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画家代表人物之——梅清,笔法松秀,景象奇伟,墨色苍浑
梅清(1623-1697)原名士羲,字远公、渊公,号瞿山、瞿硎、梅痴,敬亭山农等,宣城人。梅氏家族到他这一辈,已经涌现出众多的名宦学士,令世人侧目,其先祖梅尧臣更是中国文学史上一位重量级的大家。家学渊源,加之钟灵毓秀的宣城山水熏陶着伴随着他成长,自幼便显露与众不同之处:“尚在孺子时,束发功书史”,“英伟豁达,读书竟夜不寐。既长,以博雅负胜名”。少年时,他的诗文在江左颇负盛名,不过,他更钟情于翰墨丹青,“咏歌余,间作墨画”。梅清初期绘画题材大多取自于家乡的山,家乡的水,是家乡的山水造就了他绘画的深厚功底,是家乡的风土人情铸炼了他艺术气质。
清顺治十一年(1654)梅清中了举人,此后的他,象那个时代的士子一样,孜孜以求功名。然而,四次北上会试,均以不第告终,这时候,他多少有点心灰意冷。与此同时,又遇家道中落,“屏迹稼园,郁郁无所处”,于是,索性放弃仕途,退隐家乡,游历名山大川,全身心寄情山水书画。 康熙九年(1670),梅清与来宣城方教寺驻锡的画僧石涛一见如故,在石涛的影响下,康熙十年(1671)梅清第一次上黄山进行写生创作。第一次置身这座天下第一奇山,梅清被震摄了,他完完全全拜倒在它的脚下,此后,用他自己的话说:“游黄山后,凡有笔墨,大半皆黄山也!”他将自己毕生精力维系于黄山。
自古黄山只有猿猴和禽兽踩出来的崎岖小道,大多地方是无路可行的。梅清不畏艰险,屡次跋山涉溪,攀天都,登莲花,浸云海,沐温泉,哪里奇险哪里去。梅清以诗人的心去体味、去感受黄山之神奇,写下了许多隽永飘逸的诗篇;以画家的笔去勾勒、去渲染黄山之峻秀,画出了许多峭拔秀美的黄山风景画。梅清画黄山,更多地着力于大气磅礴的烟云和郁郁葱葱的苍松,意境空灵清远,用笔俊秀灵动,墨法苍浑。久而久之,他画黄山形成自己特殊风格,或群峰拱峙,塔立寺踞;或云海苍茫,幽谷深涧;或岩壑峻岭,石径临空;或龙蟠虬卷,鹤栖龟伏;或云盛山沉,雨意蒙蒙;或桥渡亭榭,浮图殿宇。那千状万态,变幻无穷的景物,无不活现在他的笔下。他以老辣古朴、雄奇秀润的笔致,状写清奇、清逸、清旷的画意。他以饱满的诗情作画,更以浓郁的画意赋诗,诗情画意均是他对黄山眷眷情感的凝聚和升华。《清史稿列传·文苑》称其画尤磅礴,多奇气,尝作《黄山图》,极云烟变化之胜。同时代著名学者、诗人王士祯评梅清“画山水入妙品、画松入神品”。《蚕尾续集·跋》说他:“宛陵梅渊公画松天下第一”。梅清以山水画的卓绝成就奠定了他“为明清两代山水画写生之领袖”的地位。
说到“黄山画派”的三大支柱梅清、石涛、渐江,有评价说是他们虽同属一流派,不受古法束缚,却都有鲜明的个性和艺术风格。“石涛得黄山之灵,梅清得黄山之影,渐江得黄山之质”。梅清在师法方面虽没有明确的记载,但还是可以从他的画上看出师法元代王蒙的痕迹,同时也受到黄公望、倪瓒、吴镇以及明代的沈周等一定的影响。既含有倪瓒冷逸的画风,善于师法造化,更强调自我表现意识,标榜个性。他曾自述“临摹百家祗顷刻,点染万品随生成”,还专门治下一方闲章“不薄今人爱古人”,由此可看出梅清对传统继承和学习的态度。自石涛来宣城,前后居住十余年,梅清虽长他19岁,却与他结为忘年交,引为契友,在石涛驻锡的广教寺,在梅清的书斋天延阁,他们时常一起切磋诗文画艺,早期石涛受梅清画风的影响,当代著名画家亚明先生
