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护盆底健康,到底该选择剖宫产还是顺产?
怀孕和分娩是人类的正常生理过程,分娩有剖宫产和阴道自然分娩两种方式,但无论哪种分娩方式都会给女性带来不良影响。有研究表明,分娩是一种独立的造成盆底肌障碍的因素。
有很多妈妈会问,到底是剖宫产还是阴道分娩对盆底的损伤大?生产时该如何选择分娩方式呢?
女性盆底是由多层肌肉和筋膜相互交错并封闭骨盆出口的,由尿道、阴道和直肠贯穿其中,在肌肉、筋膜、韧带及神经协同作用下维持子宫、膀胱和直肠等器官的位置和功能,行使控便、控尿和维持性快感等多项生理功能。
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female pelvic floor dysfunction,FPFD)是各种病因导致的盆底支持组织结构或功能异常导致的疾病,表现为尿失禁、盆腔器官脱垂、排便障碍、性功能障碍和盆腔疼痛等。FPFD目前已成为严重影响女性生活质量的5种最常见慢性疾病之一。
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已经成为社会卫生问题,其发病率随着妇女的年龄增大而不断增高。大量流行病学调查表明,FPFD多发生于老年和产后人群,其主要发生因原因是妊娠分娩造成盆底支持结构损伤,产后的发生率最高可达41%左右。
▷在妊娠期间,为了适应胎儿生长发育的需要,盆底解剖结构会发生复杂的变化,特别是随着孕期增加,子宫随之不断增大,重力作用对盆底的慢性牵拉会造成不同程度的软组织损伤。加之激素水平的变化,改善了盆底结缔组织的胶原代谢,造成盆底支持结构松弛减弱,增加了盆腔器官脱垂发生的几率。
▷分娩时胎头会挤压骨盆底造成直接的机械性损伤,加之盆底被拉伸延长,盆底肌肉过度扩张,使盆底的神经改变、结缔组织间接分离,造成盆底肌肉的直接损伤。尤其对于阴道分娩过程中胎儿过大、产程延长、器械助产等容易引起盆底、尿道周围组织的损伤、活动度改变,从而导致压力性尿失禁的发生。
那是不是阴道自然分娩的盆底损伤较大,剖宫产的损伤较小就不用做产后盆底康复呢?
★其实整个孕期及分娩均会对盆底功能造成损伤,产后盆底功能检测及盆底康复治疗是必要的。
临床大量研究表明,不同分娩方式对产后早期盆底功能均有影响,产后盆底肌力均有所下降,但阴道分娩损伤更为明显,如阴道前壁、后壁膨出发生率高于剖宫产的妇女。虽然剖宫产对产后盆底功能的早期影响小于阴道分娩,但随着产后的自然康复,两种分娩方式对产妇盆底功能的远期影响无明显差异。
也就是说多年后无论是哪种分娩方式,盆底功能障碍的发生率并无明显差异。且综合剖宫产的并发症及风险,不提倡通过无指征剖宫产来保护盆底功能。
总之,无论选择哪种分娩方式,产后早期盆底功能都会不可避免的发生不同程度的损伤,但这些损伤并不是不可逆的,在分娩后可通过合理的康复训练改善盆底功能,能有效预防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发生。对于盆底损伤应尽早干预治疗,越早越好,否则将形成持久不可逆的损伤。
▶有研究显示,顺产产妇的治疗效果比剖宫产的明显,可能的原因是顺产时盆底肌肉及筋膜受到的刺激和神经的损伤是直接的,大脑中枢受到来自损伤肌肉的负反馈会支配阴部神经及肌肉调节并恢复,所以早期的盆底康复治疗效果明显;而剖宫产的产妇由于没有经过阴道分娩,大脑中枢无负反馈调节,盆底肌肉处于疲软状态,恢复慢。
对于产后盆底损伤,如何检测盆底肌损伤的程度以及类型呢?
盆底肌属于骨骼肌,是由Ⅰ、Ⅱ类肌纤维组成的。临床上是通过对盆底Ⅰ、Ⅱ类肌纤维的肌力、肌耐力、肌张力进行测试来判断盆底功能障碍的。
▷盆底Ⅰ类肌纤维(红肌):主要分布于深层肌中,如耻骨阴道肌、耻骨直肠肌(70%),耻尾肌(90%),髂尾肌、坐尾肌(68%),其主要特点为持久性强直性收缩,不易疲劳。Ⅰ类肌纤维与盆腔器官脱垂、压力性尿失禁、排便障碍有关。
▷盆底Ⅱ类肌纤维(白肌):主要分布于盆底浅表肌中,主要特点为快速短暂的阶段性收缩,易疲劳。Ⅱ类肌纤维与尿失禁、粪失禁、性冷淡和性体验下降有关。
测试方法:
▷指检肌力测试:通过2个手指放入阴道内,感受盆底肌收缩(肛门阴道收紧)时的力量。盆底肌力分级按照以下标准:
长时间持续收缩盆底肌肉测试Ⅰ类肌纤维,持续0 s为0级,持续1s为1级,持续2 s为2级,持续3 s为3级,持续4 s为4级,持续5 s为5级;用最大力快速短暂多次收缩盆底肌肉测试Ⅱ类肌纤维,持续0次肌力为0级,持续1次肌力为1级,持续2次为2级,持续3次为3级,持续4次为4级,持续5次为5级。
★临床上将肌力≤3级诊断为盆底肌肉Ⅰ、Ⅱ类肌纤维肌力下降,建议做康复治疗。
▷盆底肌表面肌电评估:通过专业检测探头放入阴道内,采集盆底肌收缩时产生的肌电信号,借以判断盆底Ⅰ、Ⅱ类肌纤维损伤类型及程度和神经损伤情况。
临床上通常结合以上两种测评方法,综合分析盆底肌功能障碍,选择适合的治疗方案。
盆底康复治疗的方法包括电刺激治疗、磁刺激治疗、生物反馈训练治疗、场景反射训练及凯格尔运动、阴道哑铃锻炼。根据每个人的盆底肌损伤情况针对性的选择不同模式的方案进行治疗。
▶澳大利亚的学者Dietz已明确指出剖宫产对盆底的保护作用有限,不能盲目推崇剖宫产。并非分娩时只能采取一种分娩方式,只要产后积极参与盆底肌康复训练,那些可逆的损伤都有极大可能恢复正常。产后42天到半年是盆底肌恢复的黄金期,宝妈们应抓紧时间尽早进行康复训练。
产后积极的盆底康复治疗对促进盆底生理功能的恢复,以及产后生殖系统恢复、内分泌系统及精神方面等都有积极作用。盆底康复治疗是一种简单、无创的治疗方法,可以增强盆底肌肉收缩力,促进盆底功能恢复,减少子宫脱垂、阴道壁膨出、尿失禁等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发生,提高性体验,提高产后生活质量。
那么对于怀孕分娩造成的盆底损伤,是不是只能在产后进行盆底康复治疗,有没有预防措施呢?
当然是有的,且产前预防非常重要!
★建议备孕期女性可以进行盆底功能筛查以及相关的评估检查,如核心肌群力量评估等,发现薄弱肌群及时进行针对性的训练加强,就能有效预防和减轻产后盆底肌损伤、腹直肌分离、腰背痛、骨盆倾斜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