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生巨擘?十大头牌?带你见识真正的高盛麟!
高盛麟
高盛麟
京剧武生,原名仲麟。生于梨园世家,祖父为名丑高四保、父亲高庆奎工老生,为高派创始人。其弟高世泰(丑)、高世寿(武生)、高韵笙(武生)均出身富连成。
祖父高四保与幼年高盛麟
《铁莲花》高庆奎饰刘子忠 高盛麟饰定生
代表作有《挑滑车》、《长坂坡》、《一箭仇》、《状元印》、《铁笼山》、《战宛城》、《恶虎村》、《连环套》、《骆马湖》等,红生戏有《古城会》、《汉津口》、《华容道》、《走麦城》等。老生戏有:《打渔杀家》、《打棍出箱》、《战太平》等,主演新编戏有:《文天祥》、《闯潼关》、《郑成功》、《戚继光》、《反徐州》等,现代戏有:《豹子湾战斗》、《节振国》等。
《挑滑车》高盛麟饰高宠
《连环套》高盛麟饰黄天霸,王正屏饰窦尔敦
《战宛城》高盛麟饰张绣
《打渔杀家》高盛麟饰萧恩、汪荣汉饰教师爷
高盛麟6岁第一次登台,在言菊朋的《汾河湾》中扮薛丁山。9岁入北京富连成科班,受教于王喜秀、茹莱卿、王连平、茹富兰、刘喜益、丁连生。坐科时就与杨盛春、李盛斌被誉为武生三杰之一,他幼功精湛,是“盛字科几十年来武生中声望最高者”(吴小如语)。
6岁登台,《汾河湾》饰薛丁山
杨盛春、李盛斌、高盛麟(“富社”武生三杰)
20世纪30年代初出科后,正式拜师丁永利。高盛麟的所有武生戏,每出戏都是一点点地抠,一招一式要求十分严格,如一出《挑华车》就学了大半年之久,而高学习也十分刻苦,像这样紧张而又有程序的学习,反复学练看演,三年多从未间断。三年多来丁先生把杨派的《挑滑车》、《铁笼山》、《长坂坡》、《艳阳楼》、《金钱豹》、《战宛城》、《恶虎衬》、《连环套》、《剑锋山》、《独木关》等戏都全部传授于高盛麟,奠定了高日后杨派大武生典范的基础。
“杨派武生”高盛麟
高盛麟被誉为杨派武生典范,同时具有自成一家特色。他无门户之见,宗杨为主,又取黄、尚、盖、麒等各派之长聚一身,表演上有“武戏文唱,粼重稳健,严谨大派,简洁流畅”的帅、美、准艺术特色(袁世海语)。他是极少能很好的能融合南北武生之长、兼收并蓄的大家之一。苏移先生讲,高盛麟是京剧表演艺术家、戏曲教育家,他的风格是火织而不暴燥,圆巧而不媚俗,在强烈中见粼重,寓威武于稳练之中。他与厉慧良、李少春三人并为京剧武生第三代代表人物,与厉慧良并称为“南高北厉”。
高盛麟的武生扮相有大将风度。中年后对红生戏颇有心得,艺宗王鸿寿。他的关戏,系以麒派为主,兼取杨小楼、林树森、李洪春、唐韵笙、程永龙等大家之长而加以溶化,更见功底,他塑造的关羽形象被称为深厚、高大,有威严、有气慨,其演出的《古城会》、《汉津口》以及《挑华车》、《独木关》等多被拍成电影而流下珍贵影像资料。
《独木关》高盛麟饰薛仁贵
高盛麟曾与众多名家合作,如梅兰芳、周信芳、盖叫天、萧长华、马连良、杨宝森、李洪春、裘盛戎、袁世海、言慧珠、童芷苓、叶盛章、黄桂秋、芙蓉草等。尤以与裘盛戎、叶盛章合演的《连环套》,与言慧珠的《霸王别姬》,与袁世海的《红逼宫》,与小翠花的《战宛城》,与盖叫天的《艳阳楼》,与萧长华的《落马湖》,与周信芳的《战长沙》等最为经典。