在为梅清撰写的墓志铭文中称其“……乃石涛成功之先导也”。但是后来,梅清受石涛的影响更大一些,可以说,他们的绘画艺术中风格相处渗透,画风很有些相似。无疑,梅清以自己独特的画风创立了独领风骚的宣城画派,是宣城画派的领军人物。宣城画派的重要画家,则是石涛、半山和尚,梅清的儿子梅蔚、梅磊,侄孙梅庚、梅翀等。
梅清 江上泛舟 立轴
梅清 双松图 立轴
梅清 山水 卷
钤印:得句自长吟、渊公、山高水长、叁昧游、梅、青、瞿山人清记
款识:梦里何年石室开,奚桥松径断尘埃。稍待秋风凉冷浚,倚杖无人待我来。予此过山题壁作此画。瞿山道人梅清。
韩泰华题引首:奇峰云海
韩泰华、叶德辉、刘世珩题跋
鉴藏印:香风有邻、兰知书屋、钵池山人、小亭秘玩、小梅画印、印慧、慧明
此手卷为梅清成熟时期佳作,与《中国古代书画图目》十七册210页重庆市博物馆收藏《黄山松谷庵图》风格最似,是梅清作品中的上乘之作,不可多得。
梅清 客从何处渡江来 镜心
梅清 敬亭霁色 横幅
题识:敬亭,一名昭亭。谢诗“兹山亘百里,合沓与云齐”;其上有云齐阁,用米法图之。
印鉴:敬亭画逸、渊工、吾适吾意
梅清 1691年作 山水 立轴
梅清 黄山铺海图 八黄岳居图(二幅) 立轴
梅清 1694年作 黄山十景 册 (十开)
钤印:臣清、瞿山、直上云门—放歌、莲花峯顶三生梦、柏枧山中人、瞿山、我法、梅痴、梅清印、渊公、梅子、吉欢、瞿老人、游戏三味、吉狂、梅清、瞿山氏、梅、清、茶峡、黄山一片云
款识:[一] 日落松阴乱,山空瀑响齐。断云闻不去,幽鸟寂还啼。报足仙源近,回看世路迷。中宵眠更起,孤月在巖西。晚宿松谷。瞿山清。
[二]黄帝棲真处,遗台旧蹟荒。谁憐丹灶吟,不散紫芸香。靉霴生云气,嶙峋吐剑铓。何人采仙药,大冶火重光。炼丹台。瞿山。
[三]旷绝光明顶,天南四望空。仙纵如可接,何为梦崆峒。晚步光明顶。瞿山。
[四]仙根谁手种,大地此开花。直引半天露,齐擎五色霞。人从香国转,路借玉房遮。莲子何年结,沧溟待泛槎。莲花峰。瞿山。
[五]师子峰头石,高人此结庐。孤筇无着处,双屐尽凌虚。衣冷疑秋逼,山空觉磬踈。何时憩黄海,天半问邻居。师子林寻吼堂。和尚瞿山。
[六]杖拂老人头,始抵天都脚。凌空千仞高,游者步齐却。无经置绠梯,壁立直如削。微风下缥缈,隐隐闻天乐。天都。瞿山。
[七]接引无心不易逢,谁知此意在长松。词人解识西来意,题向黄山第一峰。接引松。瞿山。
[八]西海真天险,苍茫瞷落晖。千峰分剑立,一水绕龙飞。钟目云堆出,僧从石隙归。晚风吹动处,天乐听依稀。西海门看落照。瞿山。
[九]九叠芙蓉到处青,披襟此日眼初醒。浮丘呼罢如相应,冉冉凌空下沓冥。浮丘峰。瞿山。
[十]古刹千峰绕,双幢一涧通。一声长啸处,人在翠微中。翠微源。甲戌八月,瞿山梅清写于茶峡草堂。时年七十有二。
鉴藏印:南海梁志文印、富春胡鼻山、李文通印、韩德堂、木扉鉴赏、德坤珍玩
明末清初,随着黄山旅游的开发和出外经商的徽州商人对家乡风物的眷恋,“黄山图”成为重要的表现题材,出现了中国画史上第一个以山命名的画派——“黄山画派”,梅清就是其中的佼佼者。出生于宣城的他“所居近天都,”一生中“两游黄山,七浴汤泉”,“游览诸峰随手写景,故笔底通灵,不落寻常蹊径。”梅清笔下的黄山豪迈奇绝,“备极云烟变幻之胜”。既不同于弘仁的冷逸峻厚,也有别于萧云从的高森苍润。前人在比较弘仁、石涛、梅清三人所画的黄山时评价道:“石涛得黄山之灵,梅清得黄山之影,弘仁得黄山之质。”灵和质在字面上都比较好理解,但 “影”是何意呢?游览黄山的人可能都有这样的经验,在晴朗的日子里,在强光的照射下,再加之薄云的影响和山峰距离的遥远,一切会变的虚幻缥渺起来。而梅清在描绘黄山时多用淡远飘逸的笔墨,这可能就是前人评“梅清得黄山之影”的缘由吧!观梅清的《黄山十景图》册便会对此说法有更直观的感受和理解。
