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腹逐淤汤加减方有哪些?少腹逐淤汤名医心悟与加减经验

少腹逐淤汤

少腹逐淤小芭香,桂婆五灵及蒲黄;

延胡没药归弯节,涵经祛淤止痛强。

(一)少腹逐淤汤的组成与功效

少腹逐淤汤由当归、蒲黄各9克,没药、川芎、赤芍、五灵脂各6克,小茴香、延胡索、肉桂各4克,干姜3克组成。水煎服。

本方具有活血祛淤、温经止痛之功效。是主治因淤血所致的少腹痞块,月经不调,痛经等痛证的首选方剂。

临床应用以少腹淤血积块,或有疼痛,经水或紫或黑,或夹有瘀块为其辨治之要点。若见实热伤阴,阴虚血燥者,不宜使用。

凡属淤血所致的肠粘连、肠套叠、慢性盆腔炎、附件炎、痛经、不孕、子宫内膜异位症、卵巢囊肿、子宫肌瘤、精液不液化、睾丸剧痛等病症,用治有效。

(二)加减方法

①如见少腹胀甚,加莪术、青皮、本香。②少腹疼痛拒按,加姜黄、三棱。③虚寒甚,加附子。

(三)名中医用方心悟

范文虎(近代中医学家)

少腹逐淤汤:当归、蒲黄各9克,炒五灵脂、赤芍、川芎、没药、延胡索各6克,炮姜、官桂各3克,小茴香2克。

吴涵秋等说,先师(范文虎先生)用本方治妇人痛经,在经临时或先一二日服之,至经净为止,如是续服三五周,常使多年痛经痊愈。王(清任)氏谓:“更出奇者,此方种子如神”。我等在侍诊时,亦屡见先师用于不孕症,颇有奇验(摘自《近代中医流派经验选集》第143页)。

颜德馨(上海铁道医学院教授)

经期腹痛为经血不通之候…少腹为厥阴之界、厥阴为寒热之脏。肝失疏泄,气滞血淤,其痛随作矣。治疗之法以通为主,多用温经逐寒,祛淤止痛,王清任之少腹逐淤汤独擅胜场,每于经前投此,多应手而效。曾以治痛经达10余年缠绵不愈者,或痛甚则厥,或剧痛需以“度冷丁”方得小安等顽固病例,亦有殊效。投药方法,每次月经来潮前连服5~7剂,一般连续治疗3个月即获痊愈。经治病例中不乏因之而得孕,王清任称此方能“令人有子”,乃经验之谈(摘自《名医特色经验精华》第231页)。

林庆祥(名老中医)

运用活血通络的少腹逐淤汤合黄芪赤风汤(黄芪20克,生地黄15克,延胡索、五灵脂、蒲黄、桃仁、赤芍、当归各9克,没药、小茴香各5克),治疗小脑萎缩,每用通络法奏效(摘自《名医治病》第193页)。

董廷瑶(中医专家)

小儿肠套叠,治以少腹逐淤汤(五灵脂、蒲黄各9克,延胡索、当归、赤芍各6克,小茴香、干姜、官肉桂、川芎、没药各3克),具有活血利气通络止痛之功效。主治小儿肠套叠,痛如针刺,痛处固定不移或有包块,按之则痛,遇冷痛加重,得温则较舒,口唇紫暗,舌有瘀点,脉象细涩者。

如寒甚必重用姜、桂;气滞血淤需选用木香、乳香、桃仁、红花、枳壳、川楝子等;腹部有包块可加三棱、莪术、山甲片。随宜而施,疗效显著,且可根治(摘自《首批国家级名老中医效验秘方精选》第341页)。

王毓瑛(名老中医)

