蕴藏在行动中的安宁

人们使用语言和文字,目的是为了交流,然而,正如人类创造出的任何产物往往会出人意料一样,语言文字也其实也可以反过来,改变人类自身的行为。

就拿这本书的书名来说,“倾听内心的声音”这句话说的是什么?“内心的声音”是什么样的?“内心”如何发出声音,这声音是大还是小?“倾听”如何听到内心的声音?这些问题,无需回答,因为从语言文字所反映的客观事物和事实上是无法得出合理的解释的。但这句话却能让我们觉得这句话成立,并且有深度。

我们的大脑被语言文字改变了,变得对语言文字有所依赖,以至于我们总是在期望语言文字背后的神秘力量。这种神秘的力量,为我们的行为带来了便利,为我们带来了希望,但同时也给我们带了困惑和空想。从积极角度上讲,语言是人类的家园;从消极角度讲,人生糊涂识字始——正可谓,成也“语言”,败也“文字”。也就是说,我们似乎陷入了语言文字所构建的两难困境之中,但这个困境是其实是可以化解的,而解决的方法则是克里希那穆提在书中一直强调的“行动”。

语言文字为我们塑造了真理、塑造了完满、塑造了希望,塑造了欲求,塑造了权威,塑造了庇护所……而唯一能突破这种束缚的则是非关文字的行动!我们应在行动中去追寻生命的意义——这就是“倾听”这一行为的价值所在。这里的“倾听”其实和耳朵的功能无关,和客观存在声音无关,它是一种“自省”,是一种“修炼”,是一种“洞察”。当我们因外物的困扰而迷失自我的时候,当我们感到自身欲求痛苦的时候,当我们茫然无措的时候,“倾听内心的声音”就尤为重要了。“内心的声音”到底是什么?在克里希那穆提看来,放弃模仿、放弃权威、放弃真理、放弃欲求,在行动中过程所获得的属于自己的那一份内心的平静,就是“内心的声音”,因为“大音希声”。

在这本书中的克里希那穆提,是演讲者,不是赐福者;是交流者,不是教诲者,但最重要的是他是一个内心平静的行动者。面对这样的一本书,其实每个人都应该读一读,因为每个人都可以从中获得不同的启示。但每个人未必都需要读完这本书,因为有的书,是“言有尽而意无穷”的人生之书,这样的书是常翻常新、永远读不完的——而这本书就是这样的一面人生之镜。面对这样的一面镜子,每个人都知道这样一个事实:改变要从自身做起。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