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没人要复兴古人的发型?这是一个好问题,但是你知道盘发曾经要申遗么!

(所有“原创”文章谢绝转载,授权请微博私信@春梅狐狸)
PS:把本文分享到朋友圈,当然是十分欢迎哒!

在知乎玩久了,就发现其实一个好问题胜过很多东西。比如,曾有人提问,某教对自己的食物有打标需要,那这个食物分教派么?(世人都知道某教内部教派的分裂)……瞧,有时候一个问题,胜过很多场讨论。

(文末有彩蛋)

最近也有个问题,很多人对于服饰的复古或者说复兴吧,有很大的渴求,那么他们为什么顺便主张一下发型呢?唉,对哦,都是同一具肉体上的装扮,为何要厚此薄彼。
很多我们以为是政治投射在服饰上的革命,其实真正的重头戏往往在脑袋上,无论是清初的“剃发易服”还是清末的“剪辫子”,其实大家更在乎的还是发型。
即便被很多国人奉为传统服饰保留典范的韩日,在发型的保留上却也令人感觉逊色于服饰——服饰可以很传统,但是发型却要很fashion,成了许多传统服饰时尚大片的标配之一。
所以本文的第一个问题就是——
人们为什么抛弃长发?
如果我们去看清代末期以来的时尚变化(相关文章请见《清末:人们穿着什么样的衣服迎来民国?》),就会发现对于发型的折腾频率远远高于服饰。它最早感受到了“潮流”,不过大家应该想问的是——
那种男女皆留长发并规整地盘束起来的传统,为什么被抛弃了?
△ 在日本仍然梳传统发型的人,要么是有特定身份,要么需要符合特定场合的,且多用成型的假发
△ 更多的使用日常发型
因为这里隐含了一个生活成本。
服饰是附加的,可以交易的,所以你在常规的现代生活与古风体验之间的切换,不仅便捷,而且没有“后遗症”。而发型不是,尤其在以短发为主要潮流的现代,将头发留长带给生活、工作的不便利性太显而易见了。
其次在于,服饰是可以被保留的,但是发型却是容易被遗忘的。哪怕有照片,也只能记录发型外部的轮廓,而无法记录内部的结构和梳妆的过程,后来两个的重要性其实远大于第一个。所以一旦发型的潮流过去一段时日,想要恢复的难度绝不是复原一件服饰可以比拟的。
所以,一曰“贵”,二曰“难”。
△ 岛田髻的梳头过程(图源@苏枕书),其实承袭自中国汉人女子的“三绺梳头”
服饰的复原这样的easy模式如今尚且纠缠不清,更何况发型这样的hard模式呢!但是不晓得大家是否还记得2014年底到2015年初的时候,微博上曾经被刷过一个名为#支持盘发申遗#的话题……
盘发申遗?
中韩网友的荒唐之争
事情缘由不过是韩国和法国网民争论盘发之美,某韩国网民表示我们的好,我们的可以去申遗。一旁吃瓜的中国网民坐不住了,要知道在中国媒体的无良报道下,韩国就是个事事要抢占中国版权的角色啊(相关文章请见《韩国人抢走了中国的端午节?——全方位揭露韩国申遗的端午祭是个啥!》)。于是,大家纷纷把申遗这件事搞成申请专利、抢注域名一般先到先得,来是刷起了#支持盘发申遗#。
先不说韩国的盘发是个什么鬼(会单独列一期详细写),只说打算支持盘发申遗的人到底想支持个什么发型,总不能大家只支持“盘发”这两个字申遗吧。
△ 明星父亲给女儿偶尔扎个小辫,就申遗了?
是的,万万没想到,网民以及明星、大V们还真的只是支持“盘发”这俩字。因为他们简单粗暴地将头发扎起来就理解成了盘发,不晓得马尾辫算哪国的非遗?
还有一些好事的影视剧和造型师(?)也加入战队,将一些自己的古装剧作品插入,企图浑水摸鱼。说来也是奇怪,如果是影视剧服装说要当作中国的传统服饰申遗,一定会被一大堆有常识的吃瓜群众笑话,但是这事儿放在了发型上,竟然大家都认同了!
△ 其实整件事就是《武媚娘传奇》搞出来的话题炒作
(相关文章请见《【影视剧吐槽】来自日本的武则天》)
一些无脑的韩国网民和一群盲从的中国网民,将#支持盘发申遗#演绎成了最滑稽的现实喜剧。
舍近求远之下
是不可言说的藏污纳垢
其实真要算起来,中国女性放弃“盘发”的历史绝对少于一百年。瞧,只要一百年都不要,大家就全都忘光光了!
但是每当我们提起“盘发”或者古风发型的时候,却竟然从没有人想过我们是不是可以先从比较近的、有影像资料的开始恢复呢?更别说一些少数民族聚集区,其实还是有大量“盘发”存在,那我们是不是可以先抢救性地记录下来呢?
(相关文章请见《【旗头】原来这么多年都看错了清宫剧啊!》)
我总是忍不住对某些搞“复原”或者说“复兴”的人流露出鄙夷的态度,实在是因为他们真的太值得鄙视了。总是在舍近求远,总是在遥远的上古搭着他们的空中楼阁……为什么?要么他们蠢到不知道两点之间直线最近,要么就根本只是又懒又好大喜功而已。
记得之前被我吐槽过的古装造型书的造型师么(相关文章请见《吓死人的古装造型是这样学出来的!》),以她为例,她很喜欢搞一些发型复原的小课堂,结果却是一个不知道哪里扣来的名词,加上自己在某个电视剧、甚至是日本电视剧里看到的发型轮廓,加上自己的想象,倒腾出来的东西。
那些在#支持盘发申遗#的话题下面拿自己的古装剧作品刷着存在感的造型师,哪个不是这样子的?像陈道明一般高歌一曲“中国的XX文化”谁不会,填空而已(相关文章请见《4个月后,我们跪着看陈道明那次的发飙》),但是这个名词下面具体的东西呢,在哪里?在死去啊!国学在死去,读经在继续,这就是最现实的寓言。
发型和服饰
时代给出的艰难选择题
回到开头我们提到的韩日两国,真的就是发型死去了,而服饰苟延残喘了么?其实并不是!
只是因为服饰的道路上,变化并不那么剧烈,或者说,服饰是一道选择题。我可以选择随着世界潮流而去,也可以选择一亩三分的自留地,切换的简便换来的是保留的可能性。但是发型……抱歉,你就只有一个脑袋,这是一个单选题,绝大多数在社会里按部就班生活的人只能选择跟随世界。
之前在《两头不讨好的『汉服』:究竟是创新,还是复古?》一文里聊过,传统服饰不是古装,不是服饰史,它本身也是在发展前进的,只是由于现在使用的频率不高,导致变化速度就更慢了。不信你看看韩国和朝鲜,她们已经不一样了,这就是过去五六十年里他们走过了不同道路的证据。(相关文章请见《我装作不认识你的样子 | 以传统服饰图说朝鲜半岛的分隔》)
所以,服饰仍然是当世的服饰,发型也是当世的发型,只是后者天生得到的条件苛刻,我们只能有一个选择,所以……
不要怪时代给出的选择题太难,因为简单的那题(服饰)我们一样没有答好。世界让我们有所取舍,却并非要让我们丢弃所有。
彩蛋就是附一张我手抓的髻鬃(客家传统发型)
以及教程,由一位台湾网友整理——
(看起来复杂,但是试了一下很简单,独立完成,而且几乎用不到镜子,就是家里皮筋不够,害我最后还凑了一条裤腰带)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