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需要更多的相见
公众号生日会报名:全球最大蔚来中心开业记(公众号生日会报名启动)
昨天的内容发出后,得到了很多朋友的高度认可。这让我倍感欣慰。每天一篇的强度下,还能不间断写出被认可的内容,证明我配得上拥有一个每天更新一篇的公众号。这是来自于查理芒格的理论——拥有一件东西最好的方式是配得上它。
昨晚大学同学大卫来到合肥,大家约了一起吃饭。席间我细数毕业后与大卫的每次相见场景,昨晚是第五次。我向大卫提出了不是第一次提出的要求:以后必须保证至少每两年见一次。
大学毕业留言册上一共有三个给我留下照片的同学,三个人都在昨晚的合影里了。留下照片其实意味着担心久久不能相见的忘记。事实证明,彼此的亲密程度远远超出当年的想象。
茶神汪总和金融美女的提前离场,让学习委员孤零零坐在前排,让合影的人数变成了11。
今天的主题就是人生需要更多的相见。
从小到大,我们能够有缘认识并且有共同点、能够融洽相处的人,能有多少个?对于任何人,即便是少年成名的明星大腕来说,都不可能超过一千。普通人可能连一百都超过不了。
能够让我们遇到这样的人的场景,主要还是家、学校、工作单位。也就是邻居、同学、同事占大多数。
一个人的精力是总是有限的,时间对谁都无比公平。任何一个人每天都只有二十四小时,都需要吃饭、睡觉。社交只是生活的一部分,虽然是最重要的。
保险学课程里学到一个重要的概念是,普通人一生当中可以有一面之缘的,平均是1500人。这个数据应该是见过面并且说过一句话以上的。按照这个数据计算,即便你有10%的转化率,也就是认识的所有人当中有10%能成为好朋友,你一生的好朋友也就只有150人。
而人生进入中场休息阶段,特别是进入下半场的人过中年,对于社交的心态很容易变成做减法。也就是认识的人虽然多,能不见的就别见了,能少见的就少见一面吧。下半场开始,人生再难有奇迹发生。那些心存幻想的交往,泡沫总会破灭。
更重要的其实是,人生的路就那么长。真正的友情是彼此陪伴中产生的。当可供陪伴的路越来越短的时候,我们还到哪里去寻找曾经相互陪伴的人呢?
互联网的诞生和网络社交的兴起,并不能很好满足人们的社交需求。你可以有五千微信好友,但能够让你在心情不好的时候想起的,能够愿意陪你一起喝一杯的,不会是那些从未谋面的网友。
自从有了这个公众号,我每天都写一篇内容,每天都有机会告诉大家我想说的话,每天都有朋友阅读、点赞、点评和赞赏,大部分的每一天都会有新的朋友关注和阅读。这样的网络互动,确实是现实给不了的。但这足以覆盖和替代面对面的交流吗?
不,绝对不能。在我情绪波动、状态低迷、压力过大的时候,还是需要和朋友面对面的交流。我经常几天不出门不见一个人不说一句话,并非是这个公众号使我有这样的能力,而只是我越发觉得自己的时间宝贵。我只不过在用尽可能多的时间,来实现我的最大努力。
对于心理学和情商的学习中,我更加深刻的认识到了面对面对于交流的意义。我越来越相信精神的存在,精神的力量。人与人的面对面,就是精神的交互。最适合用来做类比的,应该是植物的光合作用。一对一、面对面的愉快交流,更像是彼此的灵魂、思想、呼吸、表情的双人舞。在这样的交流中,在表情和语言的共同作用下,彼此得以产生心灵感应,那些不能被语言表述、不能被表情传达的深层次意念,才可以被相互感知和捕捉。在这种情况下,两个人的呼吸都是同一频率的,话题转换和话语权更替是毫无阻碍的。这种状态的交流,才是真正见面的意义和价值。
每两年至少见一面,是今年我对很多远方的朋友说过的话。包括身在昆明的我大学一起玩乐队的兄弟、包括昨晚见到的现在在郑州即将去廊坊的大卫。正在筹办的公众号生日会,也是为了让在网络上熟悉的朋友们,能够有一次面对面交流的机会。
再深厚的友谊,再重要阶段的陪伴,都挡不住时间的侵袭。时间会让友谊褪色,让彼此陌生。没有更多的见面,人生只会剩下陌生和感叹。
再多的互动都代替不了面对面。
今天结尾要说的是,你的好朋友们都在哪里,你们多久没见过了?
最后是每天都有的一段话:
如果关注了这个公众号,那就请定期来看看感兴趣的内容。
如果觉得写得挺不容易,那就请点赞。
如果觉得公众号内容有共鸣或者有错误,那就写下你的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