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山看水||再走黄花城水长城,换一种思路思考石城峪等处关口信息

5月3日,重走黄花城水长城附近,在古板栗园与黑龙潭之间,向北有一条沟谷,很是奇怪。

如下图所示,这条沟谷横切灏明湖北侧山体,有一条通道直通北侧的山;又有一条支沟,连接东侧的鹞子峪沟与西侧的旺泉沟。

沟谷宽阔平坦,极似平漫通众骑的地势。

(距离起点4.11km 当前海拔372m)

沟谷中的阶坝子本不稀奇,可是这处墙体,明显比阶坝子更高,而且石块巨大,两个人肯定搬不动。不过,这些石块色泽太过崭新,不好胡乱猜测。

(距离起点4.42km 当前海拔390m)

但旁边的石块,定然不是近年所修,石块已经被泥土掩埋,也有一些巨大的石块,一般人力无法搬动,且有些大石块叠压在小石块之上,不似利用自然山石,大石块在下,其上再垒小石块。靠近山跟,多被植被遮掩,图片效果不佳。

(距离起点4.44km 当前海拔400m)

回望这些有点异常的石墙所在沟谷,正是山谷狭窄处,这堵墙,大有封堵沟谷之势。

(距离起点4.46km 当前海拔398m)

向北望,谷口开阔,北侧大概是莲花山或者鳞龙山。

(距离起点4.62km 当前海拔418m)

难道这是——?

想着,却不敢轻易猜测什么。

一些联想先后涌上心头:

西水峪往西,应还有石城峪、西星口、枣园寨几处关口。这几处关口的位置,目前尚无定论。

西水峪与石湖峪的位置是有疑点的(猜测参见《看山看水||被水库淹没的长城,是否还掩盖了数座关口?——黄花城水长城》)。

明早期并无连续的墙体,那时候的防御思路,是守口,而不是全线防守。守口的一般规律,是守内口,而不是守外口。

而如下图所示,西水峪往西的几个谷口,均应属于外口,违反了燕山一带关口设置的规律。

而本次所遇到的这条沟谷,紧接着水泉沟(灏明湖的河谷)的谷口,正符合内口的特征;沟口宽漫,又应是重点防守的位置。

会不会,此处倒应是一处未被确认的关口?

从看得见北侧莲花山或者鳞龙山之处,沟谷向东有一条支沟。我们转向东行,前方是鹞子峪。

沟谷在接近鹞子峪的垭口处,是斩断的土垄,土垄北侧,有多道阶梯状墙体,应是阶坝子。

不过,如果这条南北向的沟谷曾经是早期防守的谷口,那这条支沟一定也会设防。即使当年曾经留下隘口墙,与现代梯田挡墙混在一起,怕也是分不清了。

(距离起点5.02km 当前海拔502m)

轨迹上传到网上以后,有驴友“之境”给出了一番意见:

不好意思点中了。《西关志》说石城峪有正城和拦马墙各一道,似乎您这次都找到了

。另从《四镇三关志·昌镇夷部》载夷由永定南山谎砲儿口入犯,从二道河往东南方向的路经是由韩家川、老长城犯鹞子峪,窃以为大至是今天的沿汉家川到旺泉沟的村道,然后再向正东横切的连接鹞子峪的古道,这条道基本上是在莲花山的山麓横切,避开了上面的危岩与下面的障谷,古代可能是条大路。很有可能石城峪口要么在旺泉沟村,要么就是您走的这条垂直于西水峪的沟谷与横切古道的交汇处(地势略平坦,有不少横卧的巨石),这附近可能有一道早期石垒长城,或者有个小型的石垒城寨。

我也这么想。不过此次发现的痕迹尚不敢确认,以后还得再来。

关于石城峪、西星口、枣园砦,有以下信息:

1、《四镇三关志》

《昌镇地形图》上,绘有上述三口,但文字部分并无西星口。

其中:

石城峪口,永乐年建,通步,缓。

枣园寨口,永乐年建,通步,缓。

西水峪口,永乐年建,通永宁南山砲儿并韩家川,通众骑,极冲。

2、《昌平州志》

1)《昌平州舆地图》

该图绘有石城峪、枣园砦,没有西星口。枣园砦在石城峪的南侧,三岔的西侧。

2)关于石城峪的位置

石城峪距西水峪二十五里,即榆林沟,外通白龙潭,可行单骑。

3、《西关志》

西至关(居庸关)七十五里,隆庆卫地方,昌平州界。里门稍缓。

而西水峪口距关九十里。

又载:正城一道,拦马墙一道。

关于枣园砦,曰:墩一座。

疑点:

1、目前的西水峪外往上游走,大石横卧,沟谷难行,不似通众骑之处。如果不是后数百年洪水挟裹带来的乱石,西水峪的防御形势就不至过于紧要。

2、本次行走的这条沟谷,处于现存边墙之外,如何设口?必须在水泉沟往上设口,堵住这条沟,否则,这条沟谷将受北侧与西侧两个方向的来敌夹攻。

还有一个可能,是这条沟如同陵后各口一样,有口必防,而水泉沟的防御,当在上游的石城峪、韩家川一带。

3、西水峪口至石城峪口距离较远

《昌平州志》记载相距二十五里,根据《西关志》推测,至少有十五里。即二口之间相距较远。

因此,大云峡谷处,并非石城峪口。

4、榆林沟与白龙潭的位置

1)榆林沟

有推测,石城峪在大云峡谷外口,理由是内侧有地名南榆沦。

如前所述,石城峪与西水峪相距甚远,不可能在大云峡谷的谷口。

因此,南榆沦也不是榆林沟。

那么,榆林沟在何处?

