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老觉得自己太难了——自怜是成长道路上的绊脚石

这是庐山面目的真面目第576篇原创内容,2020年第85篇。

本篇的主题关于自怜。

什么是自怜?

自怜就是前段时间网络流行的一句话:我太难了。

说出这句话,好像感觉直抒胸臆、非常畅快。但是有这种想法,是需要自我审视的。

偶尔说一句赶个时髦没什么,经常说一定会反过来影响自己的想法。就像碳酸饮料很好喝,偶尔解暑降温是可以的,长期喝不但身材可能因此走样,体内糖分含量恐怕也要超标。

终身学习的意义之一,就是通过读书学到自己没能掌握的理念,用来指导自己变得更好。所以本篇首先是我通过学习的自我反思。

我并没有很早就知道自怜的想法是有害的,以前甚至现在都还是一个会自怜的人。

就性格特质来说,作为一个爱好音乐的人,内心的情感有时是相对敏感而细致的。若不是这样的性格也不会非常喜欢音乐。而正是这种特质,导致我在过去很多年的工作和生活中经常会产生自怜的情绪。这一直阻碍我变得更强大。

比如过去工作的时候,早年在煤矿一线会觉得很累很苦,后来一度觉得岗位重要程度太低,再后来长期加班熬夜经常有苦不堪言的感受。即便是现在,有时也会对公众号阅读量不高而感到难过,觉得自己不容易。

我们只有认识到自己的盲点、弱点,才有可能慢慢有所改善。

如果我们对于路上的绊脚石视而不见,就好像是在一片漆黑的夜里赶路:一块小石子,就能让我们崴到脚,摔一个大跟头,甚至受伤不得不停下前进的脚步。

去年公众号分享过一篇:有没有想过你的敏感度与忍耐度?。自怜就是敏感度的一方面。

无论从生物学还是心理学的角度,对每个人来说,自己永远都是最重要的,也许还是唯一完全拥有的。所以自怜是一种自然而然的情感。

很多自然而然的,都是需要克服和战胜的。因为进化之初使我们产生这个情感的外部环境,已经翻天覆地变化了。

日本作家渡边淳一写过一本书《钝感力》。他的行文风格我喜欢不上,但他提出的这个概念很重要。钝感力是一种能力,而且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能力。

虽然一直在看书,但我并不认同成功学。

成功在很大程度上不是可以复制的。但成功的人会有一些共同的特质,比如说强大的内心。

不管努力的领域是什么,成功的方法有什么不同,可以肯定的是,成功的路上充满了冷嘲热讽,也免不了挫折委屈。承受的了这一切,才能走上成功。否则只会倒在通向成功的路上,或者成功之后难以保持。

我们之所以会觉得自己难,还有一种可能和心理,是觉得已经别人好像很轻松。这只是一种自我安慰和幻觉。

别傻了,做到任何一件事都不可能容易。成功的人经历过什么,在成功之后很容易被忽略。

不要觉得自己运气差、挫折多、最倒霉,无论从哪个方面来看,这个世界上都有比我们更彻底的人,曾经生活在这个世界上的人超过100亿。

《穷查理宝典》记录了查理·芒格2007年在南加州大学的演讲。
这次演讲中提到:自怜是灾难性的思想状态。过度自怜可以让人近乎偏执。每当你们发现自己产生了自怜的情绪,不管是什么原因,哪怕由于自己的孩子患上癌症而即将死去(查理·芒格的儿子就因病年幼离世),你们也要想到,自怜是于事无补的。
自怜总是会产生负面的影响,它是一种错误的思维方式。如果你们能够避开它,你们的优势就远远大于所有其他人,或者几乎所有其他人,因为自怜是一种标准的反应。你们可以通过训练来摆脱它。
这是芒格式智慧的总结。
自怜不但不会让已经发生的事有所改变,还会阻碍我们改变已经发生的事的决心。
做任何事,都不可能一帆风顺,这是再简单不过的道理了。更何况很多事本身就不容易。
在本文的最后我要对自己说的是:既然选择了少有人走的路,从一开始就知道这条路很难,那就更应该义无反顾的走下去。
要对大家说的是:下一次遇到困难和挫折的时候,别再对自己说我太难了。而最好说,难虽然难了点,但容易的事不值得做,可能也轮不到我来做。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