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经五套模拟试题
一
一.多选题
A型题
4.《本神》养生“节阴阳而调刚柔”是指: B.节制房事、调和情志
11.《本神》情志太过致病中,“气闭塞而不行”的病因是: B.愁忧过度
15.《本神》云随神往来者谓之:A.魂
16.《本神》云因思而远慕谓之: E.虑
6.《百病始生》“两实相逢,众人肉坚”,“两实”是指: A.正常气候与正气充实
16.《百病始生》:“醉以入房,汗出当风”就会伤及: C.脾
17.《百病始生》:“忧思”就会伤及: B.心
4.《百病始生》所言,形成积证的病因除下列哪一项外均是 E.房室不节
20.《百病始生》提出的发病机理是: E.两虚相得,乃客其形
9.《痹论》痹病痛久的原因是: C.留连筋骨间
8.《痹论》肠痹“中气喘争”是指: D.腹中攻冲雷鸣
9.《痹论》心痹的证候除外哪一项:D.时发飱泄
A.脉不通,烦则心下鼓 B.暴上气而喘 C.嗌干善噫
D.时发飱泄 E.厥气上则恐
1.《痹论》“夜卧则惊,多饮数小便,上为引如怀”是: E.肝痹的症状
7.《评热病论》“阴阳交”的病机是: B.阳邪入于阴分交结不解
8.《评热病论》阴阳交的三死证指: D.汗后脉犹躁疾,狂言,不能食
1.《评热病论》“邪气交争于骨肉而得汗者”是因为: A.邪却而精胜
15.明·马莳注: A《黄帝内经太素》
16.明·李中梓注: E.《内经知要》
20.《脉要精微论》认为肺脏失守的症状是: B.言而微终日乃复言
21.《脉要精微论》心脏失守症状是: E.以上均不是
14.《脉要精微论》认为“屈伸不能,行则偻附”是:C.筋将惫
15.《脉要精微论》认为“不能久立,行则振掉”是: D.骨将惫
12.《脉要精微论》“五色精微象见”是指: D.五色藏真外泄,精气枯竭的表现
13.《脉要精微论》所论“筋将惫”的症状是: C.屈伸不能,行则偻附
18.《汤液醪醴论》中“开鬼门”是指:C.发汗
19.《汤液醪醴论》中“去菀陈莝”是指: A.清除掉郁结的水液废料
10.《汤液醪醴论》“五脏阳以竭”的含义是: A.五脏阳气虚弱
14.《内经》摄生保健方法受哪家思想影响最深: B.道家
5.《灵枢·本神》肾气实的证候是: B.胀,五脏不安
6.据《生气通天论》所述,人体阴阳协调关键是: A.阳气固密
15.《灵枢·百病始生》云:“醉以入房,汗出当风”,伤:C.脾
16.《灵枢·百病始生》篇云:“忧思伤:”B.心
14.《灵枢·本神》:“盛怒者”则: B.迷惑而不治
6.《灵枢·百病始生》“虚邪之中人”在络之时的症状是:B.肌肉疼痛
3.《灵兰秘典论》指出膀胱是: C.州都之官
7.刘完素说:“诸涩枯涸,干劲皴揭,皆属于:” E.燥
4.根据《阴阳应象大论》内容,气味辛甘,其性能是: A.发散而属阳
8.《咳论》指出六腑咳应当取五俞穴中的什么穴刺治: E.合穴
7.《咳论》“五脏六腑皆令人咳”,但关系最密切的是: D.肺胃
8.《咳论》“咳而腹满,不欲食饮”属: D.胃咳
2.1.《黄帝内经》这一书名,最早见于: B.《汉书·艺文志》
3. 据现考证,《灵枢》最早称谓: A.《九卷》
18.据《生气通天论》所论,哪一项病证是味过于咸引起: 〖答案〗B.心气喘满
19.据《生气通天论》所论,哪一项病证是味过辛引起: 〖答案〗 D.筋脉沮弛.精神乃央
9.据《举痛论》,小肠燥热伤津引起的症状,下列哪一项没有原文依据: E.脉数而实
1.《经脉别论》所述“毛脉合精”是指: D.气血相合
16.《厥论》中阳气乱之厥的表现: A.暴不知人
17.《厥论》中手少阴厥逆的危重症: C.心痛引喉,身热,死不可活
据《素问·举痛论》中,九气为病的机理,下列各项除哪项之外属“怒则气逆”的病证? B.口舌生
19.《举痛论》提出的发病机理是: B.百病生于气也
7.《举痛论》中“卒然痛死不知人,气复反则生”其病位: D.五脏
3.下列治法不属于正治法的是: C.甚者从之
1.现在通行的《素问》是以何书为蓝本? C.《重广补注黄帝内经素问》
