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作点评】钟振振点评(一)
钟振振:1950年生,江苏南京人。1988年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古代文学专业博士研究生毕业并获文学博士学位。自1982年起任大学教师。现任南京师范大学文学研究所所长、特聘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外国学者"中华文化研究奖学金"指导教授,兼任中国韵文学会会长、中国宋代文学学会副会长、中国词学研究会副会长、中国诗学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委员,美国中华楹联学会学术顾问、全球汉诗总会名誉理事等。编撰有《东山词校注》、《北宋词人贺铸研究》、《金元明清词鉴赏辞典》、《宋词纪事会评》等十馀部,逾1000万字。
胡迎建
刘麒子先生来电嘱
为国画大师所画蚂蚁题诗,
云将悬挂中国美术馆展出,遵命有作
休言蚁小画难为,今有能人信手挥。
义胆忠肝弘勇毅,憨头钳足履艰危。
纵横在野兵团众,络绎于途步伐齐。
铁甲奔趋谁可挡,人心如此泰山移。
钟振振评点:古今草虫之画多矣,然以蚂蚁之微不足道,入画者殊为罕见。古今咏物之作多矣,然以蚂蚁之微不足道,入诗者亦殊为罕见。物稀乃贵,人弃我取,此画此诗,可悟选题要诀。此诗名曰题画,实为咏物。题画之旨,只首联一笔带过。盖写生之具体而微,乃画家所长。若与画家斗其所长,亦以诗句求其形似,是自取其败。诗人聪明之处,在扬长避短,批亢捣虚,遗貌取神,写出画中不能明确告诉观众之蚂蚁之可歌可颂者。蚂蚁之可歌可颂者何在?在微末而不自卑,在团队精神,集体主义。诗中“纵横在野兵团众,络绎于途步伐齐”一联对仗,极为传神,允称妙品。末句“人心如此泰山移”,乃点睛之笔。以此收束,小题目便有大意义矣。
庞 坚
聂世美君以奉和昌平总编
上海古籍社全国百佳出版单位评选
无端出局感赋诗见示因次韵答之
坊肆麻沙足占先,非明非宋竟何年?
癙忧元道嗟前论,寥落康成废旧笺。
南国向来称祭酒,东风似此诧尧天。
惘然遵序百家姓,拜了赵公还拜钱。
钟振振评点:上海古籍出版社乃国学出版单位之翘楚,建社以来,出版大量优质古籍读物及学术著作,成绩斐然,有目共睹。乃不得入全国百佳出版单位之选,而究其原因,似以经济效益不如他社也。诗人有感于此,作诗为鸣不平。宋时福建麻沙之地,书坊众多,然唯利是图,粗制滥造,错误百出,故世称劣质书籍,辄谓“麻沙本”。首联即用此典,见评选百佳出版单位不以图书质量而以经济效益为标尺之非也。次联是学人之诗,是宋人之诗。“元道”,晋鲁褒字。褒曾撰《钱神论》,即成语“钱能通神”所从出。“康成”,汉郑玄字。玄曾笺儒家经典多部。出版社既以营利为目的,则赚不得银两之学术著作,尽可废矣。此联对仗,渊雅精深,然非富于学者不能得其旨趣,故不具论。妙在尾联,一般读者皆不难领会。《百家姓》之排序,赵钱孙李,周吴郑王,人莫不知。“赵公元帅”者,财神也。“惘然遵序百家姓,拜了赵公还拜钱”云云,诚可谓嬉笑怒骂,皆成文章。此等讽刺之笔,是有文化之幽默。惟有文化而且幽默,故有诗趣,故有诗味,非破口大骂可比也。破口大骂,虽然痛快,毕竟缺乏技术含量,算不得诗。
陈正印
感 怀
湖畔杏坛朝夕耕,烟波梦断羡鱼情。
绿荷每见困三伏,白发徒教添几茎。
姜拒百虫辛弃疾,樗经千岁散宜生。
夜吟聊把月当尺,量罢三更量五更。