笔者以少腹逐淤汤为主方加减,治疗月经失调的不孕症,每每获效。王清任在《医林改错》上说:“......更出奇者,此方种子如神”。

使用该方时,必须根据患者情况随证加减。经期少腹疼痛属寒者,重用小茴香、炮姜;经至腹痛、量少而色淡者,重用官肉桂、生蒲黄;经至腹痛、量多而色深,用炒蒲黄。经期有血块,血块大用没药、乳香起破淤之功;血块小改用丹参化淤;经至气虚血少、腹痛,重用赤白芍、延胡索;刺痛、量少则重用延胡索、生蒲黄、五灵脂。经期出现血热现象,需加人栀子、生地黄、酒黄芩,并少量使用小茴香、炮姜,以防寒凉。肾虚阴亏腰痛,加入川续断、桑寄生、杜仲、狗脊。白带多,食欲不振,脾虚湿盛,加人苍白术、焦三仙。经期胸胁胀满,肝气郁滞雨腹痛,加香附、郁金、陈皮(摘自《医方妙用》第39页)。

谭定全(中医专家)

以少腹逐淤汤加鳖甲、龟板组成主方,加昧治疗增生型肠结核76例(原发性18例,继发性肺结核48例,继发性淋巴结核10例),全部病例在右下腹可扪及肿块。治疗结果:痊愈70例,好转5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占98.7%。疗程最长的为1年,最短者3个月。

气虚加黄芪、党参;阴虚便秘加火麻仁、淡苁蓉;潮热、盗汗者加银柴胡、知母、牡蛎;五更泄泻加补骨脂、肉豆蔻、五味子、吴茱萸;腹部膨胀加莱菔子、厚朴、槟榔;呕吐加法半夏、代赭石;湿重加苍术「摘自《湖南中医杂志》1989;5(6):4_。

王静明(中医专家)

以少腹逐淤汤为主方,加味治疗溃疡性结肠炎44例。治疗结果:治愈27例,显效12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为88.7%。

气虚加黄芪:党参;血虚加阿胶;阳虚加附子;阴虚加生地黄、熟地黄;气滞加枳壳、木香[摘自《中医药信息》1990;24(1):9]。

杜玉林(中医专家)

以少腹逐淤汤加味,治疗21例小儿频发性肠痉挛。如寒湿偏重,选加高良姜、吴茱萸、苍术。兼气虚加党参、白术、黄芪。兼食滞加焦山楂、神曲、莱菔子;兼便秘加生大黄、枳实、川厚朴;兼呕吐加旋覆花、姜半夏、陈皮。治疗结果:18例随访1年腹痛未再发;3例发作次数减少,疼痛明显减少[摘自《浙江中医学院学报》1993;17(6):231。

林泽毅(中医专家)

以少腹逐淤汤为主方治疗血栓性外痔。便秘加肉苁蓉、火麻仁、郁李仁;痔核水肿明显加木通、泽泻、车前子;气滞加香附、陈皮;气虚加党参、黄芪。药渣加沸水坐浴熏洗,每次20分钟,每日2~5次。治疗结果:痊愈28例,好转2例,平均治疗3.6天[摘自《辽宁中医杂志》1990;14(12):2616傅昌格(中医专家)

以少腹逐淤汤加乳香为主方,加减治疗泌尿系结石100例。腰腹疼痛如绞者加白芍、甘草;血尿加白茅根、琥珀末;气虚加黄芪、党参;阴虚加生地黄、旱莲草;小便涩痛加金钱草、石苇;湿热偏亢去干姜、官桂。1个月为1个疗程。治疗结果:泌尿系结石100例,其中有65例排出结石87块,排石率为65%;结石下移3厘米以上者22例;无效13例;对47.5%肾绞痛者有很好的止痛作用;对94%因结石所致的尿血者有良好的止血作用[摘自《中西医结合杂志》1985;5(5):247].

薛源来(中医专家)

以少腹逐淤汤加乳香为基本方治疗痛经。腹痛剧烈加乌药;肝郁气滞加香附;宫寒甚者加吴茱萸;经色紫黑有血块加桃仁、红花。每当月经前1~2天行经期内服,经后停药。下次月经期再服,连服2~3个月经周期。治疗结果:

痊愈103例,好转31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7.8%[摘自《陕西中医》1992;13(5):1971。

林育樵(中医专家)

以少腹逐淤汤治疗寒凝血淤型的子宫内膜异位症25例。有效率为97.5%[摘自《中西医结合杂志》1988;8(10):639].