21.《热论》中伤寒“五日少阴受之”则:C.口燥舌干而渴
22.《热论》中伤寒“二日阳明受之”则:B.身热目痛鼻干
5.《热论》两感于寒传遍三阴三阳后三日乃死的原因是: B.胃气乃尽
6.《热论》“其满三日者,可泄而已”的“泄”法是指: B.泄热
6.《热论》中热病的“两感于寒”指: C.表里两经俱受寒
17.《热论》云:“伤寒四日,太阴受之”其症状为:E.腹满而嗌干
18.《热论》云:“伤寒三日,少阳受之”其症状为:C.胸胁痛而耳聋
8.《至真要大论》云:“审察病机,无失气宜”对“气宜”的解释是: B.六气主时所宜
14.《至真要大论》病机属火的病症是:D.诸禁鼓慄,如丧神守
15.《至真要大论》病机属热的病症是: E.诸转反戾,水液混浊
5.《至真要大论》属“湿”的病机为: C.诸痉项强
17.《生气通天论》认为“心气喘满,色黑肾气不衡”是因: 〖答案〗 D.过食苦
11.《至真要大论》“诸寒之而热者取之阴”是指: C.养阴
12.“藏象”的含义是: C.内脏机能活动反映在外的征象
12.“壮水之主以制阳光,益火之源以消阴翳”出自: C.王冰《增广补注黄帝内经素问》
18.《生气通天论》“大骨气劳,短肌,心气抑”是因: 〖答案〗 B.过食咸
12.《上古天真论》“肾气平均,筋骨劲强,真牙生而长极”见于: C.男子三八
《上古天真论》“地道不通”指: C.月经停止来潮
1.《素问注证发微》的作者是: D.马元台
13.
7.《素问·生气通天论》所述的阳气昼夜消长规律是: B.“一日而主外,平旦人气生,日中而阳气隆,日西而阳气已虚”
8.《素问·生气通天论》中“大风苛毒”,是指: C.六淫之气
3.《素问·至真要大论》:“诸病肿,疼酸惊骇”。皆属于: B.火
4.《素问·五藏别论》中称为“满面不能实”是指: A.五脏
5.《素问·五脏别论》中“魄门亦为五脏使”的“魄门”指:D.肛门
10.《素问·生气通天论》有“阴者,藏精而起亟也;阳者,卫外而为固也”,主要说明: C.阴精和阳气的生理关系
11.《素问·阴阳应象大论》飱泄的含义: E.下利完谷不化
12.《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所述“胀”是指: A.胸腹胀满
13.《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壮火之气衰,少火之气壮”,注“壮火”、“少火”为药物的气味厚薄者是: D.马元台
19.《素问·厥论》昏厥的表现:A.猝不知人
20.《素问·厥论》手少阴厥逆证的危重症:C.心痛引喉,身热,死不可治
2.《四气调神大论》逆冬季养生之道则“肾气独沉”,其意是: B.肾虚下泄
5.《营卫生会》所述,“营气衰少而卫气内伐”的意思是: A.营气不足,卫气内争
3.《阴阳应象大论》说:“阳为气,阴为味”,其“气”指的是: C.药食之气
2.《阴阳应象大论》“壮火散气”,其气指的是什么气? E.正气
2.《阴阳应象大论》“壮火之气衰,少火之气壮,”注,“壮火”、“少火”为药物的气味厚薄者是: D.马元台
13.《阴阳应象大论》说暴怒: 〖答案〗 D.伤阴
14.《阴阳应象大论》说寒暑: 〖答案〗 B.伤形
20.《阴阳应象大论》认为“感则害人五脏”的病因是: 〖答案〗 A.天之邪气
21.《阴阳应象大论》认为“感则害人皮肉筋脉”的病因是: 〖答案〗 B.地之湿气
3.《阴阳应象大论》中“腹满,死”的机理是: D.脾气内绝
13.《阴阳应象大论》指出药食气味中气厚的作用是: E.发热
4.以《营卫生会》为据,老人夜不瞑的原因是: D.营气衰少而卫气内伐
11.《痿论》“治痿独取阳明”应理解为:除治受病之脏腑外,还应顾及阳明
10.《痿论》中的“胞胳绝”指的是: C.心包络之脉不通
9.《痿论》痿证的治疗原则,除下列哪一项外均是:B.补其荥
10.《痿论》“各以其时受月”指的是: A.依据脏腑所主季节和五体受病的情况所制定的一种针刺方法
11.《痿论》中提出“藏之长”是指:B.肺
内经五套模拟试题二.
