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思丨6种不同的阅读思维
图丨pexels.com
读书,不保障命运可以好好地对待你,但是书读多了,可以保障你更好地对待命运。——白岩松
我们常常在阅读,但我们可能不懂阅读,没有思考自己的阅读背后是怎样的思维方式在发挥着作用。在和几个读者沟通的基础上,分享我对6种不同的阅读思维的思考。
第一种读书类型是考试型阅读。
这是我们在学生阶段的主要阅读类型,例如阅读教科书、教辅,逐字逐句地去读书,听老师的讲解,接受老师给予的正确答案。
这种模式虽然很适合考试,但是实际上效率还是比较低的,也不利于我们独立思考。
遗憾的是,毕业以后,很多人依然停留在这种阅读模式。
比这个更遗憾的是,毕业以后,不少人就不怎么读书了。
第二种读书类型是休闲型阅读。
例如读小说,杂志,休闲读物等,主要是打发时间,获取快乐。当然,并不是所有的小说都属于休闲型,特别是你阅读一些商战类的小说,可能你带着学习和思考的目的去阅读,希望对自己成长有帮助。例如《大染坊》这本书(电视剧同样好看)。
我们不能局限于自己的专业书籍,还需要读一读哲学、文学、历史方面的书籍,提升我们的视野和知识面。要知道,有时候生活的答案就藏在这一类看似不显山不露水的书籍当中。
例如有一个同学以前问我,总感觉自己不太擅长处理人际关系,不会为人处事,有时候情绪也控制不好,不懂得一些基本的道理,应该读哪本书?
我给他推荐了《论语》,当然如果只读论语的话,可能不一定有收获,因为在大学以前,在中学阶段我们都读过《论语》,甚至考试的也考过,自己也背过,但那个时候是被迫型阅读,基于考试的要求去读书的,你并不是真正的喜欢和认可,因此你只是机械的重复或模仿,这给我们带来了很大的困扰。
我又给他推荐了《华杉讲透<论语>》,这本书五百多页,看着厚,但其实很好读,作者把每一条论语的核心思想都进行了阐释,同时结合他个人的经历和思考进行了二次创作。
第三种阅读类型是搜索型阅读。
这是目的性非常强的阅读方式,也就是说,你读一本书是为了解决自己的某个问题,你想在书中找到答案,想看一看别人是如何处理类似的问题。
这种阅读方式很好,因为工作以后,大家的时间都非常紧张,常常遇到很多困惑,这样的阅读方式能够直面问题,寻找答案,再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应用,实用性都非常强。
第四种阅读类型是修补型阅读。
这是我自己起的一个名字,也是我觉得非常重要的一种阅读方式,例如达利欧的《原则》,读这本书,可以修补我们自身的认知漏洞,帮助我们认识原则的重要性,构建我们自己在生活、学习、工作期间的原则,从而能够更好地指导我们怎么样面对这个世界,与别人相处,当然更重要的是怎么样与自己相处。
这是完善我们自身,帮助我们修炼,加快我们个人成长的阅读方式。你有原则,遇事不慌。
第五种阅读类型是自嗨型阅读。
这种阅读通常是为了满足自己的虚荣心,例如在朋友圈打卡,今年我读了100本书,200本书,甚至300本书,然后有很多人给你点赞,你很高兴。
但这样读书,你自己究竟收获了多少呢?能不能挑一本书给大家讲一讲你的收获呢?你读书以后产生了哪些变化呢?看待这个世界的角度发生了怎样的转变呢?有没有因为应用书中的原理和方法改善了自己的工作或生活呢?
也许都没有,只有一个孤零零的数字看着你。看着挺厉害,其实是纸老虎,一戳就破。
第六种阅读类型是追星型阅读。
就是你看到别人在看什么书,立马就要下单买一本,总害怕自己错过一些东西。实际上很多书也许并不适合当下的你,以前我自己就有这种毛病,喜欢买书,工作以后那时候工资也不高,但是我会拿200块钱来买书,这样一个月会买四五本,平均来说,一周一本书。买书的速度超过了读书的速度,虽然广泛的涉猎给我带来了很多的启发,但是阅读的深度并不够。
因为阅读的时间和功力都不够,一周读一本书显得非常吃力,也没有必要。在那段时间,我常常发现自己书读不完,然后又不停地买书,特别是遇到优惠活动的时候,看着购物车里的书,基本上都是脑子一热就下单了。
最后导致的情况是,我真正阅读完的书大概只有1/3,另外有1/3的书只读了一部分,还有接近1/3没有怎么读,甚至读了十几页就放弃了,以至于不得不作为旧书处理掉。
现在我更提倡读透一本书、应用一本书,再去开启新的阅读。
让每一本被认真阅读的书,都能发挥滋养你的功能,丰富你的视野,完善你的认知,提升你的品味,增强你的技能,放大你的快乐。
PS:在后台看到好几位小伙伴催更,很抱歉,最近比较忙(比较懒),分享的频率低了很多。让你们久等了。