拒绝肤浅思考,怎样成为一个认知深刻、思维缜密的人

作者 | 汨罗江上一叶舟

导言:手里拿着锤子,看什么都像是钉子。——马克·吐温

没有全观思维的视野,所有的思考都是头脑简单的野蛮成长!

最近热播的电影《八佰》,遭到不少网友的吐糟,比如说违背历史,虚构剧情,刻意煽情等等,这些吐糟无可厚非,但丁就是丁,卯就是卯吗?

丁是丁,卯是卯。用在做事上叫认真,有原则;但用在看待事物上,无论是对工作、学习,还是生活、情感,往往会以偏概全,就事论事,无法客观地认识问题,危害性极大。

因为思维越贫穷的人,越固执己见,“攻击性”越强,越穷横;手里只拿了一把锤子,看什么都像是钉子;认死理,死倔,但不是那种坚韧不拔,倔强的精神,而是自以为是,我以为的就是世界的尽头,方寸之间既是真理!

《乌合之众》里有一句话:群体追求和相信的从来不是什么真相和理性,而是盲从、残忍、偏执和狂热,只知道简单而极端的感情。

然而,感性永远替代不了理性,理性永远消灭不了感性。纯粹的感性,感情用事是万丈深渊;纯粹的理性,冰冷无情也是自我毁灭。

尤其在当下这个信息泛滥、物欲横流的时代,保持清醒的头脑,洁身自好,成为一个拥有独立思考能力的人,很有必要!

理性需要感性的温度,感性需要理性的引路。唯有靠三分感性的激情和力量,七分理性的冷静和思索,我们让才能身在其中,置身事外,避免愚蠢的叠加,把真正的智慧淹没在愚蠢的洪流之中,从而达成高效人生的思考决策。

如何超越肤浅成为一个认知深刻、思维缜密的人

人人都需要一种全观思维方式!

全观思维,是指以事物的中心为源点,通过宽度、高度、深度和远度这四个维度的全观视野来认知事物,在具象和抽象之间来回穿梭,形成“完整的系统论”,最后得出优化的决策。

1、宽度思维

是指当你看待一个事物(问题)时,以它为中心对关联性的事物进行横向水平的思考,以获得宽阔的视野。

2、高度思维

是指当你看待一个事物(问题)时,以它为中心在事物所处背景的基础之上进行的顶部思考,站在高处看事物。

3、深度思维

是指当你看待一个事物(问题)时,以它为中心探索事物最深层次的根源,进行底部思考,直抵问题的本质。

4、远度思维

是指当看待一个事物(问题)时,以它为中心对事物的动态变化进行远景思考,洞察出事物未来的发展方向。

简单举例说明,以恋爱、婚姻为例。

安慰失恋的人,“不要为了一棵树,放弃一片森林”,这是宽度思维的横向思考。

恋爱双方要考虑“门当户对”,家庭成长环境的因素,这是高度思维的顶层思考。

恋爱双方的三观是否一致,脾气秉性能否兼容这是深度思维的底层思考(本质)。

结婚前后考虑长远的家庭规划,这是远度思维的远景思考。

通过这四个维度的思考,七分理性,三分感性,形成的优化决策就叫全观思维。全观意味多元化,跳出单一性的视角来看待事物,避免就事论事,钻牛角尖,认死理,死在偏激的倔强上。

全观思维的认知意义,在于透过四个维度,从“蚂蚁视角”到“上帝视角”,从微观到全观开启一种全息全观理解事物的思维方式,把简单的事物变得深刻,把复杂的事物变得清晰。

缺乏全观思维,输的不只是心情,还有钱

比如有人想买一辆车,我们用全观思维来考量,就会得到一个比较满意的决策结果。

1、考虑自己的经济收入状况,在不同品牌及同类车型中做性价比的考量。这是宽度思维,让大脑在处理问题的信息时,进行水平关联的横向思考

2、考虑是否响应国家环境保护号召提倡的绿色出行?这是高度思维,让大脑在处理问题的信息时,从微观信息到宏观/整体的顶部思考

3、考虑买车的实际用途,到底是为了作为代步工具,面子攀比,还是出于社交场合的使用?这是深度思维,让大脑在处理问题的信息时,回归本质上最深层次的底部思考

4、考虑未来一段时间里,使用汽车的出行距离、频次、停车便捷性等等,选择传统汽车,还是选择新能源汽车?这是远度思维,让大脑在处理问题的信息时,从当下延伸到未来长期性的远景思考