《艳阳楼》又名《拿高登》高盛麟饰高登
《霸王别姬》高盛麟饰项羽、杜近芳饰虞姬
在高盛麟的艺术生涯中,有两个地方不得不说,早年事业成就的起飞点上海以及后来影响颇深的武汉,戏曲理论家蒋锡武称高盛麟的成功之道是“博采于沪,中和在汉”。
上海——事业成就起飞点
高盛麟从富连城出科以后,在北京京剧舞台上只演了一个短暂时期,旋即与其父高庆奎以及奚啸伯、李盛藻、毛世来等相继南下上海。长期在周信芳戏班里挂特别牌,唱开锣戏。
1947年5月底,周信芳要提携总挂“特别牌”的高盛麟,决定接下来由当年32岁的高盛麟来挑班头牌唱大轴。当时上海由于有麒老牌、李玉茹挂头、二牌,每每演出,高盛麟只能“名列前矛”。当时高盛麟在京剧界也有一定影响,但不是太大。高盛麟对此信心不足,而周信芳则慧眼独居,为高盛麟拍胸:一切有我!这样,高盛麟在芙蓉草、苗盛春二位先生鼓励才顶下这个“雷”。
经过他们一番策划,以武生闻名的高盛麟出奇不意,以文武老生戏打炮:头天《战太平》,二天《打棍出箱》,三天《定军山》,头天打炮,高盛麟饰花云,芙蓉草的二夫人,苗二爷的花安,姜妙香的王子,李克昌的北汉王。当天倾盆大雨而剧场观众爆满,台前台后水泄不通,剧场气氛热烈,效果极好。
头天满堂,下两场《打棍出箱》《定军山》又座无虚席。三天过后,高盛麟换戏归行,大演杨派武生戏和盖派武生戏,戏码不断翻新,观众处之若骛。又演过了半个多月,高盛麟又出新裁:每天一文一武双出,前演《战长沙》、《定军山》、《捉放曹》、《武家坡》、《逍遥津》……等,后就演《一箭仇》、《四杰村》、《洗浮山》、《铁笼山》、《挑华车》、《四平山》、《长坂坡》等。就这样,高盛麟和谭富英、李少春三人,足足唱了近两月的对台戏,上座始终不衰,天天爆满,皆大欢喜。
《洗浮山》高盛麟饰贺天保
《四杰村》李盛藻、仲盛珍、叶盛兰、高盛麟、叶盛章、裘盛戎、朱盛富、孙盛云
1948年,高盛麟与盖叫天第二次合作(第一次是1942年),以盖叫天挂头牌,在黄金大戏院举行武生大会串,大演武戏,由于演员阵容齐整、配合默契,结果是场场爆满,效果极好。特别是很多演出中,盖叫天都主动为高盛麟配戏,如《拿谢虎》,高盛麟的黄天霸,盖叫天的谢虎,在《溪皇庄》中,高的褚彪,盖的尹亮,在《莲花湖》中。高的胜英。盖的韩秀,特别在《艳阳楼》中,高盛麟的高登,盖叫天的花逢春,其他配角也都是上海大名鼎鼎的武生名家。当时引起了极大轰动,被认为是一时之盛,经典之作,演了三场后观众强烈要求加演。结果加演的三场,观众热情更是无以复加,形成了武生大会的高峰。
盖叫天
高盛麟40年代通过以上演出,在受益非浅的同时,再次大大提高了他的影响,奠定了他日后在京剧界的艺兼南北,融会贯通杨、盖、麒于一身的头牌大武生地位。
武汉——成就大家风范
1950年2月17日,中南京剧工作团赴上海演出,正是这次上海之行,剧团及贺玉钦邀请了高盛麟赴武汉参加演出,成就了高盛麟的后半生艺术发展生涯。
20世纪50年代高盛麟参加武汉京剧团,时任武汉京剧团副团长,以武生挂头牌,高盛麟在武汉定居演出20多年,成为武汉京剧院赫赫有名的“十大名牌”,对当年大汉口“戏曲大码头”的繁荣昌盛做出了巨大贡献。
