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猪产能恢复的动能和节奏

 摘 要 

1月生猪出栏量可能被高估:由于1月份恰逢春节假期和疫情干扰,工作天数缩短;结合参考上市企业销售量和京沪批发市场上市量数据,我们认为1月出栏量环比增加19.1%的官方数据是明显偏高的,实际应是环比上月持平或小幅下降,降幅在0-5%的区间内。

企业复产动能被削弱:86%的受访企业表示产品销售受阻,82%的企业表示上游供货商成本上涨或无法供货,71%的企业遭遇生产工人无法正常返岗的问题,37%的企业表示存在较大资金缺口,急需融资。各地新建、在建生猪养殖项目因物资运输以及复工延迟等因素,基本都处于停工状态。

生猪产能恢复的节奏放慢:疫情的负面影响在第二季度有望逐步减轻并消退,而各项政策利好则将陆续兑现;但在此之前已经产生损失还是难以弥补,特别是在产能恢复和出栏方面。我们认为2020年生猪出栏量实现触底回升的时间节点会比此前预期至少晚1-2个月,即要到2020年第四季度,恢复到往年正常水平则要到2021年,这个判断与调研结果也是基本吻合的。

 正 文 

1. 1月出栏量可能被高估
据农业农村部公布,去年12月份、今年1月份生猪出栏环比分别增加14.1%和17.9%,每头肥猪出栏活重环比分别增长2.6%和1.1%,按此测算,猪肉产量环比分别增长17.1%和19.1%,有效保障了春节期间猪肉供应。但是,其他方面的数据似乎并不支持1月出栏大增的结论,理由如下:
春节期间都伴随着出栏量的显著下降,往年这个下降多数是体现在2月份。但今年春节是1月24日,实际工作时间只有20天左右,因此春节假期对出栏的影响主要是集中在1月份而不是2月份。再加上疫情的影响,1月下旬各地已经开始采取隔离封锁措施;在春节长假加疫情的制约下,1月出栏量实现接近20%环比增幅的可能性很小。实际上,1月份生猪出栏对应的是去年7-9月份的仔猪存栏,而去年这一时期存栏还处于下降阶段;在正常情况下,1月份可出栏生猪数量难有明显提高,除非有节日消费带来的季节性增加。但如上所述,1月份因春节假期影响,实际出货时间被大大缩短了。
从上市企业的销售量看,目前已经公布1月销量的11家企业全部环比下降,其中温氏销售87万头,环比下降31.6%;新希望六和销售32万头,环比下降21.8%;正邦销售30万头,环比下降51.5%。各企业对销量环比下降的解释各有不同,但基本不外春节假期、疫情和非洲猪瘟三个影响因素,这与上面的分析是相符的。
从地方批发市场的数据看,北京新发地批发市场1月份白条猪日均上市量为1749头,环比上月增加9%左右。而同期上海批发市场猪肉成交量则为20020吨,环比上月减少14.5%。这也说明1月份的出栏量是难以实现环比大幅增加的。
综合以上数据分析,我们认为1月出栏量环比增加19.1%的数据是明显偏高的,实际应是环比上月持平或小幅下降,降幅在0-5%的区间内。
2. 企业复产动能被削弱
近日,针对疫情对农牧企业的影响,农信研究院与中国农业大学MBA中心联合开展了调研,共收到来自30个省份地区的277份有效问卷,从调研结果中可以看出,企业在产销各个环节均面临严重困难,复产动能被严重削弱:
产品销售受阻:受访企业中,86%的受访企业表示产品运输受限于道路不畅和物流资源紧缺,65%的受访企业表示市场订单减少。而在订单减少的企业中,减少一半以上的企业占比达47%。
饲料和原料供应偏紧:82%的受访企业表示,上游供应商或企业物资调配受制于道路运输不畅、物流成本上涨或无法供货,58%的受访企业表示,上游供应商不能开工或开工不足,无法及时供货。而在饲料储备方面,可用天数在5天以下的占25%,5-15天占44%,15-30天占12%,可用一个月以上的企业占比仅为19%。