C型题
解题说明:如这道题只与答案A有关,则选择A;如只与B有关,则选择B;如与AB都有关,则选择C;如与AB都无关,则选择D。
A.衄血 B.后血 C.二者均是 D.二者均非
21.《百病始生》中阳络伤的病症是: 〖答案〗A.
22.《百病始生》中阴络伤的病症是: 〖答案〗 B.
A.传导之官 B.传化之府 C.二者均是 D.二者均非
23.胆是: 〖答案〗D
24.大肠是: 〖答案〗A
A.寒气外袭,厥气上逆 B.饮食不节,起居不适
C.两者都有关 D.两者都无关
27.《灵枢·百病始生篇》论积之形成:
〖答案〗C.两者都有关
28.《灵枢·百病始生篇》论阳明之积的形成:
〖答案〗C.两者都有关
A.辨证施治原则的确立 B.中医理论体系的确立 C.二者均是 D.二者均非
21.《黄帝内经》的成编标志着: 〖答案〗B
22.《类经》的分类研究标志着: 〖答案〗D
A.身热,不时卧,上为喘呼 B.满闭塞,下为飱泄,久为肠澼
C.二者均是 D.两者均非
17.《太阴阳明论》贼风虚邪入六腑则: 〖答案〗A
18.《太阴阳明论》贼风虚邪入五脏则: 〖答案〗 B.
A.史崧校正本 B.王冰编注并经林亿等校正本 C.两者均是 D.两者均非
22.现在通行的《增广补注黄帝内经素问》是: 〖答案〗B.
23.现在通行的《灵枢经》是: 〖答案〗A
A.广义伤寒 B.狭义伤寒 C.二者均是 D.二者均非
26.《热论》“人之伤于寒也则为病热”中伤寒是指: 〖答案〗 B
27.《热论》“今夫热病者,皆伤寒之类也”之伤寒是指: 〖答案〗 A
A.巨阳与少阴俱病 B.阳明与太阴俱病 C.二者均是 D.二者均非
23.《热论》谓“耳聋囊缩而厥”应考虑是: 〖答案〗D.
24.《热论》谓“腹满身热,不欲言,谵言”应考虑是: 〖答案〗B.
A.阴阳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 B.阴阳二气的各自功能
C.二者均是 D.二者均非
24.《生气通天论》“阴者藏精而起亟也,阳者卫外而为固也”是指: 〖答案〗C
25.《阴阳应象大论》“阴在内阳之守也,阳在外阴之使也”是指: 〖答案〗A
A.味过于辛 B.味过于酸 C.两者均是 D.二者均非
19.《生气通天论》中“肝气以津,脾气乃绝”产生的原因是: 〖答案〗B.
20.《生气通天论》中“筋脉沮弛,精神乃央”产生的原因是: 〖答案〗A.