是册分别绘松谷、炼丹台、光明顶、莲花峰、狮子林、天都峰、接引松、西海、浮丘峰、翠微源等十处黄山胜景,皆从实景中来,又有所夸张、幻化,大多出人意想之外,却能将黄山的灵秀雄奇的身影一一呈现在观者眼前。第一开“晚宿松谷”,下方成片的松冠的表现是梅清最擅长的,笔墨豪迈多变,不拘一家,在干湿松动中凝聚万钧之力,在散乱的组合中饶于秩序。在松石强烈的对比中表现出对象的质感。第二开 “炼丹台”构思大胆奇特,实上虚下,并不觉头重脚轻。浑厚雄肆的墨点,淡逸酣畅的墨色,将黄山云海瞬息万变之态表现得淋漓尽致,古语中有“重若崩云”之说,此图足以当之。没有对黄山作细致的观察和体验是绝对表现不出的。第三开“晚步光明顶”奇峰直上云霄,绝壁上苍松倒挂,文士踏着落日余辉步上绝顶,眺望四周如笋直立的群峰,构思令人叫绝。第七开“接引松”山峰直立,两侧峭耸两峰,上下俯挹,右侧的山峰与中峰以一座石板临空相接,已令人心惊,而山间两棵云松盘曲舒展,扎根于绝壁之上,更令人叫绝。第八开“西海门看落照”和第九开“浮丘峰”最能体现“黄山之影”,落晖之前,西海门暮霭迷漫,山峰如剑直插云端。山峰之间因光的作用,呈现出明暗关系。而清淡明洁的水墨写就的浮丘峰九叠芙蓉冉冉凌空而起,更是如梦如幻。……梅清将黄山的形、神、韵都尽现笔端,位列“黄山画派”之冠,当仁不让。
梅清 山水 册页
梅清 1693年作 山水四帧 册页
款识:1.仿李咸熙笔意2.仿梅花道人3.仿刘松年4.癸酉十月瞿山,清
钤印:1.梅清印(白)2.清(朱)……3.梅子(朱)4.梅清(白)
【名称】清 梅清 高山流水图 【年代】清代
立轴,纸本,纵249.5厘米,横121厘米。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水墨画圆柱形险峰兀立于群峰之中,山壁陡峭,气势雄伟。山下苍松掩映,一人席地而坐,观赏奔流不息的瀑布,情景交融,意境高古空旷。工中带写,老笔纷披,墨韵乐然。山峦用淡墨皴染,浓墨点苔,山石清丽而富有凹凸的立体感。梅清画松有奇气,近处古松蟠曲多姿,枝叶繁茂,远松亭立,萧然有致。画中自题:“高山流水,仿石田老人笔意,甲戊(1694)秋前一日,瞿山梅清时年七十有一”。
梅清 诂岚霄汉册 册页(八开)
清 梅清《杏花春雨图卷》,印第安纳波利斯艺术博物馆。(相册中可欣赏大图)
梅清 云门双峰 镜心
梅清 山水精品 立轴
题识:云门峰乃黄山岳之阊阖也。二百里外先见此峰。三日后始上其境。仿黄鹤山樵笔意。瞿山梅清。
钤印:瞿硎清、渊公
梅清 仿黄鹤山樵意 立轴
梅清因他在世的时候便以其绘画名震大江南北,求其画者,有如文徵明,登门接踵,所谓海宇钦慕,缣素山积,尺圈才出,千临百摹,再加之梅清学生甚多。兄弟,子侄孙辈善画而有成就者众多,有出自子侄学生的代笔,亦有同时人的伪作,后世的赝品更是不可名状了,其中代笔及时人伪作之佳者,往往乱真,这就给后世的鉴别留下了难题,赏鉴家每为之头痛不已,此《仿黄鹤山樵意》以气势取胜,行笔流动的豪放,运墨酣畅淋漓,以及皴法,用点均有梅清习古之意,很难判其为非。