查阅地图发现,延庆有榆木沟村,正处于韩家川(今汉家川)北,台自沟东,与其他志书有关谎砲儿口进犯的道路正好一致。

而榆木沟村正处于榆木沟内。

2)《昌平州志》还提到石城峪外通白龙潭,白龙潭恰好处在自榆木沟向韩家川向南延伸的沟谷之中,是敌虏自南山谎砲儿口经韩家川向西水峪黄花城一带进犯的途中。

这几个线索,就基本吻合了。

敌虏自南山向陵后及黄花城、鹞子峪、西水峪一带进犯的数条线路,如下图所示:

线路❶,进犯明祖陵;

线路❷,进犯西水峪、黄花城;

线路❸,进犯鹞子峪;

线路❹,即本次穿越的沟谷,进犯西水峪、黄花城;

线路❺,进犯二道关、本镇口。

难道:

1、关于石湖峪口与西水峪口

如《看山看水||被水库淹没的长城,是否还掩盖了数座关口?——黄花城水长城》如推测的,今西水峪,实为石湖峪,而本次所走的这条沟谷,才是西水峪?

2、关于西星口

1)根据出土碑文,当在香屯村后

根据网上所搜《中国长城史.第七章 明长城》(应为已故宋国熹老先生的遗稿,另载宋老先生《八达岭志》一文),延庆县大庄科乡香屯后七洼村出土石碑,碑文曰:

天启三年(1623)钦差分守黄花镇地方驻剳西星口川参将都指挥徐镇邻、钦差守备黄花镇地方副都指挥黑坨行事指挥佥事赵文魁、主兵黄花镇秋防把总赵××,率修工军夫四百七十五名,修完西星口以西,接××春防右车营工尾,起三等边墙一十五丈八尺八寸四分,底阔二丈四尺,收顶一丈四尺,垛口一丈五尺,遵照施行,如法修筑,十月十四日迩修完讫。

石碑出土在香屯(关于香屯后七洼村,网上没有搜索到这个地名),西星口当在香屯村附近。

2)这个口在天启年间(明代灭亡之前倒数第二个皇帝)尚在重修,但《四镇三关志》、《西关志》、《昌平州志》正文均不载,应是防御并不紧要,并且很可能只有垭口,没有通道,如同后期废弃的万涧口,把关口封堵了。

3)西星口的具体位置推测

香屯村后,有两处谷口,一处在水长城景区内,大云峡谷的外口,另一处在村西北侧的垭口,距村较近。考虑后一处距香屯村较近,更可能是西星口的所在地。此处地势较高,因而较难进攻;而大云峡谷外口,可能是西水峪的附属隘口。

3、石城峪或在杨树沟垭口

杨树沟垭口向北直冲白龙潭、韩家川、偏坡峪(一直怀疑其为谎砲儿口,尚待进一步实地勘察、推论),与《昌平州志》所述方位相符,并且距西水峪的距离较远。更近处的谷口,与白龙潭、韩家川、谎砲儿口的位置关系也不对。

4、枣园寨或是一处内口

《西关志》对枣园砦处的关城的描述是:墩台一座。在《昌平州志》之《昌平州舆地图》中,位置在石城峪正南,三岔西侧;《四镇三关志》的位置也大致相符。

考虑《昌平州志》地图更接近于实际地形与位置关系,这一点应当可信。具体位置,或许在解字石一带。

5、西星口与石城峪口之间的位置关系,或许并不像《四镇三关志》所示

《四镇三关志》图示西星口在石城峪西侧。根据以上所述,西星口可能在香屯村后西北角的垭口,而石城峪较远,可能在杨树沟垭口,因此,实际应当是西星口在东,石城峪在西,两口的位置关系在《四镇三关志》图中绘反了。

6、韩家川一带可能有防御设施

按照明祖陵的防御规律,陵后各口均设有关口、有隘口墙等设施,韩家川西侧的沟谷有营城隘口墙;而作为自南山谎砲儿口进犯的必经之地,韩家川如果没有防御设施,反倒不合常理。

《四镇三关志》之《昌镇地形图》上,韩家川处也是有关隘示意的。

疑点找出来了,还需要实地勘察验证。

2021-05-03,6日补记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