A.阴不胜其阳 B.阳不胜其阴 C.二者均是 D.二者均非
25.《生气通天论》“脉流薄疾.并乃狂”的病机是: 〖答案〗A
26.《生气通天论》“五脏气争,九窍不通”的病机是: 〖答案〗B
A.精气乃绝 B.阴气乃绝 C.两者均是 D.两者均不是
23.《素问·生气通天论》指出:“阳强不能密”的后果是:
〖答案〗B.阴气乃绝
24.《素问·生气通天论》指出:“阴阳离决”的后果是:
〖答案〗A.精气乃绝
A.薄厥 B.煎厥 C.两者均是 D.两者均不是
25.《素问·生气通天论》认为“阳气者,烦劳则张,精绝,辟积于夏”则发生:
〖答案〗B.煎厥
26.《素问·生气通天论》认为“阳气者,大怒则形气绝,而血苑于上”则发生:
〖答案〗A.薄厥
A.味过于辛 B.味过于酸 C.两者均是 D.两者均不是
29.《素问·生气通天论》中“肝气以津,脾气乃绝”产生的原因是:
〖答案〗B.味过于酸
30.《素问·生气通天论》中“筋脉沮弛,精神乃央”产生的原因是:
〖答案〗A.味过于辛
A.筋痿 B.拘和痿 C.二者均可 D.二者均不可
31.据《素问·生气通天论》湿热不攘为:
〖答案〗C.二者均可
32.《素问·痿论》肝气热为:
〖答案〗A.筋痿
A.痛而不可按 B.痛而按之无益 C.两者均是 D.两者均不是
33.《素问·举痛论》认为“寒气客于经脉之中”的症候特点是:
〖答案〗A.痛而不可按
34.《素问·举痛论》认为“寒气客于肠胃之间,膜原之下”的症候特点是:
〖答案〗D.两者均不是
C型题
解题说明:如这道题只与答案A有关,则选择A;如只与B有关,则选择B;如与AB都有关,则选择C;如与AB都无关,则选择D。
A.头痛稍愈 B.身热稍愈 C.两者均是 D.两者均非
22.《热论》“巨阳病衰”的标志是: 〖答案〗A.头痛稍愈
23.《热论》“阳明病衰”的标志是: 〖答案〗B.身热稍愈
A.痛甚不可按 B.按之无益 C.两者均是 D.二者均非
24.《举痛论》“寒客经脉之中,与炅气相薄则脉满”,故出现的症状是: 〖答案〗A.痛甚不可按
25.《举病论》“寒客于侠脊之脉”,故出现的症状是: 〖答案〗B.按之无益
A.妄行逆乱为害之气 B.散布谷食之精气
C.二者均是 D.二者均非
26.《痹论》“淫气喘息痹聚在肺”之淫气是指: 〖答案〗A.妄行逆乱为害之气
27.《经脉别论》“淫气于筋”之淫气是指: 〖答案〗 B.散布谷食之精气
A.身热 B.睡眠不安 C.二者均是 D.二者均非
28.《太阴阳明论》“阳受之入六腑”则出现: 〖答案〗A.身热
29.《太阴阳明论》“阴受之入五脏”则出现: 〖答案〗B.睡眠不安
K型题
解题说明:下列各题都提供了(1)(2)(3)(4)个备选答案,答题时,必须按照下列五种不同的组合来回答:
即:(1)+(2)+(3)=A;(1)+(3)=B;(2)+(4)=C;(4)=D;(1)+(2)+(3)+(4)=E;同时选出各题的答案。
27、据《至真要大论》所述,病机十九条中皆属于热的内容是: 〖答案〗 C
(1)诸热瞀瘛 (2)诸胀腹大 (3)诸痛痒疮 (4)诸呕吐酸,暴注下迫
28、《热论》伤寒“四日太阴受之”的症见: 〖答案〗 D
(1)口燥舌干而渴 (2)目痛而鼻干 (3)不得卧也 (4)腹满而嗌干
29、《汤液醪醴论》中“平治于权衡”是指: 〖答案〗 D
(1)治疗水肿必须依据四时脉象的规律权衡
(2)治疗水肿必须权衡病情的轻重缓急
(3)治疗水肿必须权衡水肿的程度和阳气虚衰的程度
(4)治疗水肿必须平调阴阳的偏盛偏衰
30、《至真要大论》中反治法对于疾病的本质来说是遵循: 〖答案〗 B
(1)以寒治热 (2)以寒治寒 (3)以热治寒 (4)以热治热
31、《上古天真论》提出内养神志方法是: 〖答案〗 C
(1)虚邪贼风,避之有时 (2)恬惔虚无 (3)辨列星辰 (4)精神内守
K型题
解题说明:下列各题都提供了(1)(2)(3)(4)个备选答案,答题时,必须按照下列五种不同的组合来回答:
即:(1)+(2)+(3)=A;
(1)+(3)=B;(2)+(4)=C;(4)=D;
(1)+(2)+(3)+(4)=E;同时选出各题的答案。
35.《素问·举痛论》所述的痛证的病机包括下列哪些?