梅清 (款) 松树图法册 册页
题识:1.瞿山画松。2.瞿山。3.黄海云涛仿元人法。瞿山。4.用大痴老人笔意写此。瞿山。5.瞿山梅清。6.仿松雪翁笔意。瞿山梅清。
钤印:梅清、渊公、信天翁、梅清石涛弟子
梅清 山水 手卷
梅清 山中幽居图 镜心
梅清 黄山仙游册 册页(十开)
在清初黄山派画家中,梅清的画风特别灵动,得江山风月之助,这是自然之理,但和他的艺术取向亦深有关联。他一生崇尚王蒙,王氏绵长松秀的解索皴,被他恰到好处地运用于黄山的奇峰怪石。加之善于晕染,于是,烟云变灭的氤氲气象,特别得黄山的神情。此幅便是学王蒙,但造境构思却与王氏大异,高耸入云的危崖,满山满坡的苍松,蒸腾而上的烟岚,清澈见底的溪涧,是黄山脚下常见之景,但一入梅清笔底,韵味就更清润浓郁了。
梅清 作品
梅清 山水 立轴
绢本山水
梅清 山水 立轴
梅清 山水 立轴 墨色纸本
梅清 1695年作 黄山画册 册页(十开)
梅清 黄山揽胜 册页(八开选六)
梅清 1686年作 松石图 镜心
梅清 1661年作 山水 立轴
梅清 黄岳卧游 册页 (十二开)
钤印:柏枧山中人、游云、梅、瞿山、梅痴、梅清、瞿山氏、瞿山、臣清、梅子、梅清私印、柏枧山口人家
款识:(一)西海门。(二)黄山松谷。(三)炼丹台。(四)文殊院。(五)莲花峰。(六)容溪。(七)百步云梯。(八)远龙松。
(九)浮丘峰。(十)白龙潭。(十一)云门。(十二)天都峰。
别黄山十年,每思贾勇,重游逡巡不果,偶写数峰,寄熊翁老年父台大教,先生为黄山大主人,寄先生犹寄黄山也。己巳长至,瞿山弟梅清。
顾于观对题;
顾于观跋:是册为歙宰公所藏,乾隆六年十一月,过难弟丽江守十一丈雷溪,出此见示观,因各系小句如右,十二诗乃昨夜归来,灯下所成。及书此册乃至竟日、纸不吸墨,无如何耳。生平未到黄山以是为撼,故诗中全不及画云,初九日薄暮,顾于观并记。
谢稚柳题:黄岳卧游。文华新得梅瞿山黄山画册,出示因题,庚申春暮壮暮翁稚柳。
谢稚柳题签
梅清 松阴水榭图 立轴
钤印:瞿硎清(P867印61)、渊公(P867印60)、柏馂山口人家、天延茶夜之间
款识:水榭真怜结夏宜,翛然坐隐对心期。
松阴深处松声满,不识人间三伏时。
仿马遥父笔意,瞿山梅清并题。
鉴藏印:王郎、徐公、青箱书屋、平羽鉴赏
题签(徐平羽):梅瞿山松阴水榭图。一九五八年冬得于上海,平羽志。钤印:王郎
梅清松阴水榭图。一九五九初春重装,羽署。
梅清 林屋危峰图 镜心
梅清 山水
梅清 1695年作 山水(十二帧) 册页
梅清 1689年作 黄山纪游 册页(十二开选八)
梅清 黄山诸景 册页(六开)
梅清 仿古山水册页 册页(十开)
录文:△衔浮绿蚁,落笔舞苍虬。何人长啸业。毕韦见风流。瞿山梅清。
△仿高房山笔意。瞿山人。
△仿马遥父笔意。梅清。
△仿石田老人笔意。瞿山梅清。
△意在刘松年之间。瞿山梅清。
△我爱梅花老道人,挥毫落纸尽如神。持将海上千年酒,醉向江南四季春。瞿山梅清。
△千树梅花旧草堂,依稀十里画生香。寒山独坐无人问,吟就新诗当酒尝。仿李营丘,梅花书屋。
△仿黄鹤山樵云门放艇图。瞿山梅清。
△高风百代想倪迂,笔底尘氛半点无。一派疏林天共远,望中秋色雁声孤。
△偶摹松雪笔意。瞿山梅清。
梅清 黄山二景 册页(二开)
梅清 九龙潭图 立轴
录文:太古蛰龙醒,蚕丛霹雳开。五溪云不去,三峡雪飞来。此九龙潭图意。
