去,扣掉20%的所得税,这收入还是很可观的。
这就抵掉了办比赛的各项成本:广告成本,专家费用,现场费用,以及各种杂费。
前面卖3斤茶样的钱,就成了纯收入。
整个斗茶赛从宣传到结束,不超过两个月的时间。
这么短的时间,净赚一大笔钱,这比赛,果然大把人抢破头在做啊。
《7》
既然斗茶赛利润这么高,那为什么茶农们还这么傻,抢着要去参加呢?
我不明白。
李麻花教训我:说你傻,你还真傻。莹老师是装傻,你是真傻。
终于有一次,她逮到机会可以骂我了,有风便当扯尽帆,一骂就骂个过瘾。
这次轮到我翻个大白眼,继续不耻下问。
李麻花说,于茶农而言,获奖了,可以得到一块大奖牌,今年的茶,都好卖了。
得了金奖的茶,直接印上金奖茶的包装,多贵都有人买。
没得金奖的茶,告诉人家,这家茶农今年得了XX斗茶赛的金奖,水涨船高之下,说明技术水平精湛,其它的茶连带会卖得风生水起。
除此之外,这块金牌的热度,还可以持续个三五年。哪怕过了二十年,还可以像马头岩XX家那样,把二十年前的金奖牌子印在宣传单上,彰显自己的制茶水平。
消费者又不看颁奖日期,只看奖牌,就认定水平高,从而心甘情愿掏钱。
得一次奖,就如得了免死金牌,可以用一辈子。
而成本,只要20多斤茶。
这买卖多划算?
哪个茶农不心动?
《8》
我承认,李麻花把我打动了。
我承认,这一次我也想去办个斗茶赛了。
不过我想办的是让茶友参与的斗茶赛。
不为钱,只为提高大家的识茶鉴茶水平,把村姑陈的读者们的喝茶段位,再提高几个台阶。
不为钱,只为让喜欢茶的人,学会真正的茶知识,领略真正的茶文化。
让列位看官,都不再为劣质茶买单。
让新桃,换掉旧符。
看完这篇文章
# 您或许还对这些内容感兴趣 #
点击下面文字即可阅读
▼
2020年,小陈茶事“白茶春茶笔记”
……
▼
2019年,小陈茶事“白茶春茶笔记”系列文章
……
作者 | 村姑陈
首批500本仅24小时售罄,
现在微信购买,还有机会获取村姑陈签名手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