〖答案〗D
(1)湿邪阻滞经脉 (2)热邪客于脏腑经脉
(3)风邪客于脏腑经脉 (4)寒邪客于脏腑经脉
36.《六节藏象论》称为“阳中之太阳”的内脏有:
〖答案〗D
(1)膀胱 (2)小肠 (3)肝 (4)心
37.“正治”法是针对证候的……而治疗的:
〖答案〗E
(1)性质 (2)本质 (3)病机 (4)所表现的现象
38.《上古天真论》与女子生殖机能的关系最密切的是:
〖答案〗C
(1)带脉 (2)冲脉 (3)督脉 (4)任脉
39.《四气调神大论》提出四季调形体养生的方法,正确的是:
〖答案〗E
(1)春—夜卧早起,广步于庭 (2)夏—夜卧早起,无厌于日
(3)秋—早卧早起,与鸡俱兴 (4)冬—晚卧晚起,无拢乎阳
40.《素问·脉要精微论》所谓“失强”的肾脏失强症状是:
〖答案〗C
(1)头倾视深 (2)不能久立,行则振掉
(3)屈伸不能,行则偻附 (4)转摇不能
41.过食酸的表现是:
〖答案〗D
(1)筋脉沮弛,精神乃央 (2)肉胝而唇揭
(3)筋急而爪枯 (4)肝气以津脾气乃绝
42.《四气调神大论》中逆四时养生会发生各种病变正确的是: C
〖答案〗
(1)春逆之——夏为飱泄 (2)夏逆之——秋为痰疟
(3)秋逆之——冬为寒变 (4)冬逆之——春为痿厥
43.据《素问·热论》,伤寒病治疗大法是:
〖答案〗A
(1)根据病变脏腑的经脉,予以调治 (2)病在表,可发其汗
(3)病在里,可泄其热 (4)治其未传之经
44.《素问·至真要大论》中云:“必先五胜”其中“五胜”的解释应是:
〖答案〗B
(1)风、热、湿、燥、寒之偏盛偏衰
(2)生、长、化、收、藏五化之偏盛偏衰
(3)心、肝、脾、肺、肾五脏之偏盛偏衰
(4)酸、苦、甘、辛、咸五味之偏盛偏衰
一.多选题
K型题
解题说明:下列各题都提供了(1)(2)(3)(4)个备选答案,答题时,必须按照下列五种不同的组合来回答:
即:(1)+(2)+(3)=A;(1)+(3)=B;(2)+(4)=C;(4)=D;(1)+(2)+(3)+(4)=E;同时选出各题的答案。
28.《阴阳应象大论》所说“阴阳反作”的病态是: 〖答案〗B
(1)清气在下,则生飱泄 (2)寒气生浊
(3)浊气在上,则生胀 (4)热气生清
29.《生气通天论》味过于酸的表现是: 〖答案〗D
(1)筋脉沮弛,精神乃央 (2)心气喘满,肾气不衡
(3)筋急而爪枯 (4)肝气以津,脾气乃绝
30.《热论》说:“未满三日,可汗而已。”其理由是: 〖答案〗D
(1)病邪轻 (2)正气强 (3)病程短 (4)邪在三阳经
31.结合《热论》及《评热病论》原文辨析“烦满”之症可见于下列哪些病候: 〖答案〗 B
(1)太阳少阴两感 (2)少阴病 (3)风厥 (4)阴阳交
32.《痹论》中营卫之气与痹证发生的关系是: 〖答案〗 D
(1)营卫之气是痹证发生的根本因素
(2)营卫之气与痹证发生的无关
(3)营卫运行不畅就会发生痹证
(4)营卫之气运行失常,再感受风寒湿邪就会发生痹证
K型题
解题说明:下列各题都提供了(1)(2)(3)(4)个备选答案,答题时,必须按照下列五种不同的组合来回答:
即:(1)+(2)+(3)=A;(1)+(3)=B;(2)+(4)=C;(4)=D;(1)+(2)+(3)+(4)=E;同时选出各题的答案。
25.《阴阳应象大论》指出,清阳在人体的作用部位是? 〖答案〗A
(1)发腠理 (2)实四肢 (3)出上窍 (4)走五脏