高盛麟在汉期间,创作排练并公演了很多高质量的艺术作品,1953年高先生参加了《淝水之战》创作演出;1954年参加了《彩楼记》;1957年参加了《亡蜀恨》的创作演出;1959年参加了由石受成改编、于宗琨导演的《关羽走麦城》创作演出;经过改编整理,删除了零散场次,又改写了“刮骨”,“拒降”两场,丰富路人物性格。1959年还参加了《郑成功》的创作演出;1960年参加了《文天祥》、《豹子湾战斗》的创作演出;1962年参加了《闯潼关》的创作演出等。
他还在现代戏《红军远征》里扮演赵志钢;《奇袭白虎团》里扮演严伟才;《白毛女》里扮演杨白劳;《节振国》里扮演节振国以及文革后期指定演出革命样板戏《沙家浜》中一号英雄人物“郭建光”等。
高盛麟在武汉演的最多的剧目应是“红生戏”,有《华容道》、《汉津口》、《千里走单骑》、《斩颜良》、《诛文丑》、《封金挂印》、《霸陵桥》、《过五关》至《古城训第》,创作改编的《走麦城》已经成为高盛麟的代表作之一,也是他创作戏中“得意之作”。
高盛麟的“红生戏”
《华容道》江长春饰关平,张关正饰周仓,高盛麟饰关羽
高盛麟在武汉演出期间,有一件事不得不提,那就是1962年武汉京剧团与北京京剧团的“走马换将”,高盛麟与张君秋进行了一次难得的交流演出。
“走马换将”——高盛麟与武汉市京剧团赴京演出小组全体人员
高盛麟带队北上赴京演出,演出一月余,其间场场暴满,轰动京师,那些挑剔得有些“排外”的北京戏迷也不得不佩服高盛麟的功夫。特别是形成了街谈巷议杨派武生艺术氛围,高盛麟在北京先后演出了《挑滑车》、《英雄义》、《铁笼山》、《洗浮山》、《走麦城》、《连环套》、《长坂坡》等戏,颇受好评,特别是《铁笼山》一剧,被杨派专家朱家溍列为榜首。期间周总理、李先念、彭真等都多次观看演出并与高亲切会见,而以萧长华以及侯喜瑞为首的富连成科班以及众多京剧武生名家先后或多次到场,台上观摩,台下切磋,交流气氛极为热烈,在京掀起了热议杨派武生艺术的热朝。
《长坂坡》高盛麟饰赵云、裘盛戎饰曹操(“走马换将”期间)
高盛麟与北京京剧团联合演出《连环套》,高盛麟饰黄天霸,裘盛戎饰窦尔墩,谷春章饰朱光组(原定其师叶盛章),马长礼饰施公,高宝贤饰彭朋,张洪祥饰梁九公。演于北京展览馆剧场,两天演出的6000多张戏票,两小时一抢而空。演出中,高、裘二人各展所长,工力悉敌,台下观众应接不暇兴奋不已。演出后,观众在场外将他们重重包围,高呼二人之名,氛围热到极至。
“走马换将”首场演出后裘盛戎、谭富英、马连良上台祝贺
高盛麟与萧长华演出的《落马湖》由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录音,此剧与前述之《连环套》在20世纪90年代做成音配像。
高盛麟与萧长华录音
这次走马换将,掀起了京剧在京汉两地的高潮,一直在梨园传为佳话。
无论艺术还是为人,高盛麟都给认识他的人留下了难以磨灭的美好印象,把一门行当做到极致的这种品质成为梨园人精神世界中珍贵的遗产,永久流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