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就喜欢你看不惯我又干不掉我的样子
1
昨晚朋友给我讲了一个八卦,她说:
市场上有A、B两家公司以Y城为根据地发展他们的业务,A是老牌的本土企业,创始人是土生土长的Y城人,对这座城市自然有非常深刻认识;B的创始人是个旅行家,去过很多不同的地方,最后怀着对Y城的热爱和憧憬,在这里定居也试图开创自己的事业。
虽然两家公司的同属于一个大行业,但推出了不同的产品,也根据各自创始人的特点确立了不同的经营理念和模式。A公司的业务开展的吐火如荼,B公司虽然看上去没有A公司业绩好,但却经营的自在开心。B公司一直视A公司为榜样,希望有朝一日能向A讨教,甚至探索两家公司的合作。
谁知某日B公司的客户对其创始人说她同样购买了A公司的产品,并且发现A公司一直在贬低B公司,声称B公司的产品并不具有Y城特色,B公司存在舆论造假行为等等。
B公司的创始人表示很冤枉、很郁闷,但也有点高兴。
感到冤枉,是因为B公司并不存在诸如在网上刷好评、找没买过产品的人做虚假广告这样的舆论造价行为。B公司的创始人说,她创立公司,开发这些Y城相关的产品,是出于对这座能让她感到安定的城市和这里的生活的热爱,产品本身定价不高,也没打算批量生产,都还没靠公司赚到钱,哪有钱去造假?
感到郁闷,是因为B公司创始人一直认为Y城人民特别包容,想不到一直被其视为优秀代表的A公司创始人反而如此排外。
B公司创始人从来没有为她的产品打上过“Y城老字号”,“地道Y城人制造”这样的标签去和A公司竞争,她本希望用她的热情和在不同城市生活的经历打造独一无二的产品,除了产品本身以外,B公司也非常重视整个购买体验,力求让每个来过Y城的客户都能满意而归。结果所有的努力不仅没能A公司的认同和尊重,反而被用A公司的价值观贬低的一文不值。
要知道,此前B公司一直视A公司为行业楷模,到头来却发现A公司如此浅薄...
有点高兴让人一时摸不着头脑,但是B公司创始人解释说:当一个公司在你并没有刻意为之的情况下,视你为竞争对手,甚至试图用不正当的手段抹黑你,这说明你的公司已经成功或者至少在成功的路上。而且即使现在他的业绩看似强于你,但长期来看一定无法在更广阔的市场上与你抗衡。因为,就他的思想觉悟而言,还不够资格做你的对手。
2
好了,影视作品里每当主人公以 “我有一个朋友” 开头讲述时,100%是在讲自己的故事和遇到的问题,所以直白点说,在上面被杜撰的剧情里,我就是那个B公司的创始人。
只是,我没有公司。
熟悉我的朋友都知道,这半年以来,我一直利用业余时间开展广州早茶的体验活动,最近又逐渐开展了打边炉和夜间漫步,时而清闲,时而忙碌,虽基本上没赚到钱,但不亦乐乎。
我是学旅游出身的,旅游是我的爱好和兴趣所在,也是我一直以来从事的行业和未来一直会坚持做下去的事业。从上海到广州,从最初签约作者的身份到成为体验达人,我和Airbnb的体验项目有很大的缘分,它也成为重新认识自我、找到新生活发展方向的一个契机。我不知道别人是不是靠开设体验可以赚很多钱,但于我而言,“体验达人”首先是一个令我感到无比自豪的身份。
我是一个地地道道的东北姑娘,但出生和成长在北方并不影响我热爱和了解岭南文化。我希望能结合城市特色开展体验活动,所以我最初开设的体验简单来说是喝早茶,但我的活动界面写的第一句就告诉所有人,我是一个东北姑娘,这个体验不是地道的广东人带你喝早茶,而是一个游历过四方的哈尔滨人,给你讲讲南北方饮食文化的差异,聊聊我融入广州的故事,以及我从客观的角度、结合我的专业知识对这座城市的观察。
当然,土生土长的“老广”带游客喝早茶是很好的体验,但我要做的并不是这种,我有我自己的特色和魅力。谁说东北人就无法在广州开设好的体验了?谁规定东北人无法好好介绍和宣传广州的历史和文化了?我觉得在这一点上,我可能做的比绝大多数本地人到位。因为,我迈开了这一步。
广州的体验总体的经营水平都不容乐观,虽然同属国内三大一线城市,但无论从体验活动的数量还是质量上,都和上海、北京有不小的差距。作为一个和Airbnb渊源很深的达人,我加入全球的Experience Research Panel,积极配合官方体验团队的调研、提供建议,后来又申请想要成为区域 leader,做额外这些工作除了我自己在热爱的事情上是个精力充沛的人以外,最主要的是希望把整个广州地区的体验做好。