26.《营卫生会》论少壮之人所以昼精夜眠,其原因是: 〖答案〗 E
(1)气血盛 (2)肌肉滑 (3)气道通 (4)营卫之行,不失其常
27.据《生气通天论》圣人养生的基本法则是: 〖答案〗A
(1)传精神 (2)服天气 (3)通神明 (4)节房事
28.《咳论》肺咳的症状为: 〖答案〗B
(1)咳而喘息有音 (2)咳而右胁下痛 (3)甚则唾血 (4)咽肿喉痹
29.《痿论》指出脉痿的症状是: 〖答案〗B
(1)枢折挈 (2)心下崩,数溲血
(3)胫纵而不任地 (4)肌肉不仁
30.据《脉要精微论》五色所欲者包括: 〖答案〗B
(1)苍壁 (2)草兹 (3)重漆 (4)如
31.据《至真要大论》下列哪种为反治法: 〖答案〗E
(1)热因热用 (2)寒因寒用 (3)塞因塞用 (4)通因通用
32.《四气调神大论》提出四季调形体养生的方法,正确者是: 〖答案〗E
(1)春—夜卧早起,广步于庭 (2)夏—夜卧早起,无厌于日
(3)秋—早卧早起,与鸡俱兴 (4)冬—晚卧晚起,无扰乎阳
K型题
解题说明:下列各题都提供了(1)(2)(3)(4)个备选答案,答题时,必须按照下列五种不同的组合来回答:
即:(1)+(2)+(3)=A;(1)+(3)=B;(2)+(4)=C;(4)=D;(1)+(2)+(3)+(4)=E;同时选出各题的答案。
30.《上古天真论》述人之所以能健康无病的原因是? 〖答案〗E
(1)虚邪贼风,避之有时 (2)恬憺虚无,精神内宁
(3)不妄作劳 (4)饮食有节
31.《热论》提出少阳、厥阴两感证的表现是: 〖答案〗A
(1)耳聋 (2)厥 (3)囊缩 (4)胸痛
32.《热论》指出,热病引起热遗.食复的原因有: 〖答案〗B
(1)强食 (2)情绪失调 (3)食肉 (4)治疗不当
33.《痹论》“心痹”的主要症状是: 〖答案〗E
(1)脉不通 (2)嗌干善噫 (3)厥气上则恐 (4)暴上气而喘
34.据《至真要大论》,病机十九条中,属于上、下病机的内容是: 〖答案〗C
(1)诸逆冲上 (2)诸痿喘呕
(3)诸呕吐酸.暴注下迫 (4)诸厥固泄
35.据《百病始生》,引起疾病的原因是: 〖答案〗E
(1)风雨 (2)寒暑 (3)清湿 (4)喜怒
36.根据《百病始生》关积证病理特点的论述,治积证之法可考虑: 〖答案〗A
(1)理气活血 (2)利湿 (3)化痰 (4)消导
二、解词
阴 阳 交:病症名,谓阳热邪气入阴分交结不解,屈邪盛正衰的危重证候。
煎 厥:厥劳过度,阳气亢盛,煎熬阴精,致气逆昏厥的一种病症。
天 癸: :为藏于肾中具有促进生殖功能的一种先天而生的物质。
封藏之本:指肾脏,肾主藏精,宜固闭而不宜妄泄,故云
二、解词
传化之府:指胃、大肠、小肠、三焦、膀胱,此五者具有传导饮食糟粕,转化水谷精微的作用,故曰传化之府。
薄 厥::由于大怒迫使气血上逆于头部而引起的昏厥。
和于术数:恰当的施用导引、按蹻、吐纳、咽津等养生法度。
二、解词
热因热用: 用:反治法之一,以热药治疗真寒假热证。
肠 覃:生于肠外的形如菌状的肿瘤。
劳 风: 因劳成虚,因虚受风而致的以恶风振寒,项强冥视,咳吐稠痰为主症的一种病证。
二、解词
壮火少火:一作药食气味,纯阳者为壮火,温和者为少火;一作病理生理解,壮火为病理之火,少火为生理之火。
行 痹: 以肢节酸痛,游走无定处为特点的痹证。
