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散原创:征文展示】苏立敏作品 | 心中的湘西
2021“我心中的凤凰”大型征文展示(054)
如果让回答看了还想再看的一本书的名字,我会回答边城,同时我不愿意用书名号标注它,我觉得它不只是作为书的形式存在的,喊出它应该像喊出故人的名字一样亲切。
去湘西,我不知道什么时候去合适,但看《边城》,一定要在秋雨蒙蒙里去看,淅淅沥沥的声音沐浴耳廓,哗哗啦啦的感觉洋溢内心。窗外,一片厚重的绿意尚未挥别,喊一声“翠翠”,翠翠就会听见似的。读《边城》多了,与翠翠就熟了,她不怎么爱笑,明眸里凝一汪沉静;她不怎么爱说,但会掀起布帘进门来喝一杯茶。对,是这样的感觉,唯有秋天读《边城》,才能真切地体会到湘西的风情。
我家的这本《边城》是长江文艺出版社出版的,是二0一六年初秋从石家庄新华书店买的,里面隔五六页就有鲁迅美术学院李晨老师的画作插图。为了画《边城》,李晨老师多次赴湘西收集素材,体验民俗民风,去寻找生活原型,有了生命体验才画出极具湘西风格的人物。这是一本硬皮的书,像字典一样适合珍藏,它的字距行距比平常书中的字距行距都大一些,看上去很是养眼、疏朗。白色的封面上氤氲着墨绿色,占据封面一角的翠翠坐在地上,却抬起头来看天,仿佛在接受隔世的训导,而竖写的挥洒自如的“边城”二字有天涯策马的洒脱。这是我珍藏的《边城》,我与它共度五年时光,心情好的时候看,心情不好的时候也看;天晴的时候看,天阴的时候也看,如今,它书页的边缘已泛黄,而我心里也积攒了些许湘西特有的风致了。
“边城”二字在我心里有治愈功能,因为买它的时候正是自己生病的时候,第一遍是在雪白的病房里读完的,它的质地是翠绿与淡然融合在一起的凄美,回味总比读懂的多,所以一遍遍地读,不为读懂,更多是为回味。
《边城》像一幅山水画,场景不是写出来而是画出来的,用白描的手法,一句一句地画出来,不着急感动谁却感动了世人。在幽幽里,在不疾不徐里,一幅湘西风情便推到了眼前,让人向往,还不像向往诗与远方那样急于奔赴,是以朝圣的心,想着在过滤内心浮躁之后,以纯净的心境去邂逅湘西,似乎,去湘西也不适合在安排里,是可遇不可求的感觉。
许多人在去湘西之前,其实在书里已去过很多次了湘西了,每个人心里构筑的湘西图,并不愿意被真实的凤凰城所打扰。我在朋友圈见过朋友发的凤凰城相片,我都是不敢打开仔细端详的,唯恐不是想象里的湘西,一根杂草、一段朽木、一块碎石就可能击碎了心里安放的湘西之美,可我又喜欢听友人说起湘西。去年采访江南的三清媚文学会时,偶然听一位年轻女子说刚到三清媚实习时,就很荣幸去了一次湘西,她讲的每一个风景,我都下意识去《边城》的情节里搜寻,我甚至失态地想问问她:你看到翠翠了吗?在我心里,翠翠真的生活在湘西,是不随岁月而衰老的,在我心里,翠翠依然在等她的爱情,《边城》最后不是说了吗:这个人也许永远不回来了,也许“明天”回来!
《边城》用不刻意的手法娓娓道来,让读者记住了水润的乡情,朦胧的爱情,还有相依为命的亲情,把情写到了至纯至美,每一个字都那么干净。情于无声处如溪水汩汩流淌,和着读者纯洁的心,在美好里回应,什么时候看什么时候感觉美好。尘世再喧嚣,沉浸在《边城》里就进入了清静的世界,就在美好的时光里遇见了美好的人。
《边城》里没有熙熙攘攘,热闹的场景一笔带过之后就恢复了安静,仿佛除了安静的月光,就是安静的翠翠与安静的爷爷了,虽然黄狗也偶尔吠叫,却总是带着恰到好处的善意。在《边城》里,人与狗、与大自然的草木是平等的,生与死很近,没有很大的悲喜,文字在平稳里微微跌宕,如一只船走了又回来了,如一个人睡了又醒来。
湘西是苗族女子衣裙上的饰物吧,摇荡着琉璃之美;是鼓楼上的铜铃吧,被风唤出了轻言细语;也是沱江上细碎的月色吧,在悠悠然里撒开了涟漪。总之,湘西不该是一个旅游景点的,若去,该是背一盘棋子,在水边的平石上感受不为输赢的沉静;若去,该是在晨昏抵达,在古老的巷子里感受顺着屋檐洒落的光影。湘西,应该是生命的图腾,是心甘情愿去朝拜的力量。
湘西是时间之外的古老地儿,融古镇与古村落风情于一身,带着远意,带着水意,等候在太阳的休憩处,迎接落尽繁华的心境,是灵魂愿意回归的原乡。若有轮回,每一个生命当是凤凰涅槃,骨血里自带湘西人的气质,去善待生命,善待情感,安于在养育自己的热土上过完如诗如画也悲喜参半的一生。
湘西,是心底的纠结,是精神的气魄,是文字里放牧的自由,是不适合用“诗与远方”形容的,诗与远方。
作者简介:苏立敏,网名小陈,中国散会学会会员,河北作协会员,出书十七部。
西散原创执行主编:梅雨墨
微信:180554471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