轴头刻字:王蔼云收藏。
梅清此图采用写实兼写意的方法,描画出九龙潭的山派巨石,层层迭迭、自近及远、自下而上,渐渐消失在于山岚雾霭之中;而一条溪瀑从山上的烟霭中奔出,在离立的巨石间≧折翻转,滚滚泻下,跳珠飞溅,白雾霭空。使人观图,如置身于山间,耳似可以听到瀑泉的吼声;衣上似感到水雾的浸润。石隙间树木蕃滋,稦柔叶润,妖娆多姿。画面由白色溪瀑斜界为不对等的左右两部分,构图简练;山石以细线勾勒,略用披麻皴皴染,树叶用介点和夹叶点,密而不繁,一着白衣的隐士悠闲地坐在画面左前巨石上。全图动中有静,静中寓动。画面设色淡雅,清丽明快,尤其是飞瀑如练,水气轠然。在左上角白雾空朦处,作者以遒丽的行书题书画意:“太古蛰龙醒,蚕丛霹雳开。五溪云不去,在峡雪飞来。”将九龙溪瀑比喻为太古沉睡的蛰龙醒来,劈开巨石,使人如见五溪云山、三峡雪浪。观此图,真使人百忧尽消,神清气爽,直欲裹囊作黄山之游矣。
梅清的《行书七言诗》轴,长163.5公分,宽46公分。是他在秦淮河上泛舟与一位朋友唱和的诗,诗是这样写的:
灯火秦淮乍杳冥,招来孤舫放还□(停)。清尊倾倒留今夕,老友追陪尽客星。
潮气忽浮千槛白,月光初动半溪青。迟回渡口寻桃叶,一笛难禁醉里听。
诗的大意是说,在一个灯火闪烁的秦淮河上,招呼过来一条游船,几个老朋友在一起打算痛饮“今夕”了。夜半,潮气蒸腾,岸边停泊的大船,白茫茫连成一片,月光照耀,使得溪水的许多地方都泛起了银色的亮光。不知道过了多长时间,大家都醉倒在了船舱里,桃叶渡现在何处?一阵笛声飘过,那里的歌舞还在继续……
梅清书法,宗颜真卿,雄强茂密,沉厚端庄,浑朴刚劲,具盛唐气象。然而,他却又参照了“诮颜柳,贬旭素”的米芾的笔法。米字是集古之大成的典范,把古人书法的成就、经验化为已有,成为自家面貌,不为古人所囿,是米芾的最大特点。他追求气魄、力量,更追求韵味和自然。我们从梅清所写的《行书七言诗》来看,这是一篇以颜字为主而同时又有米字的风韵的典型。他气势磅礴、雄健茂密,巧拙并用,沉着痛快,意味十足。我们简单的来分析一下:
一、纵览全篇章法,七十二个字,浑然一体。笔均墨匀,其变化见之运笔的轻重疾徐;字整行齐,其巧妙见之于布局的参差错落。笔势珠连鱼贯,字字上下映带,左右顾盼,前后呼应,如一笔之书,绝无迟塞犹疑之处。主体字三行半,另加一行半字形较小的落款,安排得当,和谐而富有变化。
二、字体结构平整规范。每字均合法度,无一扭捏作态,杜撰自造、故作狂怪或夹杂异体的情况。温雅敦厚的书卷气,充满其间,更好的表现了该诗静而不孤寂,动而不繁乱的意境。
三、用笔稳健有力而富于变化,以颜字中锋运笔为主,线条凝重、浑圆遒劲,弹性好,力感强,流利妍美。间用米芾的四面出锋和侧锋竖画向外弯环之势,使得字形妩媚多姿,再加趯钩横推上挑等特殊笔法,更增加了许多奇纵变幻清新的特点。梅清曾画《黄山图册》,其中的款识,富涵颜真卿笔法。而另外一册中,他在康熙三十二年(公元一六九三年)写过一页题记里,呈现的则是更多米芾的笔意。此轴《行书七言诗》二法皆具,应该是他中晚期的作品。人书渐老,笔法纯熟亦臻佳境,求变之意溢于纸上。
若以上述三种作品对比分析的话,我们不难会得出这样的结论:《黄山图册》的款识敦厚纯朴,温文儒雅;“图册题记”,老态纵横,返朴归真;这篇《行书七言诗》,则是流美多姿,丰神尽现了。
梅清 松石 立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