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1947年成为国军由盛到衰的转折点?连下乡抢粮都不会了
陈纳德在抗战期间组织的飞虎队对中国抗战确实是有很大帮助的,但却很少有人提到他后来做的事情,尤其是解放战争期间。
辽沈战役之前,卫立煌奉命到东北收拾残局,他提出一个办法就是国军放弃铁路线和不重要的据点,全面退守沈阳,在沈阳秣马厉兵,整训部队,待机反攻。
当时有人质疑他这个办法,沈阳的军工生产能力还在,可以自给自足,但如果把沈阳以外的地方都放弃了,在沈阳的三十万国军吃什么,粮食从哪儿来?
卫立煌回答说,沈阳城防体系范围内的土地肥沃,可以种高粱米,足够在沈阳的部队食用。又有人指出,当年东北大旱,沈阳附近的农民收成只有往年的百分之二十。卫立煌说,还可以空投。
于是卫立煌找来了一个驻华美军的上校,请他协调,用美国的航空力量帮忙,从华北傅作义那里空运物资到沈阳,保证沈阳的物资供应。这个上校一口答应,并且询问了沈阳的几场情况等等。
但后来美国并没有帮卫立煌大量空运物资到沈阳来,导致在沈阳的国军处于物资比较匮乏的状态,尤其是粮食。既然事先已经答应了,为什么又没做到呢?
这个美国上校当时说的美国帮助空运物资,主要就是通过陈纳德的航空公司。因为在抗战结束后,陈纳德的飞虎队就转变成了航空公司,并且主要业务就是帮国军空运物资。
1947年以后,国军按照美国方式进行改编,后勤供应由以前以师为单位筹集和分发,改成了一个大战区设一个兵站系统,另外配置一个独立性比较强的联勤部系统,把物资囤积在一些铁路和公路的重要节点上,作为补给站。一旦部队进入作战状态,由联勤部统一配发预先规定好的物资,由部队自己携带。
这和国军以前的方式就完全不同了。所以,国军在1947面以后的表现经常就是,一个部队一旦被解放军包围,一般只能支撑三天,三天后就要饿肚子了,再要维持,就必须要靠空投了。
比如杜聿明从徐州撤退时的命令中就包括一项对物资补给的命令,规定携带五百公里油料,携带三天口粮,到达指定位置之前不补给。结果才走了一百公里还不到,就被解放军包围了,解放军包围了十天之后,杜聿明集团的物资就不足了,只能依靠空投。
而当时要空运,基本上就是借助陈纳德的航空公司。在1948年国军处于全面被动的状态的情况下,陈纳德的航空公司的生意是非常好的,这一年国军军费的一半都被陈纳德赚走了,就是做这个空运物资的生意。
也就是说,陈纳德在解放战争期间,一直在中国发战争财,而且收益非常丰厚。而且,国军越是被动,铁路线和公路线越是无法维持,陈纳德的生意就越好。
但也正是这种改成美国的联勤部模式,加快了国军的崩溃。因为国军只要离开铁路线和公路线,物资就无法保证供应,被解放军分割包围后坚持的时间就越短。
甚至于连国军在1947年之前最常用的下乡抢粮的办法,到1948年,国军都不会了。卫立煌在沈阳筹集不到物资,就曾派部队到沈阳周围的农村去下乡抢粮,结果毫无收获,因为国军的这个技能已经退化了,不会了。
等到解放军在三大战役中取得决定性胜利,席卷全国,陈纳德的生意也做不成了,于是拿着他在中国发战争财赚来的钱,带着他的中国老婆陈香梅回了美国,安度晚年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