以上这四个维度的思考,拆解出来分析,看似很简单,但如果大脑缺乏这四个维度清晰的思考路径,纠缠在一起,那么我们在分析信息时,往往就会把思考的内容混淆是非,混沌纠结,让情感替代了理智,无法做出价值主次的有效判断,最终导致决策的失误。这也就是为什么很多人在一些看似简单的问题上,容易犯错,导致自己失败的结果或是没有达成预期理想的目标。

比如,我认识的一个女性朋友,平时工作很忙,单位离家不到2公里,她贷款买了一辆50多万的宝马,不过她车技真不敢恭维,不到三个月的时间里,汽车发生了两次严重事故,以至于保险公司的人告诉她,“姐,明年你这个保险额度得增加了”。

宝马修好后,心有余悸的她,干脆把车搁置在小区的地下车库,但这一波操作,还是在一位同事的代劳下完成的。

这辆50多万的宝马成了地下车库的长期“展品”,这付出的代价成本有点大,不仅成了她心里的一块负担,还成了她在经济上实实在在的“负债”。

再来看看职场少了全观思维会怎样?

缺乏全观思维,不是掉进一次性的坑里,而是死循环

不少年轻人“频繁辞职”,工作没有动力,心情烦躁,一份工作总是干不了多长时间就辞职了。这里不排除企业文化、工作压力、福利待遇等问题的因素,以及当下物欲横流,急功近利的社会环境所导致的压力,但归根结底,多数问题的关键还是出在对自我全观认知的匮乏。

比如,有的人是因为平时与同事、同行缺乏交流学习的宽度,工作能力低效,不被上司认可。

有的人是只顾低头干活,不抬头看天,不善于与领导和同事处理好人际关系,做人做事缺乏高度,走到哪都带着自己格格不入的气场,一种另类的“木秀于林,风必摧之”。

有的人则是不清楚自己真正想要做什么,兴趣点在哪,对自己工作的动机(深度)一无所知,又或是没有勇气听从内心的声音,只好任由自己随心所欲。

有的人则是因为缺乏有远度的职业规划,有如浮萍随波追流,哪里给钱多就去哪里工作。

每一个维度的缺失,都有可能导致一个人在职场的生涯中屡屡受挫,无法乘风破浪,获得事业上的成功。

这就是全观思维的重要性,它作为一种思维的决策性工具,无论是工作、生活、情感等方面,都可以帮助我们最大程度上地实现决策的有效性。但要想真正做到全观思维,必须满足这两个充分条件。

1、不断跳出已有的认知圈

“全观思维”是一个相对概念,任何人都不可能拥有全知全能的视野——认知圈内你一目了然,认知圈外你一片茫然。理论上,大脑的有效信息量越多(见多识广),全观思维的决策越精准。

2、用积极心态看待这个世界

“全观思维”受限于两种心理,积极心态和消极心态。心态积极的人,往往内心“打开天窗说亮话,迎接这个世界的阳光”;心态消极的人,往往内心“关在自己的屋子里,挑剔这个世界的阴暗”。

所以,如果我们想尽可能地“全观”,一是跳出自己的认知圈,减少盲区;二是用积极心态看待事物,拥抱世界。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处理重大的问题时,尽可能让决策趋于合理化,从而避免情感占领大脑的高地,替代理智,草率决定,冲动行事,事后悔不当初,最后达成一个相对比较理想的决策结果。

切忌,手里拿着锤子,看什么都像是钉子!

评价别人容易,认清自己很难!说别人的时候总是头头是道,轮到自己时却是视而不见。

没有什么是十全十美的!《八佰》固然存在不少问题,你可以去吐槽它,但在对电影和导演品头论足的时候,我们是否可以通过电影映射到自己身上的问题,学会反观己身,自我反省。

俗话说:以史为鉴知得失,以人为鉴知进退。同样的以影为鉴,也可以知得失,知进退!人生如戏,每个人都是自己的导演,做好主角靠自己。

  • 我是否清醒地知道自己要什么?

  • 我是否清晰地规划了自己的人生剧本?

