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语堂 | 一个人必须有胆量且独立思考

文:林语堂
博学不等于见识和鉴赏力
教育或文化的目的不外是在发展知识上的鉴赏力和行为上的良好表现。有教养的人或受过理想教育的人,不一定是个博学的人,而是个知道何所爱何所恶的人。一个人能知道何所爱何所恶,便是尝到了知识的滋味。
世界上有一些人,心里塞满历史上的日期和人物,对于俄国或捷克的时事极为熟识,可是他们的态度或观点是完全错误的;在社交集会里碰到这么一个人真是再气煞人也没有的事了。我曾碰见过这种人,觉得谈话中无论讲到什么话题,他们总有一些事实或数字可以提出来,可是他们的见解是令人气短的。
这种人有广博的学问,可是缺乏见识或鉴赏力。博学仅是塞满一些事实或见闻而已,可是鉴赏力或见识却是基于艺术的判断力。
中国人讲到学者的时候,普通是分为学、行、识的(一个人对于历史时事的见识,也许会比别人更“高”,这就是我们所谓“解释力”的)。
对于历史学家,尤其是以这三点为批评的标准;一部历史也许写得极为渊博,可是完全没有见识,在批判历史上的人物的事迹时,作者也许没有一点独出心裁的见解或深刻的理解力。
要见闻广博,要收集事实和详情,乃是最容易的事情。任何一个历史时代都有许多事实,我们要将之塞满心中,是很容易的;可是选择重要事实时所需要的见识,却是比较困难的事情,因为这要看个人的观点如何。
所以,有教育的人是一个知道何所爱何所恶的人。这我们叫做鉴赏力,有鉴赏力便有风雅。
一个人必须能够寻根究底,必须具有独立的判断力,必须不受任何社会学的,政治学的,文学的,艺术的,或学究的胡说所威吓,才能够有鉴赏力或见识。

胆量和独立判断是一件难得的美德

我们成人的生活无疑地受着许多胡说和骗人的东西所包围:名誉的胡说,财富的胡说,爱国的胡说,政治的胡说,宗教的胡说,以及骗人的诗人,骗人的艺术家,骗人的独裁者,和骗人的心理学家。

精神分析学家会告诉我们说:一个人儿童时代的肠胃官能的活动,对于后来生活上的野心,进取心,和责任心,有着切实的关系,或说大便秘结造成一个人的吝啬的性情;有见识的人听见这种话的时候,只好一笑置之。一个人做错了事,便是错了,用不着拿出伟大的名誉以威压人,也用不着说他曾读过许多我们不曾读过的书,以恐吓人。

所以,见识和胆量是有密切的关系的,中国人往往把识和胆连在一起;而我们知道,胆量或独立的判断是人类中一种多么难得的美德。

我们看见一切有特殊建树的思想家和著作家,在幼年时代都有这种智能上的胆量或独立性。这种人如果不喜欢一个诗人,便表示不喜欢,纵使那个诗人是当时最有声望的诗人;当他确实喜欢一个诗人时,他便能够说出喜欢他的理由来,因为这是他的内心判断的结果。这就是我们所谓文学上的鉴赏力。

如果当时盛行的绘画学派的主张,使他的艺术本能感觉不快,他也会加以反对。这就是艺术上的鉴赏力。一种流行的哲学理论或时髦的观念,纵使得到了一些最伟大的人物的赞助,他也会表示漠然的态度。他要等到自己心悦诚服,才愿相信一个作家的话;如果一个作家能使他信服,那个作家便是对的,可是如果那个作家不能使他信服,那么,他自己是对的,而那个作家是错的。这就是知识的鉴赏力。

这种智能上的胆量或独立的判断无疑地需要相当孩子气的,天真的自信力,可是这个自我便是一个人唯一可以依附的东西,一个研究者一旦放弃了个人判断的权利,便只好接受人生的一切胡说了。

注重思想比注重学问更有意义

孔子似乎觉得学而不思比思而不学更为危险,他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他在当时一定看见过许多学而不思的学生,所以才提出这个警告;这个警告正是现代学校里极为需要的。大家都知道现代教育和现代学校制度大抵是鼓励学生求学问,而忽略鉴别力,同时认为把学识填满脑中,就是终极的目的,好像大量的学问便能够造成一个有教育的人似的。

可是学校为什么不鼓励思想呢?

教育制度为什么把追求学问的快乐,歪曲而成堆塞学识的机械式的,有量度的,千篇一律的,被动的工作呢?我们为什么比较注重学问而不注重思想呢?我们怎么可以因为一个大学毕业生念完了若干规定的心理学,中古史,逻辑,和“宗教”的学分,而便称他做受过教育的人呢?学校为什么要有分数和文凭呢?分数和文凭在学生们心中为什么会代替了教育的真目的呢?

理由是很简单的。我们之所以有这个制度,就是因为我们是在教育大批的人,像工厂里大量生产一样,而工厂里的一切必须依一种死板的、机械的制度而运行。学校为保护其名誉,使其出品标准化起见,必须以文凭为证明。

于是,有文凭便有分等级的必要,有分等级的必要便有学校的分数;为着要给分数起见,学校必须有背诵,大考,和小考。这造成了一种完全合理的前因后果,无法可以避免。可是学校有了机械化的大考和小考,其后果是比我们所想象的更有害的。

因为这么一来,学校里所注重的是事实的记忆,而不是鉴赏力或判断力的发展了。我自己也曾做过教师,我知道出一些关于历史日期的问题,是比出一些含糊的问题更容易的。同时批定分数也比较容易。

