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葬:传承了千年的悬棺文化,却成了现在的未解之谜
关于岩葬
小时候上山放牛的时候,常常会见到在高耸的山间,那些放置在岩层下面的棺材。那时候不解,指着山腰上问大人们:棺材不应该是埋在坟地里吗?为什么要放在岩石下面呢?大人们都说,放在那里是为了让棺材淋不到雨。埋在地下也淋不到啊,这不是自相矛盾吗?
岩葬来源
人们认为,岩葬主要流行在我国的彝族和壮族等少数民俗,在汉族丧葬文化中,一般选择土葬,不过这种岩葬在我国的分布十分地广阔,北方一些地区也会使用岩葬。所谓岩葬,顾名思义就是把人葬在岩石中,由于人们对岩葬的理解不同所以各个民族中也形成了自己的文化特色。
从东汉到明清时期,这种岩葬发生了各种形式上的变化,而且岩葬的方式也有很多种,现在我们在南方多数地区看到的岩葬文化都是传承了明清时期的特点。古人认为,人类的祖先最早是生活在岩洞里,所以岩葬是为了让其和祖先相会。
岩葬分类
其中这种岩洞葬和我们现在的墓穴有很大相似,只不过其是把棺材放在洞里,遮蔽风寒。这种岩洞葬在葬礼之前一般都派人把里面清扫干净,而且里面放置上陪葬品,然后加上木头护栏,以免外人打扰。
这种丧葬方式最为常见,也最为普及。通常是在岩层下面找一处风水宝地,然后把棺材横着放在岩层下面,让其防水就可以了。这种方式最为方便,也最为安全。丧葬结束后在棺材的当面都钉上木桩,用来固定。
这种丧葬方式非常复杂而且危险,在古代,这种悬棺往往是先在半山腰凿孔,然后插入巨大的木桩。葬人的时候,通过绳索从山顶慢慢把棺材放下,直到落在两个木桩上。这就成了我们见到的悬棺。要知道,棺材的重量再加上尸体的重量会有几百斤,稍有不慎就会跌入悬崖,非常危险。
特殊的“崖葬”
在诸多岩葬中,还有一种奇特的岩葬方式,被人称为“崖葬”,崖就是悬崖的意思。相传在三国时期,在吴国福建一带,人们以竹木建筑为生,一般房子的下面都是架空的,出门时有楼梯。当地人认为,这样做是为了避开地上的湿气,而且可以防止野兽的攻击。
所以在当地,当人去世以后,人们认为把遗体挂在悬崖之上,就可以避免地上的湿气,也可以防止野兽破坏尸体,所以比起悬棺,这种崖葬更加的危险。他们专门寻找极其陡峭的山峰,而且周围没有植被,空旷的只有岩石,远远望去,极其的单调而神秘。
如何放置棺材
如今,岩葬文化在众多人眼中变成了扑朔迷离的神奇现象,诸多学者也纷纷加入了研究岩葬文化的队伍中。这种岩葬的具体的形式就被分为了三十几种,可见岩葬的文化确实有诸多神秘之处等待人们去探索。
现代的“岩葬”
如今,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以及火葬的普及,这种岩葬已经少之又少。只有在福建和浙江的一些少数民族依然会采用这样丧葬方式,用来传承先人的习俗。
不管如何,当我们是仰望那壁立千仞的古代悬棺,就会不禁感叹古代人们的高超技艺,这些悬棺历经千年饱经风霜,依然不会脱落,其神秘之处绝非一点。千年悬棺,犹如那万千不解之谜一般,等待着世人慢慢去探索与发现。
作者/老黑
喜中国文化,爱历史传承,尽绵薄微力,扬卓越俗成。
扫描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