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阳铁厂的见证者,近百年的守候者——定汉神铁

  时光荏苒,龟山脚下的汉阳铁厂如今踪迹难寻,但遗留下来的这块“汉阳铁厂凝铁”,却成为“汉阳铁厂”这段历史的重要见证者。

  从鹦鹉大道行入龟山北路,道路骤然变窄,眼前的风景也从高楼大厦映衬下的宽广大道,霎时转为被天然屏障遮蔽的林荫小道,历史的气息迎面扑来。

  行人三三两两走在车道两旁发灰的青石砖人行道上,人行道另一侧的,是围护着汉阳造文化创意园、居民楼、龟山景区的颇有年代感的砖墙。历史悠久的汉阳造,也在这绿意下焕发着勃勃生机。

  话说这龟山北麓,临近马路旁,一刻有“汉阳铁厂凝铁”字样的石刻矗立于此,其上红色的颜料已有些褪色。不远处,有一块形如卧牛的大“石头”在那里静静的躺着,如果不是一旁的“凝铁”碑和文字介绍,没人会想到这竟然是一块铁

  而它,就是我们今天要介绍的主人翁“定汉神铁”—— 汉阳铁厂凝铁

  看着这般庞大的“定汉神铁”,疑问似是雨后春笋般冒了出来:“凝铁”是何物?如此庞大的铁锭是从何而来?又如何得名“定汉神铁”?……

  所谓的“凝铁”,就是没有冶炼成型的钢铁。可以说,这凝铁并不是什么稀罕物,相较于冶炼成型的钢铁,它还只是个半成品。而这样的一个半成品,居然摇身一变,成为了咱们武汉的“定汉神铁”!这神铁的背后究竟隐藏着怎样耐人寻味的故事呢?且听汉阳君慢慢道来。

  据简介上说,这个高约3米直径近4米的大“石头”,是个货真价实的铁锭,它的重量竟然高达200余吨,那可是相当于4亿余瓶500ml的矿泉水的总重量啊!它是1924年10月汉阳铁厂炼钢高炉中遗留下来的一炉凝铁。这块凝铁,是汉阳铁厂发展、以及中国近代工业起步的重要见证者。

  它诞生的故事,还要从晚清湖广总督张之洞创办的“汉阳铁厂”说起……

  晚清时,湖广总督张之洞在龟山北麓创建了汉阳铁厂,它为中国建铁路、造机器、兴军工、造船舶提供所需的钢铁,加快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而这样的发展被日本给觑觎上了。

  利益熏心的日本通过提供贷款,实现控制汉阳铁厂的产品出口经营权,并以抵债的方式掠夺了大量廉价的原材料和生铁。后来因为民国北京政府改变钢轨样式,汉阳铁厂库存钢轨全部报废,一度停产。1924年10月,三号高炉停止了冶炼,汉阳铁厂最终迎来了全面停产。

  “定汉神铁”的出现,就发生在汉阳铁厂停产前不到一年的时候……

  通过对比凝铁及不同时期高炉设备的生产数据,张之洞与汉阳铁厂博物馆原馆长顾必阶终于发现了事情的真相!“定汉神铁”其实是汉阳铁厂四号高炉的产物,故事发生在1923年9月2日……

  1923年9月2日夜晚,四号高炉因炉墙坍塌而停炼,一炉铁水停留在炉中,逐渐冷却凝固,形成一炉凝铁。这便是“汉阳铁厂凝铁”的由来。2007年9月2日,在它84周岁生日之际,“定汉神铁”这个称号才被官方确认了下来。

  没有想到,就是这样一个朴实无华的大“石头”,还隐藏了这样的历史故事,这凝铁真的是深藏不露啊!

  经当时的专家测算,这重达200吨的“神铁”,含铁接近70%,就算是卖废铁也能卖40万元呢!加上它的文物价值,到底值个多少钱,谁也说不清,只能说它的价格是无法估量的

  这样的宝物在当时自然是被各界所重视的,省博物馆、市博物馆,乃至张之洞与汉阳铁厂博物馆,这三家博物馆都曾想过将其带回保护。均因其重量过重,实在没有适合的交通工具运输,只得作罢。

  既然搬不走,那么该怎么保护这“定汉神铁”呢?

  2007年武汉市两会期间,“保护张之洞留下的工业遗产”问题再度引起高度关注。在武汉市文化局文保处的督促下,汉阳相关部门对遗迹进行清理整治,恢复原貌并妥善加以保护。

  2007年年底,汉阳区建设局投资在龟山北路上建起了这个小型的凝铁纪念园,在“定汉神铁”周围设下沉式广场,就地取石做标示牌,上书“凝铁”,供人们观赏抚摸它尽显沧桑的面庞

  就这样,经过了近百年的风霜,今日的汉阳铁厂凝铁依旧在龟山脚下,静静的守候着它诞生的地方。

  “定汉神铁”作为曾经“东半球首屈一指的钢铁基地”的汉阳铁厂遗留下来的工业遗迹。它述说的,是“亚洲雄厂”兴衰所代表的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艰难历程,传达的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它扎根于汉阳,守望它的诞生地,以其坚毅的性格和凝聚的精魂,昭示汉阳造的巨大魅力,传递着当年的民族自强梦。

  身居乱世,它没有被抗战期间的炮火摧毁,没有被日本侵略者掠走,也没有在“大办钢铁”中被销毁。有人说它几乎是一个标志,代表着“汉阳造”的人文价值和城市底蕴。

出品:中共汉阳区委宣传部 汉阳区新闻宣传中心

投稿:1585293291@qq.com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