用工返岗不足71%的农牧企业遭遇生产工人无法正常返岗的问题,而管理人员无法正常返岗的企业占比也高达50%。企业普遍预期上半年用工量将减少,认为用工量可能与去年同期持平或增加的企业占比仅占23%。
流动资金紧张20%的受访农牧企业表示流动资金撑不过1个月,37%的受访企业表示存在较大资金缺口,急需融资。而导致流动资金紧张的最主要原因是疫情导致无法营业,销售收入减少。
运营环境评估悲观:23%的受访企业表示经营可以总体保持稳定,39%表示受疫情影响经营勉强维持,26%表示受疫情影响经营暂时停顿,12%表示面临倒闭危机。另一方面,94%的农牧企业预计上半年的利润同比将降低,其中33%预计同比降低超50%。仅有6%的农牧企业预计利润同比持平或增加。
生猪出栏预期悲观:仅有6%的企业预计比去年上半年生猪出栏量增加,其他企业均表示2020年上半年生猪出栏量将比去年同期下降。50%的受访企业认为12个月以后生猪出栏量不能恢复到正常水平,要等到15-18个月以后。
此外,各地新建、在建生猪养殖项目也因物资运输以及复工延迟等因素,基本都处于停工状态。目前牧原股份、天邦股份、正邦科技等多家上市公司均表示公司各项生产经营稳定,未受到疫情重大影响,但应各地政府防疫要求,在建工程均暂停施工,具体复工时间待各地政府通知安排,这样项目投产和销售的周期也将被迫后延。
3. 产能恢复速度或将进一步放慢
据对全国400个定点监测县数据汇总,1月份能繁母猪存栏环比增长1.2%,连续4个月环比增长,与去年9月份相比增长8%。部分养猪大省能繁母猪存栏恢复势头更好,辽宁连续8个月环比增长,河北、山西和黑龙江均连续6个月环比增长,河南连续5个月环比增长。目前,黑、吉、辽、蒙、陕、甘、宁等7个省份能繁母猪存栏已恢复甚至超过去年同期水平,较上月增加1个省份。
现在的问题是这种恢复速度能否持续下去。根据农业农村部公布,目前全国非洲猪瘟疫区已经全部解除封锁,进入2020年以后未出现新增非瘟病例。如果以上判断为真,那么可以认定非瘟疫情对生产的干扰已经降低到可以接受的程度,主导产能恢复的主要因素就是猪场自身的扩繁速度。但是自11月以来,能繁母猪存栏环比增速分别为4.0%、2.2%和1.2%,,即便考虑到春节假期的影响,1月增速也是慢于预期的。而且2-3月份增幅肯定更低,因为新冠病毒肺炎疫情正在从各个方面拖慢产能恢复的步伐。
从宏观角度分析,2019年GDP增速创1991年来新低,除了外部冲击和贸易摩擦以外,更主要是经济内部性、结构性因素所致。资金流动性不足迭加新冠肺炎疫情的负面影响,企业现金流紧张成为普遍现象,尤其是小微企业融资困难,极不利于后期复产和进一步扩张。
为此,央行已采取多种措施增加市场流动性,包括1月份降低存款准备金率,2月通过公开市场操作提供大量短期流动性等。另一方面,针对养殖企业的各项支持政策也在迅速出台。其中包括:对重点地区损失较大的家禽养殖场户给予延长还贷期限、放宽贷款担保等政策支持;推动屠宰企业与养殖场户对接;加快恢复生猪生产,将养殖场户贷款贴息补助范围由年出栏5000头以上调整为500头以上;增加冻猪肉国家收储等;暂缓缴纳社保费用等。
综合以上信息,我们认为疫情的负面影响在第二季度有望逐步减轻并消退,而各项政策利好则将陆续兑现;但在此之前已经产生损失还是难以弥补,特别是在产能恢复和出栏方面。我们认为2020年生猪出栏量实现触底回升的时间节点会比此前预期至少晚1-2个月,即要到2020年第四季度,恢复到往年正常水平则要到2021年,这个判断与调研结果也是基本吻合的。

 

  推 荐 阅 读  

Q: 你理解的农业大数据是什么?

欢迎留言与大家分享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