这个制度实行之后,我们便会碰到一种危险,就是我们会忘掉我们已经背弃了教育的真理想或即将背弃教育的真理想;所谓教育的真理想,我已经说过,就是发展知识上的鉴赏力。

我们必须放弃“知识可以衡量”的观念

孔子说:“记问之学,不足以为人师。”这句话记起来还是很有用的。世间没有所谓必修的科目,也没有什么人人必读之书,甚至莎士比亚的著作也不是必读之书。学校制度中似乎有一个愚蠢的观念,以为我们可以制定一些最低限度的历史知识或地理知识,要做一个受过教育的人,便非念这些东西不可。

我曾受过相当的教育,虽则我完全不知道什么地方是西班牙的首都,而且有一个时候以为哈凡拿(Havana)是一个邻近古巴的岛屿。学校制定必修课程有一种危险,就是认为一个人如果念完这些必修的课程,便自然而然知道了一个受过教育者所应知道的学识。所以,一个毕业生在离开学校之后,便不再学习什么东西,也不再读什么书,这是完全合逻辑的情形,因为他已经学到所应该知道的东西了。

我们必须放弃“知识可以衡量”的观念。庄子说得好:“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知识的追求终究是和探索一个新大陆一样,或如佛朗士(AnatoleFrance)所说“灵魂的冒险”一样。

如果一个虚怀若谷的,好问的,好奇的,冒险的心智始终保持着探索的精神,那么,知识的追求就会成为欢乐的事情,而不会变成痛苦的工作。

我们必须放弃那种有量度的,千篇一律的,被动的填塞见闻的方法,而实现这种积极的,生长的,个人的欢乐的理想,文凭和分数的制度一旦取消或不被人们所重视,知识的追求便可成为积极的活动,因为学生至少须问自己为什么要读书。学校现在已经替学生解答这个问题了,因为学生知道他读大学一年级的目的,便是要做大学二年级生,读大学二年级的目的,便是要做大学三年级生,心中一点疑问也没有。

这一切外来的计划都应该置诸不顾,因为知识的追求是一个人自己的事情,与别人无干。现在的学生是为注册主任而读书的,许多好学生则是为他们的父母,教师,或未来的妻子而读书,使他们对得起出钱给他们读大学的父母,或因为他们要使一个善待他们的教师欢喜,或希望毕业后可以得到较高的薪俸以养家。

我觉得这一切的思念都是不道德的,知识的追求应该成为一个人自己的事情,与别人无关,只有这样,教育才能够成为一种积极的、欢乐的事情。

(0)

相关推荐

  • 林语堂之教育及智识上的鉴别力

    教育和文化的目标,只在于发展智识上的鉴别力和良好的行为.一个理想的受教育者,不一定是学富五车,而只须明于鉴别善恶:能够辨别何者是可爱,何者是可憎的,即是在智识上能鉴别.最令人难受的,莫过于遇到一个胸中 ...

  • 林语堂:一个人必须有胆量且独立思考

    博学不等于见识和鉴赏力 教育或文化的目的不外是在发展知识上的鉴赏力和行为上的良好表现.有教养的人或受过理想教育的人,不一定是个博学的人,而是个知道何所爱何所恶的人.一个人能知道何所爱何所恶,便是尝到了 ...

  • 一个人必须有胆量且独立思考

    读书多了容颜自然改变 博学不等于见识和鉴赏力 教育或文化的目的不外是在发展知识上的鉴赏力和行为上的良好表现.有教养的人或受过理想教育的人,不一定是个博学的人,而是个知道何所爱何所恶的人.一个人能知道何 ...

  • 孩子独立思考的重要性,不要剥夺了他们成长的机会!

    家长们都曾担心过如果孩子不会独立思考怎么办?但是家长往往忽略的是孩子的独立思考能力并不是一蹴而就的,也不是通过老师的教导就能实现的,这也需要家长在日常生活中通过一些点滴小事帮助孩子培养这种能力. 有这 ...

  • 孩子,你要学会独立思考 丨21读书

    每周一本书 让阅读,丰满人生 卓越的思考能力并不是天生的,而是可以通过阅读培养出来. 21读书 来源丨本文内容综合选自<让孩子像哲学家一样思考> 编辑丨阿巷 01 你是反复担心个不停的人吗 ...

  • 哲学有什么用处?可以培养独立思考能力,让人活得更加快乐

    哲学有什么用处?可以培养独立思考能力,让人活得更加快乐

  • 在被短视频“投喂”的时代,如何保持清醒,独立思考?

    如何成为一个独立思考的人 哲学是一种冲击边界的思考 梁漱溟 | 思考问题的八层境界 视频号已开通 长按识别二维码 作者丨阿兰·德波顿 1. 两场谈话 据柏拉图的<拉凯斯篇>记载,有一天下午 ...

  • 爱因斯坦 | 教育的首要目标,是独立思考和判断,而非特定的知识

    本文节选自1936 年10 月15 日爱因斯坦为庆祝美国高等教育300 周年纪念会,在纽约奥尔巴尼市政府教育大厦校长厅举行的庆祝会暨纽约州立大学第72 届毕业典礼上的演讲. 教育的首要目标,是独立思考 ...

  • #独立思考# 独立思考一一基于事...

    #独立思考# 独立思考一一基于事实和逻辑为出发点,没这个前提,谈独立思考,那是蠢.中国文化(纯而厚),但有个缺陷,缺逻辑,百年中国都在补课. 所以,家长培养小朋友,不要去读(三字经),很烂,应背诵论语 ...

  • 觉醒年代丨独立思考比任何时候都重要

     ID l qspyq2015 作者 l 贾铭 03  作者:贾铭,青年经济学者.自由撰稿人.研究领域为行为与实验经济学,关注政治经济学.国际关系.政商关系.博弈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