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采桑的春天来了!

来源|红旗渠报2017年2月21日2版综合



南采桑的春天来了

——采桑镇农业种植结构调整侧记

大地回春生机浓。雨水节气刚过,2月19日,采桑镇南采桑村的田野上到处是忙碌的“耕作者”身影。与往年不同的是,今年起,该村1600亩土地,不种玉米,改栽果树。

“女大十八变 农业也一样”

多年的种植习惯“突然”改变,划算吗?农民朋友接受吗?

“女大十八变,越变越好看,搞农业也一样,得转型升级……”地头,今年70岁、德高望重的老支书宋来生,做村民思想工作时说的话,通俗易懂,语重心长。

宋来生心里有本明白账:玉米种植产能过剩,价格持续走低,玉米秸秆焚烧为大气污染火上浇油。去年,他到陕西省考察时发现,林果业发展大有可为。中央号召要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我市前不久三干会上,市委书记、市长从林州发展大局出发,提出要加快农业种植结构调整,让农民朋友得到更多实惠。

“土地是农民的刮金板。要想刮了一板又一板,关键问题在于流转。”这不,在镇里支持下,村里流转“盘活”1600亩土地,集中搞林果种植,南采桑农民的春天来了!

“我有三个没想到”

一环扣一环,环环紧相连,季节不等人,要抓紧进行!

田间,一位个头不高、红脸圆头的大叔,口中念念有词,手脚麻利示范,旁边的村民笑着,连连点头称是。

这位大叔年近七十,精神矍铄,其貌不扬,却是林果业行家里手。早在1964年,他就成为村里技术过硬的林业技术员。他叫宋双喜,多年来经营着10多亩的果园,对市场行情了如指掌。

这次,宋双喜是主动请缨,担任100人的种植队队长,为村里发挥余热。他的老伴正在原康镇卫生院住院,为了不耽搁栽树,他每天晚上去照顾老伴,早上,早早坐车来地里参加栽树。对此,村民们无不称赞。在他舍小家为大家的精神带动下,种植队队员们自觉刨坑、种树,积极性很高。

“我有三个没想到,宋双喜舍小家为大家,拿出看家本领做奉献是其一。村里开会动员后,全村1700多户、5987人,全部支持该项工作,是第二个没想到。第二个没想到是,市里、镇里各级领导都非常关心三农,不是本地人,却操着本地人的心。第三个没想到,村里的项目经理乐于奉献,宋宝玉、郭新存等工队长捐出4吨大米,供专业队吃饭用。”宋来生告诉记者,主要原因还是上级指引的方向对,制定的奖补政策好!

“大家都觉得不赖”

浇水的、种树的、覆膜的,种植队各小组村民配合默契,不一会儿,一大片果树苗就林立大地之上。

“俺家有2亩地流转种果树,前三年每年补贴1200块。挂果后,不但能打零工挣钱,每年还可以按土地分红,大家伙都觉得,这事不赖!”郭荣朝笑着说。

在田间地头,伴着春风,乡干部畅谈谋划着采桑镇的农业种植结构调整之路。除了南采桑村试点外,涧东村300亩、北采桑村1000亩、其他县乡公路两侧500米范围内的土地流转工作正加快推进,种植大户、农场、建筑工队长们纷纷参与和支持,采桑镇通过土地流转促进种植结构调整,高效农业的美好蓝图正生机盎然地渐次铺开。

“这不仅仅是农业种植结构调整,”来调研的组织部干部葛希斌说,“不种玉米种果树,不仅仅调整了农业种植结构,而且壮大了村级集体经济,锤炼了基层党员干部,牢固了基层堡垒根基,为农村长远发展积蓄了正能量。”

(记者:桑卫军 通讯员:李玲玲)


■编辑:林州傅氏|傅老几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