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清照很“撩人”的一首词,短短几句满满的少女心思,妙笔生花
老祖宗有句话说“文无第一,武无第二”,这句话确实是有道理的,毕竟文学作品的欣赏因人而异,“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但这只限于文学作品,真要将探讨对象放到文人本身,其实有些时候还是能够分出高下的,就像南宋著名词人李清照,被誉为“千古第一才女”便是这个道理。
相信对于李清照这位才女,大家应该是再熟悉不过了。千年文坛虽然不乏才女,但是真要论作品流传度却无人可以和李清照相媲美。我们从小到大在课本中接触到的才女作品,基本上都是李清照的。
品读李清照入选课本的作品,我们会发现她的词风总是透露出一股不经意的伤怀,不管是《声声慢》中的“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亦或者是《一剪梅》中的“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皆是如此。即便是被赞誉豪气不输男儿的《夏日绝句》和《题八咏楼》,其实也是有着暗藏着愁绪。而之所以如此,是因为这些作品大都是李清照中晚期的作品,当时的她或经历和丈夫久别,或经历国破家亡,当时她的人生底色就透露出一股子凄凉,所以作品中的伤怀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不过李清照的作品并不是一开始便这般伤怀,结婚前和新婚不久的这段时间里,她整体的作品都是偏向于柔美明媚。就像新婚不久李清照写的那首《减字木兰花·卖花担上》,在词中她买了一枝鲜花“徒要教郎比并看”,可以说将新婚女子的娇嗔刻画得淋漓尽致。而笔者本期要分享的这首词,也是作于李清照生涯早期,短短几句满满的都是少女心思,写得很是浪漫。下面就来和笔者一起走进李清照这首“很撩人”的妙词。
《点绛唇》
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
见客入来,袜刬金钗溜。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
这首诗创作于李清照16岁左右,二八年华正是情窦初开之际,此时的李清照还保有着少女的天真情态。
上阕描写的是词人刚荡完秋千的场景。起首一句写的是词人从秋千上刚刚下来,虽然没有写荡秋千时的情景,但是读到这一句其实我们脑海中已经不由浮现出一位女子在秋千上腾飞的画面,衣带翻飞,笑声不绝。可以说这里虽然写的是下秋千瞬间的静态之景,但是却静中有动,写得别有巧思。在荡秋千时,长时间用力抓着千绳,下来后手免不了酸麻,这个时候最好是活动一下,但是词人却懒懒不愿活动,这也突出了词人的娇憨可爱。
“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看似一句写景,一句写人,实则是以景衬人。“露浓花瘦”既点明了时间是在春天的早晨,也点出词人荡秋千的地方在花园中。而在群芳的映照下,此时的词人正是“薄汗轻衣透”,而瘦的又岂止是花,还有词人。
下阕写的是女子从秋千上下来,正慵懒地在花园中休息,这个时候突然有客人施施然走了进来。少女都来不及整理衣物,匆忙回避,头上的金钗都因此滑落。从女子匆忙回避的举动我们可以知道,这个来的客人应该是一位男子。而紧接着一句更是说明这位男子应该是一位翩翩少年,要不女子也不会“和羞走”。
最后两句更是妙极,女子并没有一走了之,而是“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这可以说将少女怀春的情态刻画得活灵活性,将她怕见又想见、想见不敢见的微妙心理写得跃然纸上,让人读之不由会心一笑。其实这整个下阕是化用了唐代诗人韩偓《香奁集》中的诗句“见客入来和笑走,手搓梅子映中门”,不过经过李清照的化用,显然更为动人。
李清照这首小词虽然是她早期的作品,但也写得妙笔生花,为历代文人多称道。著名学者詹安泰在《读词偶记》中更是赞誉这首词“女儿情态,曲曲绘出,非易安不能为此。求之宋人,未见其匹,耆卿、美成尚隔一尘。”
对于李清照的这首“撩人”妙词,大家有什么看法?欢迎在评论区畅所欲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