塞因塞用: 即正虚所致的痞满,用补益法治疗,属反治法。
二、解词
痿 躄: 〖答案〗
壁,两腿行动不便。痿躄统指四肢痿废不用。
痛 痹: 〖答案〗
痛痹:是以疼痛剧烈为特点的痹证,亦称寒痹。
通因通用: 〖答案〗
谓通下法治疗下利病证,属反治法。
四维相代: 〖答案〗
四维,指塞暑湿风四气。言气候失常,彼此更代伤人,会使人阳气衰竭。
肺朝百脉: 〖答案〗
百脉中气血朝会于肺,进一步布散到全身。
三、填空
1.上焦如 雾 ,中焦如 沤 ,下焦如渎。 〖答案〗
2.阴之所生,本在五味 ,阴之五宫 ,伤在五味。 〖答案〗
3.其高者,因而 越 之;其下者,引 而竭之。 〖答案〗
4.虚邪贼风, 避之有时 ;恬淡虚无,真气从之, 精神内守 ,病安从来。 〖答案〗
三、填空
1.脾、胃、大肠、小肠、三焦、膀胱者,(仓廪) 之本,营之居也,名曰器,能化糟粕,(转味而入出) 者也, (传化物而不藏) 者也。
2.宗气积于胸中,出于(喉咙),以(贯心脉),而行呼吸焉。
3,治之各通其(藏脉),病日衰已矣。其未满三日者,可汗而已:其满三日者,(可泄)而已。
三、填空
1. 左右 者,阴阳之道路也;水火者,阴阳之 征兆 也。 〖答案〗
天地者,万物之上下也;阴阳者,血气之男女也;左右者,阴阳之道路也;水火者,阴阳之征兆也
2.食气入胃,浊气归归心 ,淫精于脉,脉气流经,经气归于肺,肺朝百脉 ,输精于皮毛。
3.夫精明五色者气之华也。赤欲如白裹朱,不欲如赭 ;白欲如鹅羽,不欲如盐 。 〖答案〗
4.散者收之,损者温 之,逸者行之,惊者平之 。 〖答案〗
5.四时阴阳者,万物之根本也,所以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 ,以从其根。 〖答案〗
三、填空
诸 风掉眩,皆属于肝。诸 湿肿满,皆属于脾。诸痉项强,皆属于 湿。
诸病肿痛酸惊骇,皆属于 火。诸躁狂越皆属于 火。〖答案〗
三、填空 1.平治于权衡,去 菀陈,微动四极,温衣, 缪刺其处,以复其形。〖答案〗 2.是以五脏六腑之 气味,皆出于胃, 变见于气口。 〖答案〗 3.怒则气逆,甚则 呕血及 飧泄,故气上矣。 〖答案〗 4.两精相搏谓之神, 随神往来者谓之魂,并精出入者谓之魄, 所以任物者者谓之心。〖答案〗 5.味归形,形归 气;气归精,精归 化。 〖答案〗 |
四、阐释经文
1、肾者主水,受五藏六腑之精而藏之,故五藏盛乃能写。(《素问上古天真论》) 〖答案〗
释:肾主藏精,肾藏先天之精,不断受到五脏之精的补充,肾为五脏六腑之本,同时又是需要五脏六腑后天功能的培育,先、后天相互为用。
2、两虚相得,乃客其形;两实相逢,众人肉坚。(《灵枢·百病始生》) 〖答案〗
释:人正气虚与虚邪结合方发病若人正气充足,自然气候正常则不发病。说明了外感病发病的机理正虚为本,虚邪为标。
3、五脏六腑之气味皆出于胃而变见于气口(《素问·五藏别论》) 〖答案〗
释:五脏六腑的精气皆来源于胃,又通过太阴活脉从气口表现出来,故诊察气口可知五脏的病变与否
4、清阳出上窍,浊阴出下窍;清阳腠理,浊阴走五藏。(《素问·阴阳应象大论》) 〖答案〗
释:五官的功能赖以发挥作用的精微物质出于上窍,属阳;食物糟粕废液属浊阴,从下窍排出;卫气属阳发于腠理肌表,精血精液走于五脏,说明人体清阳、浊阴升降出入的运动规律。
四、问答题
1、“善诊者,察色按脉,先别阴阳”,其对临床有何指导意义?