扶春秀(中医专家)

以少腹逐淤汤加减为基本方(当归、川芎、赤芍、肉桂、没药、五灵脂、小茴香,桃仁、香附、艾叶)治疗不孕症。若输卵管积水加茯苓皮、大腹皮、木通。输卵管闭锁、粘连加三棱、莪术、王不留行。输卵管炎症、附件增厚压痛加地丁草、蒲公英、川楝子或败酱草。1个月为1个疗程。经期停服。治疗结果:治愈43例,无效7例,有效率为86%[摘自《湖南医药杂志》1983;(4):19_。

周淑英(中医专家)

治疗不孕症46例,以少腹逐淤汤为主方,兼输卵管炎症加荔枝核、车前子、金银花、川楝子、蒲公英。每于经期服3~5剂,1个月经周期为1个疗程。治疗结果:1个月经周期受孕者11例,2个月经周期受孕者6例,3~4个月经周期受孕者28例。45例受孕,1例无效者为无排卵性不孕[摘自《中医杂志》1985;26(8):39。

赵延楼(中医专家)

以少腹逐淤汤为基本方,经色紫黑色有血块者加川楝子、茜草炭、香附、艾叶等。血暗红无血块者加艾叶等;湿邪较重者加苍术、黄芩。以本方加味,治疗滑胎(习惯性流产)共212例,滑胎次数少则3次,多则9次,均为血淤型滑胎。治疗结果:服药后临床诸证消除,足月分娩者178例,症状不能控制雨流产者22例[摘自《辽宁中医杂志》1986;10(9):26_.

刘德久(中医专家)

以少腹逐淤汤去干姜,加败酱草、黄芪为基本方,加味治疗慢性盆腔炎42例。湿热型加酒大黄、蒲公英、黄柏;寒凝气滞型重用小茴香、肉桂,加吴茱萸、乌药、干姜;气滞血淤型加三棱、莪术。每日1剂。4周为1个疗程,连服2个疗程。治疗结果:痊愈26例,好转4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2.8%[摘自《湖北中医杂志》1993;15(3):23_。

周容华(中医专家)

以少腹逐淤汤去干姜、赤芍,加桃仁、红花、三棱、莪术、生卷柏、益母草为主方。治疗经检查确诊为子宫肌瘤的14例。服药1个月为1个疗程。治疗结果:痊愈8例,显效4例,有效1例,无效1例。随访获效病例,疗效巩固[摘自《北京中医》1987;(5):34】。

*。

李一冰(中医专家)

以少腹逐淤汤为主方,若出血时间长、经量多,头晕加女贞子、早莲草;气虚食少加黄芪、党参;淤血腹痛加田三七、益母草。阴虚加服六味地黄丸;治疗卵巢囊肿50例。治疗结果:痊愈46例,显效4例[摘自《新中医》1995;27(8):40]。

孙焕明(中医专家)

以少腹逐淤汤加黄精为基本方。加味治疗精液不液化20例。精液有脓球者加萆薢、石菖蒲、石苇、车前子;治疗后虽液化,但精子活动力低下者加黄芪、淫羊藿;精子计数少者,并服五子补肾丸。疗程为20~40天。治愈17例,有效3例。有效率为100%[摘自《河南中医》1985;5(3):29]。

凌绥百(名老中医)

以少腹逐淤汤去小茴香、干姜,加柴胡、乳香、没药、姜黄各10克,吴茱萸、鸡内金各6克,丹参15克,益母草20克,田七8克,组成“疏肝调经汤”。具有疏肝理气,活血调经之功效。主治于情志不舒,肝气郁结,气机壅滞,形成气不运血,致经血淤阻胞中而痛经不孕者(摘自《名医名方录》第2辑第113页)。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