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缑乡人物】 身居美丽杭城 心系古老小城---赵福莲
编者按
今天是三八
女人特有的节日
俗话说
三个女人一台戏
在我们宁海
有多少巾帼在她们的舞台上
演绎属于她们的多姿多彩
用她们的行动书写属于她们也属于我们这方土地的华章呢
在这里
我们向各位隆重推出一个女子
她的名字叫赵福莲
赵福莲
赵福莲,笔名莲子、柏树子等,宁海辛岭外洋人。1980年至1981年在宁海中学读书。1981年考上原杭州大学历史系。先后出版了30余部专著。现为浙江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杭州市作家协会副主席,西溪国际笔会副会长、西溪研究院客座研究员等,连续多年被评为杭州市优秀作家。
( 一脉书香可成媒 相逢何必曾相识 )
莲子清如水
徐多素
莲子,是我们一些姐妹们对宁海籍作家赵福莲的昵称。别看我们都是些平头百姓,而她早就著作等身,大名鼎鼎,可在我们这里,她才不搭啥名人架子呢,所以,在一起的时候,我们这些很有点女梁山的姐妹们不管年纪是否与她相当,都是一口一个莲子,她呢,听着也似乎总是一副开心的样子,只把一双会笑的眼睛暖暖地看着你。
不过,想当年,她在三十几岁,于我们知恩中学大厅作讲座之时,我们还是坐在听众席位置里的她的读者,与她自然有台上台下的距离。似乎想签名还得报请同意呢。
记得那时她刚出版新书《坐拥一窗缘》,而高挑身子的她,一头长发随意披散双肩,远远地,我不能很清晰地得以观察她的芳颜,只是觉得形象还是很文艺的款式,很对我的胃口,而入耳的声音不疾不徐,平和、温静,仿佛绵长的海岸线,这让我很是欢喜,于是就找她的书来阅读。
(妙手制绿茶 素心闻山音)
对于文字,我一直有自己的口味,喜欢真诚,真情,厚朴,譬如路遥,譬如史铁生,譬如张承志等等。总觉得好的文字是心血酿成,所以,我读红楼,从十三到五十,书中诗词几乎能背诵,倒不是为了完成什么任务,更不是为了炫耀,而是笔墨里饱含的深情是如此温润着我的心;我也爱读川端康成,曾对朋友说,川的文字是流淌于高山的清凉之水,他的心纯净如雪域高原的雪莲……就这样,我进入莲子的一窗缘。我不知道用什么文字来形容她的文章,只是打开扉页,缓缓读来,自有一股清新之气迎面而来。
文字不高深,更不艰深,譬如邻家小女孩,告诉你,花儿开了,蝶儿来了,虽与高大上接不上号,字字句句却分明是从心尖处越出,没有浓妆艳抹,更没有故弄玄虚,静静地只与你分享她生命里的点点滴滴,而你的小心脏却也在那些文字里开成一朵朵莹洁的小花,于是,读了《缘》文,我又读了《一路上有你》,以后又接二连三读了她的好多散文著作,她的真诚与用心打动了我。
其时,我对她也只能算是文字熟悉,连粉丝也算不上。
(竹物之间有寸心 待我细细品真情)
记得第一次见她,是在雪友组织的一次朋友聚会里。可能因为大名鼎鼎吧,当时的她就如花开在人群的中央,而当高个儿的我很突兀地出现在她视线里之时,她竟然不用雪介绍,直接叫了一声我的单名:素。温厚清晰的声音连同温暖的手温,就这样从手心直抵心灵。而我也情不自禁抱住了她的肩膀,众姐妹见我们个头相当,而又一见如故,于是纷纷起哄,让我俩来一段交谊舞,我本爱舞,只要音乐声起,双足就会自动打起节拍,而她也竟不推辞,就这样,在朋友家的后花园,我们相伴起舞。平头百姓与一个大作家就这样在不经意间开启了它的友情之路。
当然,这不单单是缘分,后来知道,是好友雪不断在她面前提起我,就如她在我面前不断言及她一样,所以,我们在共同的好友雪这里,已经有了彼此的认知。而朋友聚会里的见面不过是印证了心中的对方而已。就这样,这个颇有些名气的女作家就成了我们共同的姐妹。更近处相处后,才知道,作为作家的她,远不是她生命的全部。
其实,作为一个母亲,她竟然在女儿年少的时候,为了陪伴女儿学习古筝,自己也以一个学生的身份,与女儿一起苦练琴艺,最后竟然通过古筝十级,有一段时间,她还在海宁带徒传艺呢。以一个高龄的琴童走向童子的高师,这其中的百般艰辛又有几人能知?不过,现如今,当她空闲之时,三五好友,几杯清茶,月影婆娑中,轻弹一曲《高山流水》,个中滋味怎一个“闲适”了得?
如果学琴的初衷是为了女儿,那么,她的学佛更多的则是为了度人度物了。她是一个虔诚的佛教徒,有专门的师父,日常生活总是以清朴为主调。听说,家人如果要吃蟹虾鱼等活物,她总是为这些生命念往生咒,于自己,则常年以素食为主。这样的饮食风格,也应验在她白皙细腻的皮肤里。而对待一些见到菩萨就磕头拜倒的老婆婆们,她总是会耐心讲解佛家真义;所以,在宁海,一些常到寺院里走走的善男信女看到她,都会交口称赞。
(莲花清香永四溢,莲子清澈永如水)
因为娘家在宁海,这几年她在很多时间里都走在故园的土地上,倒不是为了霞客旅程起点的湖光山色,更重要的是一种文化的担当与责任。她总是与我说:素啊,我们的宁海曾经有那么多的好东西,可是,因为没有相关的记录,这些东西都无迹可寻了,这是一种文化的遗失啊。说起时,总是语含沉痛。不过,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她总是很阳光自信地说:好在我们还写得动,那就多留些好东西给我们的后代子孙吧。
她既这样说,也这样身体力行了,短短几年时间,她向宁海的父老交出了多么优秀而又丰硕的成果啊:《十里红妆初探》、《三门湾历史与文化探源》、《宁海泥金彩漆口述史》、《宁海平调口述史》、 《品读宁海》、《品读深甽》等等,如今,她的脚步又向宁海马岙深入。见过她拜读《马岙俞氏族谱》的虔诚:沐浴,焚香,跪拜后才仔细打开这些留有马岙俞氏发展历史的家书。于她而言,她朝拜的何止是一个姓氏,而是一段历史,以及历史背后的文化啊。
(谁言寸草心 为报桑梓情 )
她希望自己的笔能够为渐行渐远的过去与现在留下点点珍稀。她把小女儿的性情文字留在过去的时日,她把厚实古朴的家园文化留给未来。读前者,你获得粉色莲荷迎风而开的清丽;读后者,你感受着她大地般的厚实与深情。
一条牛仔裤,风尘仆仆行四方;一叶如柳眉,多情总把故里留。愿莲花清香永四溢,愿莲子清澈永如水。
六零后女子
毕业于某大学中文系
现为某高中语文高级教师
好读书,爱涂鸦
得意时,随字入境
心共文同情
行与字互动
视文字闺中密友
以老巫眼阅世情
以童子心爱世界
以真诚笔写人间
照片:徐多素提供
编辑:水东居士
审核:白溪钓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