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7期】音频学《论语·微子篇第7章》孔子因何不避乱世,执意出仕为官?
音频学《论语·微子篇第7章》孔子因何不避乱世,执意出仕为官?
18·7 子路从而后,遇丈人,以杖荷蓧(音diào)。子路问曰:“子见夫子乎?”丈人曰:“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孰为夫子?”植其杖而芸。子路拱而立。止子路宿,杀鸡为黍而食之,见其二子焉。明日,子路行以告。子曰:“隐者也。”使子路反见之。至则行矣。子路曰:“不仕无义。长幼之节,不可废也;君臣之义,如之何其废之?欲洁其身,而乱大伦。君子之仕也,行其义也。道之不行,已知之矣。”
“以杖荷蓧”的“蓧”,是古代田中除草用的竹器。“荷”,读四声,指背着,担着,挑着。“以杖荷蓧”,就是用拐杖挑着除草用的工具。“四体不勤,五谷不分”的“分”,指分辨。丈人说子路四体不劳动,五谷分不清。“芸”,指锄草。“黍”,就是黍子,一年生草本植物。碾成米叫黄米,性黏,可酿酒。
这段话的意思是说,子路跟隨孔子出游,落在后面,碰到一位老者,用拐杖挑着除草用的工具。子路问道:“您看见我的老师了吗?”老者说:“你这个人,四体不劳动,五谷分不清,谁知道你的老师是什么人?”说罢,把拐杖插在地上,去锄草。子路拱着手恭敬地站着。老者就留子路到他家住宿,杀鸡、做米饭给子路吃,又叫他的两个儿子出来相见。第二天一早,子路赶上孔子,报告了这件事。孔子说:“是一位隐士。”让子路赶紧返回去见他(以便说明自己的主张)。子路到了那里,老者已出去了。子路就对他的两个儿子说:“不做官是不义的。长幼之间的礼节,是不可能废弃的;君臣之间的大义,又怎么能废弃呢?如果只想着洁身自好,就会乱了君臣之间根本的伦理关系。君子出来做官,只是为了实行君臣之义。至于道的行不通,这已经知道了。”
本章记载了又一位隐士对孔子的不理解,也表达了孔子想和他们交流沟通的愿望。
老者对子路说,你们这些人“四体不勤,五谷不分”,是认为孔门师徒不爱劳动,只想做官,含有讥讽之意。孔子“使子路反见之”,就是要向这位老者说明自己的主张。子路转述老师的这段话,明确地阐述了孔门师徒为什么不避乱世,坚持要出仕为官的理由。“不仕无义”,是对隐士们的批评,指出他们只图洁身自好而退隐,是废弃了人伦道义。“君子之仕也,行其义也”,从正面阐述了君子从政的目的,是为了履行自己的社会义务,自己对社会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不能脱离社会隐居,与鸟兽同群。而“道之不行,已知之矣”,则是孔门师徒对时局的认识,他们之所以这样到处奔走,不遗余力地推行仁道,并非不知“道之不行”,而是“知其不可而为之”(《论语·宪问》)。
我们从《论语》有关孔子与隐士相遇的多处记载中,既看到了孔子当时不为人所理解的处境,看到了孔子“人不知而不愠”(《论语·学而》)的宽广胸怀,也看到了孔子积极入世,为推行仁道,建立理想社会不懈努力的执著精神。
附:
【原文】
18·7 子路从而后,遇丈人,以杖荷蓧①。子路问曰:“子见夫子乎?”丈人曰:“四体不勤,五谷不分②,孰为夫子?”植其杖而芸③。子路拱而立。止子路宿,杀鸡为黍④而食之,见其二子焉。明日,子路行以告。子曰:“隐者也。”使子路反见之。至则行矣。子路曰:“不仕无义。长幼之节,不可废也;君臣之义,如之何其废之?欲洁其身,而乱大伦。君子之仕也,行其义也。道之不行,已知之矣。”
【注释】
①蓧(音diào掉):古代田中除草用的竹器。②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分,分辨。丈人说子路四体不劳动,五谷分不清。③芸:锄草。④黍:黍子,一年生草本植物。碾成米叫黄米,性黏,可酿酒。
【译文】
子路跟隨孔子出游,落在后面,碰到一位老者,用拐杖挑着除草用的工具。子路问道:“您看见我的老师了吗?”老者说:“你这个人,四体不劳动,五谷分不清,谁知道你的老师是什么人?”说罢,把拐杖插在地上,去锄草。子路拱着手恭敬地站着。老者就留子路到他家住宿,杀鸡、做米饭给子路吃,又叫他的两个儿子出来相见。第二天一早,子路赶上孔子,报告了这件事。孔子说:“是一位隐士。”让子路赶紧返回去见他(以便说明自己的主张)。子路到了那里,老者已出去了。子路就对他的两个儿子说:“不做官是不义的。长幼之间的礼节,是不可能废弃的;君臣之间的大义,又怎么能废弃呢?如果只想着洁身自好,就会乱了君臣之间根本的伦理关系。君子出来做官,只是为了实行君臣之义。至于道的行不通,这已经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