  • 我是否做好了自己,当下上演的人生剧本中工作、生活、情感哪方面有不足之处。

只有认清自己,我们才能演绎好自己人生的这场大戏,即使成为不了巨作,至少精彩的剧情也足够让自己回看一生。

最后说一句:

不要轻易评价别人,因为你没有经历他的人生。不要轻易地批评别人,因为你还没有足够的智慧,去理解他人的世界。

(0)

相关推荐

  • 打开思维黑盒,探索智慧奥秘

    人生差别巨大,差别在哪里?人们都说,差在思维,差在认知.可人类的思维,却又看不见,摸不着,好比一个黑盒,内藏着无比的神奇与无穷的奥秘. 人类的神奇,是上帝赋予人类的思维能力,是透过现象看本质敏锐的感知 ...

  • 人越“理性”,真的就越好吗?

    埃·弗洛姆:人通过爱和理性,在精神上和情感上理解世界. 我们在做一个选择和决策时,经常会感受到理性和感性的相互冲突. 比如在夜深人静的时候,感性会告诉你"在玩一下手机吧,明天在早点睡也没关系 ...

  • 一套独立思考方法论。

    这种问题或许经常遇到: 出现热点事件打开各种八卦自媒体文章,相关评论都充斥着情绪,臆测和发泄,但文中带有各种理由且逻辑证据条条是道,让你觉得好有道理. 每次看到弱者被欺负事件,人们第一刻会指责强者不够 ...

  • 刘遥磊:对心烦、心乱、心静不下来的本质理解-自问与回答2

    A:心烦.心乱.心静不下来的本质是什么? B:多数人下意识的反应是在胸口,其实本质上心脏是器官,是给肉身提供动力的模块,并没有思想的功能,心烦心乱心静不下来本质上是大脑当中意识形态的混乱. A:意识形 ...

  • 数字化时代,需要数据思维!

    一.什么是思维? 思维最初是人脑借助于语言对客观事物的概括和间接的反应过程.思维以感知为基础又超越感知的界限.通常意义上的思维,涉及所有的认知或智力活动.它探索与发现事物的内部本质联系和规律性,是认识 ...

  • 四步应对生活中的感性决策

    #每天写一点#认知提升#<认知红利>#四步应对生活中的感性决策 昨天我们聊到,面对选择的问题,最好的解决方法是通过设置可量化的标准来帮助我们理性地做出选择. 但生活中,人们的决策并不是这样 ...

  • 什么是“理性”?如何做出理性决策?

    一.理性基本定义 1,什么是"理性",我们先不按照词典对理性的定义解释.世俗认为的理性和哲学上认为的理性还有点区别,以及东西方文化中对"理性"的定义也会有所不同 ...

  • 请看!如何让消费者优先选择你

    品牌要想成功,唯一的方法就是让消费者选择,甚至要被优先选择,所以,了解消费者如何做出选择很重要. 品牌营销就是通过发送信号刺激消费者的感性认知和理性认知,让消费者作出购买选择的运动过程. 应对疲于决策 ...

  • 如何决策。

    本文大概7500字,如何做好决策. 这是智远的第0149篇成长笔记的分享. 让我们先从一则故事开始: 某天中午吃过饭同事喊你一起"开黑"娱乐下,你打开手机屏幕中弹出消息提示,&qu ...

  • 大脑中的蜥蜴

    最近看了<蜥蜴脑法则>这本书,它还有一个副标题,叫<轻松说服任何人的7个秘诀>.当然了,我不觉得按照这7个秘诀就可以轻松说服任何人.然而,这7个秘诀确实在说服别人和防止被别人说 ...

  • 眼见就一定为真吗?心理学家揭露眼睛和大脑的“欺骗术”

    每天耕耘最有趣.最实用的心理学 眼见一定为实吗?亲眼看见的一定是真的吗? 人们总是过于信赖自己的眼睛,以为只要是亲眼看到的就一定是真实可靠的,可事实上并不是,有时候你的眼睛和大脑也会欺骗你. 摄影师阿 ...

  • 左脑理性,右脑感性,看你用哪个多?

    希腊哲学家柏拉图想要给"人"下个定义,经过深思熟虑,他说:"人是没有羽毛.两脚直立的动物." 于是,第欧根尼就拎了一只被拔了毛的鸡过来,看着柏拉图说道:&quo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