都2019年了,怎么有些人还不明白,没有什么企业/创业公司/小团队是可以完全独立,脱离市场依然好好存活的。一味打压竞争对手,从长期上看也绝不会带来多好的效果。
更何况,我不认为我是任何其他人的竞对。
蔡澜先生说:“吃,是一种很个人化的行为。” 关于吃,每个人都有完全不同的偏好,选择以什么形式吃什么都和人本身的兴趣、性格有关。我的活动想吸引的就是那些热爱旅行、热爱美食,并且热衷分享的客人。
正如前面所说,我的活动有我个人的特色,因此是独特的、不可替代的。其实每个体验活动都是也都应该如此,这样看来,没有哪两个体验是完全相同,构成绝对竞争关系的。与其打压所谓的潜在竞争者,不如放心思在好好提高自己产品和服务上。自己的产品足够好,又何必畏惧别人的?何况和竞争相比,现在更应该讲求合作和共赢。
这个时代,人们的消费,尤其是旅游消费是何其多元,一项体验活动中,“体验”远比吃一碗牛杂、喝一次早茶重要的多。而决定体验效果的,90%以上是看提供体验的人。
我敢说80%参加我的早茶体验的客人,并不完全是为了吃几笼点心,他们想要在陌生的城市有一个朋友般的向导,带他们去相对地道的餐厅体验相对地道的美食;想要透过我这个窗口去了解这座城市,(除了吃,他们还想知道这里的房价、物价、工资水平等等);想要在有些无聊的旅途中,放下防备和我聊聊天,听说我或者向我倾诉(绝大多数话题是早茶之外的生活)。这种在异乡依然感觉熟悉的氛围,正是我在体验活动中力求创造和提供的。
陌生人彼此认识、熟悉,成为朋友,获得情感上的认同,然后保持一种长久的联系,分享彼此的经历和生活,这是我认为通过这个体验活动能带给我的最大的价值,也是体验和分享的意义所在。
3
让我感到颇有意思的一点是,我被吐槽体验下有很多英文评论,我看了下,除了少数有海外背景的中国客人用英文写了评论,剩下的英文都是歪果仁写的啊。。。所以这一点上我是真的比窦娥还冤。
4
说了这么多关于体验的事情,我想大家不会介意我再写写关于体验,我印象最深刻的几件小事:
1) 刚开展体验的时候,接待了一对父女,女儿十几岁,在意大利读书,一开始话很少,走路都在看手机,并不是太乐于或者说善于聊天。但到体验结束的时候,女儿已经像是打开了话匣子,跟老爸讲了很多话,有些我插不上嘴的,就一直听他们在说。其实他们只是缺乏一个像这样的契机,坐下来好好吃顿饭,聊聊天。
2)大概7月接待了一个妈妈带小朋友,看着她教育小朋友的方式,再一次明白家庭教育的重要。后来9月广州受到非常强劲的台风——山竹的影响,全市停工停业,新闻一直在报道,这位妈妈还专门发消息问我是否安好。
3) 还有之前写过Kelly的故事,一个在伦敦工作的加利福尼亚人,在谷歌工作的她给我提供了很多宝贵的互联网推广建议,并且促使我以早茶体验为根基,拓展了第二个专门针对国外 layover 游客的体验项目。后来,我们仍有通过邮件联络。
4) 为澳大利亚的Amber提供了一次个性化定制的 tour,结果当晚机场的 immigration office不知为何关闭了很长时间,导致大量外国旅客滞留。她发消息让我回去,说无法出机场是她的问题,她也不要求退款,还是很高兴认识我,并且还说她当晚订的酒店如果我需要也可以使用,但我还是坚持在机场等她。从六点等到快9点,终于见到Amber,体验已经无法正常进行,我带她吃了顿宵夜,然后送她回酒店。她说出机场之前整个旅途都有点糟,但是我改变了这个夜晚,让她难忘。
无论是客人们留给我的,还是我留给他们的感动和美好,都很多很多,这些经历让我知道在体验这件事上,我是被认可的。
起这个标题其实并没有一丝丝想挑起战火的意味,只是因为刚好想到了那本书店里很常见的一只肥猫做封面的畅销书,觉得这个名字做标题甚好。
今天看到一本书,金庸先生为蔡澜先生作序,形容蔡澜先生是一个真正潇洒的人,率真潇洒而能以轻松活泼的心态对待人生,尤其是对人生中的失落或不愉快遭遇处之泰然、一笑置之。
蔡澜先生的博学、豁达和对美食的热爱和追求一直是我的榜样,一笑置之的潇洒更是我期待自己有朝一日能达到的状态。
但是现在,
我还真是喜欢别人看不惯我又干不掉我的样子。
关注公众号“假日小姐的奇幻之旅”,除了吐槽,还有很多有趣又有用的内容等你来挖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