答:色之阴阳,阳舒阴惨,凡明亮、红润的面色,为阳之色;晦暗、无光之色,为阴之色。
脉之阴阳,太过为阳,不及为阴;凡大、洪、疾、数之脉,为阳之脉,小、沉、细、涩之脉为阴之脉。
临床可以根据色脉之属阴属阳,来判断疾病的性质,属于阳分,还是属于阴分。
2、如何理解人之始生“以母为基,以父为楯”? 答:人体生命的形成,是父母精血相合而成,母血为人体生命的基础,父精为人体生命的护卫。说明先天父母之精气对人体生命的重要影响。 3、如何理解《灵枢·营卫生会》“营在脉中,卫在脉外”? 答:营气是指饮食精微中轻柔而富有营养的一部分,卫气是指饮食精微中慓悍而有护卫作用的一部分。故营性精专,属阴,易受脉管约束,而行于脉内;而卫性慓悍,属阳,不易受脉管约束,而行于脉外。虽然如此,营以脉中为主,但脉外有营;卫以脉外为主,但脉内有卫。4、如何理解“今夫热病者,皆伤寒之类也”? 答: 此句实则指热病的概念,即热病是指感受外邪所引起的外感发热性疾病,并不包括内伤发热在内。5、《上古天真论》养生的主要方法是什么? 答: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饮食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 四、问答题 |
1.《阴阳应象大论》“清阳”、“浊阴”升降出入理论,对中医治疗学的发展有何影响?
答:清阳之气向上向外升发,浊阴之气向下向内沉降的理论,对后世治疗耳目失聪用益气升提法,治疗表证用宣肺发散法,治疗手足厥逆用温阳法,治疗胃肠积滞用攻下法,治疗水肿用利水逐水法等提供了理论依据。
2.为什么“夺血者无汗,夺汗者无血?”有什么临床意义?
答:因“血之与气,异名同类”,故夺血者卫气必伤,不可发汗更伤其气,大汗者卫气已伤,不可再耗血放血,为《伤寒论》“疮家不可发汗”,“衄家不可发汗”等之理论基础,对血虚或失血外感者,有养荣发汗之法,后世据此有血汗同源之说。
3.谈谈咳症“此皆聚于胃,关于肺”的机理与意义。
答:咳虽为肺病,而胃为五脏六腑之本,气机升降之枢,肺脉起于中焦,风寒饮食及痰涎常可犯肺,胃气机之畅亦影响肺之肃降,故咳之发生又与胃关系密切,总之咳嗽的病理虽复杂,总不离乎肺胃二脏,这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如张仲景之用生姜、细辛、五味子即是如此。
4.如何理解《至真要大论》“微者逆之,甚者从之”的治疗法则?
答:微者逆之,即病情况轻微,真形易现,无假象,症状反映着本质,治疗可针对症状的性质逆治。
甚者从之,即病情严重,出现假象如真寒假热,真虚假实等,症状性质与病本质相反,此时,针对病性治疗亦即顺从症状性质治疗,如热病伤脑筋热药,虚证用泻法。
原理上,二者是一致的,都是针对疾病性质施治。
四.问答题
1.《阴阳应象大论》所说:“阴胜则阳病,阳胜则阴病”的含义是什么?后世是如何发挥的?
答:含义是:过食酸苦通泄之品致阴胜而阳气损伤,过食辛甘之品致阳胜而阴气受伤,后世发挥为阴阳盛衰的病理机制,即,阴气偏胜则阳气亏损,阳气偏胜则阴气亏损。
2.什么叫“主蛰”?为什么肾是封藏之本?
答:蛰,伏藏之义。主蛰为形容肾主藏精的功能,因肾主藏精.宜闭固不宜妄泄,古人称为封藏之本。
3.怎样理解“天之在我者德也,地之在我者气也,德流气薄而生者也”?
答:天提供给人的物质是阳光、气候、雨露等条件,地提供人的是五味等,天地自然是人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天德下流,地气上交,阴阳相错,升降相因,始有生命的产生与存在。
4.据《痹论》简析痹证发生的内在因素。
答:五体痹的内在因素为营卫运行失常;
五脏痹的内在因素为五脏阴气受伤;
六腑痹的内在因素为饮食损伤肠胃,功能障碍。
四.问答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