钟振振评点:此首乃平平凡凡一“教书匠”之词。首句自揭身份,“杏坛”是春秋时期大教育家孔子讲学之所。耕于杏坛,即教书之谓。“湖畔”云云,见得作者教书之地乃水乡也。次句用唐人孟浩然《临洞庭》诗“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句意,谓“功名”已不复可梦。“烟波”照应上句之“湖畔”,自然带出“羡鱼”,是其针缕细密处。第三句“绿荷”,亦自“湖畔”、“烟波”来。至第四句“白发”云云,方另起一境,见出为“教书匠”之有年矣。以上娓娓道来,至“姜拒”一联,陡然翻空出奇。生姜以其辛辣无比,故能“拒百虫”而“弃疾”(去百病);樗木以其散漫无用,故能“经千岁”(不被砍伐)而“宜生”(适者生存)。妙在用两古人名作对(辛弃疾、散宜生),用其字面义且甚工稳。性格如“姜”,性情喜“散”,夫子自道,一览便知。尾联亦甚新奇,不过自言耽于作诗,每苦吟至半夜,乃至通宵达旦耳,造语却未经人道。“夜吟聊把月当尺,量罢三更量五更”,你看他写“推敲”写得多么别致!律诗一般要求两联对仗,一联精警,即足以传世。至于起承转合,起、承固不必定求惊人,而转、合则一定不可松懈平庸,亦如绝句。此诗好就好在有一联精警,且结尾别出心裁。全文虽只是普通人之寻常事,却写得倜傥跳荡,绝不平庸!
孔汝煌
河姆渡遗址有作
渡口烟村碧鉴平,野原谁识古文明。
七千年稻火畲种,几百世田刀耜耕。
素饰陶纹犹见织,短腔骨笛不闻声。
至今鱼米桑麻地,不舍姚江昼夜行。
钟振振评点:河姆渡遗址位于今浙江余姚市河姆渡镇金吾庙村,乃我华夏新石器时代最早文化遗迹之一,距今约五千至七千年,足证我中华古文明不仅起源于北方之黄河流域,亦肇兴于南方之长江流域。史前考古乃现代科学,古人未尝梦见,故诗咏阙如。当代诗词自有古人所不能涵括者,题材之与时俱进,亦其一也。此诗首联点题,是常规做法。次句似提问而实叹嗟,调动读者进入诗境。颔联点其业经测定之年代,点其水稻耕作之特色,皆精切不移。颈联出彩,上句一笔双绾河姆渡人之制陶及纺织技术,下句以其文化娱乐与其生产劳动作对仗。陶器有饰,惊人心目;骨笛无声,引人遐想。以典型器物为艺术概括,且兼顾物质生产与精神生活,颇具张力。尾联愈加出彩。五千至七千年前之河姆渡文化精神,是我中华民族勤劳、智慧之表征,至今生生不息,前行不已,一如此地之姚江,日夜奔流。末句即“姚江不舍昼夜行”,本为调平仄而颠倒语序,然如此更动,句法愈见奇崛,是为积极修辞。此本化用《论语》:“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却变其时光流逝之哀叹为时代前行之赞颂,可谓化腐朽为神奇。以景收束,不发议论,曳情韵以行,馀音袅袅,尤使读者含咀不尽。
商丘市诗词学会
商丘市诗词学会是商丘唯一一家在商丘市作家协会领导下成立的专业诗词类社团组织。旨在普及诗词格律知识,学习诗词创作技巧,传承中华传统文化,建设美好精神家园。
顾 问:李传申(释然)
会 长:徐永学 李智信
副会长:徐建华 侯公涛 章宗义 刘成宏 徐泽昌 王文正 李辉民
秘书长:徐泽昌(兼)
副秘书长:邓芳修 李山松 朱光伟 黄 灏 王继峰 乔宇振 杨正伟
欢迎全国各地的诗友踊跃赐稿,邮箱:shangqiushici@163.com,设有新闻信息、诗词人物、诗林撷英、才女芳华、自由花香、诗词课堂、商都书画、佳作点评、当代诗话等栏目。
【新朋友】请点击图片右上方蓝色“商丘诗词”关注,并点击查看历史消息。
【老朋友】请点击右上方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